口琴管液冷装置及其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104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涉及电池液冷技术领域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及其电池包,包括集流管、第一均流管、口琴管、进水口、出水口、进水管以及出水管;集流管包括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相平行,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分别连接于口琴管的两端,且进水端集流管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口,出水端集流管与第一均流管相通,第一均流管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形成冷却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均流管的使用,在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均流效果,使得电池模组在电池包内的温度控制分布更一致,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琴管液冷装置及其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液冷
,具体地,涉及口琴管液冷装置及其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使用锂离子电池,其各方面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锂离子电池以不同倍率进行充放电,电池包内的热量开始积聚。对于采用液体冷却方式的电池包,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液冷系统传导至液体表面,进而通过液体循环带离电池包,达到强化换热,控制电池温度,使电池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使用。考虑到加工平面度和运输便利,液冷系统一般分成多块液冷板,液冷板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液冷板具有多种形式,其中口琴管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易于批量和实现轻量化要求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为了保证电池系统内温度均匀,需要对不同型号的口琴管式液冷板进行流量分配。但是现有的口琴管冷却技术具有流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和缺陷,不能达到均流的效果,促使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低,从而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0003]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12136643U,公开了一种偏置水嘴式口琴管液冷装置,属于动力电池液冷装置领域,通过水嘴的位置分辨液冷板的型号,便于区别不同型号的液冷板保证定位安装的准确性,具有防呆防错的优点。包括有多个含有不同数量口琴管的液冷板、以及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每个液冷板均包括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口琴管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多个口琴管两端且平行设置的集流体,两个集流体上均设置有水嘴;同一型号的液冷板上的两个水嘴均设置于集流体的中心位置即形成居中水嘴式液冷板,同一型号的液冷板上的两个水嘴均设置于集流体除中心位置以外的其它位置即形成偏置水嘴式液冷板。而本技术提供了小尺寸的零部件安装结构,解决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低、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等问题。因此,该文献与本技术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专利技术构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琴管液冷装置及其电包。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口琴管液冷装置,包括集流管、第一均流管、口琴管、进水口、出水口、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0006]集流管包括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相平行,进水端集流管和出水端集流管分别连接于口琴管的两端,且进水端集流管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口,出水端集流管与第一均流管相通,第一均流管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形成冷却回路。
[0007]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端集流管上设有集流管过孔,第一均流管上设有均流管过孔,且均流管过孔与集流管过孔一一对应连接。
[0008]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的数量≥1个。
[0009]一些实施例中,当出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的数量>1个时,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的孔径越靠近出水口越小。
[0010]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通过中间接头与均流管过孔对应连接,出水端集流管与第一均流管连通。
[001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均流管通过端口接头连接出水管。
[0012]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均流管,第二均流管上设有均流管过孔,进水端集流管上设有集流管过孔,且第二均流管上的均流管过孔与进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一一对应,进水端集流管与第二均流管连通,第二均流管通过端口接头连接进水管;
[0013]进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通过中间接头与第二均流管上的均流管过孔对应连接;
[0014]或者,进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与第二均流管上的均流管过孔直连,使进水端集流管与第二均流管一体设计。
[0015]集流管过孔通过中间接头与均流管过孔对应连接,
[0016]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数量≥1个;
[0017]当进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数量>1个时,集流管过孔和均流管过孔的孔径越靠近进水口越小。
[0018]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端集流管上的集流管过孔和第一均流管上的均流管过孔直连,使出水端集流管与第一均流管连通成一体式管道。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口琴管液冷装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均流管的使用,在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均流效果,使得电池模组在电池包内的温度控制分布更一致,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集流管和均流管连接关系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
[0026]图4为本技术集流管过孔放大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均流管过孔放大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中间接头放大图。
[0029]图中标号:
[0030]集流管1、集流管过孔10、进水端集流管11、出水端集流管12、第一均流管2、均流管过孔20、口琴管3、进水口4、出水口5、进水管6、出水管7、中间接头8、端口接头9。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口琴管液冷装置,如图1

6所示,包括集流管1、集流管过孔10、进水端集流管11、出水端集流管12、第一均流管2、均流管过孔20、口琴管3、进水口4、出水口5、进水管6、出水管7、中间接头8以及端口接头9;集流管1包括进水端集流管11和出水端集流管12,进水端集流管11和出水端集流管12相平行。
[0034]进水口4通过进水管6与进水端集流管11连接,进水端集流管11分别连接8个均匀分布的口琴管3的一端,口琴管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出水端集流管12上。如图4

6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上设有4个集流管过孔10,第一均流管2上设有4个集流管过孔10,集流管过孔10通过中间接头8与均流管过孔20一一对应连接。驱使出水端集流管12和第一均流管2相通,第一均流管2通过端口接头9连接出水管7,形成冷却回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集流管过孔10和均流管过孔20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口琴管3的中间位置。如图3所示,集流管过孔10和均流管过孔20的口径越靠近进水口4和出水口5的越小,使靠近进水口4和/或出水口5的集流管过孔10和集流管过孔10的流阻增大,而远离进水口4和/或出水口5的集流管过孔10和集流管过孔10的流阻变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1)、第一均流管(2)、口琴管(3)、进水口(4)、出水口(5)、进水管(6)以及出水管(7);所述集流管(1)包括进水端集流管(11)和出水端集流管(12),所述进水端集流管(11)和出水端集流管(12)相平行,所述进水端集流管(11)和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分别连接于所述口琴管(3)的两端,且所述进水端集流管(11)通过进水管(6)连接所述进水口(4),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与所述第一均流管(2)相通,所述第一均流管(2)通过所述出水管(7)连接所述出水口(5),形成冷却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上设有集流管过孔(10),所述第一均流管(2)上设有均流管过孔(20),且所述均流管过孔(20)与所述集流管过孔(10)一一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上的所述集流管过孔(10)和所述均流管过孔(20)的数量≥1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上的所述集流管过孔(10)和所述均流管过孔(20)的数量>1个时,所述集流管过孔(10)和所述均流管过孔(20)的孔径越靠近所述出水口(5)越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上的所述集流管过孔(10)通过中间接头(8)与所述均流管过孔(20)对应连接,所述出水端集流管(12)与所述第一均流管(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琴管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管(2)通过端口接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旗曹楷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