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结构以及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076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进气结构以及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进气结构,用于向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填充有脱硫催化剂的脱硫反应器中输入待脱硫气体,进气结构包括进气主管和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与脱硫反应器的数量适配;所述进气支管具有依次设于进气主管和脱硫反应器进气口之间的下降段和上升段;进气结构还包括防止脱硫催化剂再生时所产生的再生酸液流入进气支管的防护组件。该进气结构在脱硫反应器脱硫时均能够将进气主管中的待脱硫气体输入至脱硫反应器中,同时,当脱硫反应器进行喷淋再生时,能够通过液封的方式切断待脱硫气体的流入,不仅气密性显著提升,而且避免阀门的安装和维护,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结构以及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的
,尤其涉及催化法烟气脱硫的
,具体而言,涉及进气结构以及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作为已知的一种尤其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增湿后的待脱硫烟气自下而上经过脱硫催化剂床层时,待脱硫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水、氧气和硫酸雾被吸附在脱硫催化剂的表面和孔隙中,在低温条件下,二氧化硫被脱硫催化剂同步催化氧化生成硫酸,最终达到脱除二氧化硫和硫酸雾的脱硫效果。
[0003]在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通常设置多个并联的脱硫反应器,进气主管中增湿后的待脱硫气体分流进入进气支管后输入至对应的脱硫反应器中,经多个脱硫反应器脱硫后的脱硫烟气汇集于原烟囱中排放或进入下一工段。在运行期间,脱硫反应器循环处于再生备用状态,此时,需要切断对应进气支管中待脱硫气体的流动。
[0004]传统切断方式为在进气支管上设置阀门,但是对于大型的脱硫装置,进气支管的管径较大,大大限制了阀门的选型、安装和维修。在增湿方式上,为了提升水蒸气与待脱硫烟气的混合效果,通常使增湿管道出气孔处的水蒸气和待脱硫烟气逆流接触,但是致使插入进气主管的增湿管道与待脱硫烟气的接触面被快速腐蚀。通常采用喷淋使脱硫催化剂再生,但是喷淋管线布置杂乱,不易安装和检修,管线和喷头易损坏且不易更换。喷淋产生的再生酸液易通过脱硫反应器上的进气口流入进气支管,造成进气支管出口端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进气结构,以解决现有切断方式中阀门存在的选型、安装和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一种进气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0007]进气结构,用于向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填充有脱硫催化剂的脱硫反应器中输入待脱硫气体,进气结构包括进气主管和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与脱硫反应器的数量适配;所述进气支管具有依次设于进气主管和脱硫反应器进气口之间的下降段和上升段。
[0008]进一步地是,下降段的输入端高于上升段的输出端;并且/或者,所述进气支管的管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
[0009]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的管体上还设有防止液封液体流入脱硫反应器的溢流口;并且/或者,所述进气支管呈U形。
[0010]进一步地是,所述溢流口和/或排液口与再生液槽联通,优选地,所述再生液槽为至少两个且硫酸浓度呈梯度变化,进气支管中的液封液体排入硫酸浓度最低的再生液槽中。
[0011]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管、第一弯管、第一竖向管、
第二弯管、第二水平管、第三弯管、第二竖向管、第四弯管和第三水平管;所述进液口优选设于第一竖向管上;所述排液口优选设于第二水平管上;所述溢流口优选设于第四弯管的下侧。
[0012]进一步地是,进液口顶部与第一水平管底部的高度差≥400mm,进液口底部与液封液面的高度差≥130mm。
[0013]进一步地是,第二水平管的长度为200~400mm;第二水平管的顶部与液封液面的间距≥350mm。
[0014]进一步地是,进气主管中的待脱硫气体流量为50000~450000m3/h,进气主管的管径为1200~3000mm,进气支管为至少四个,进气支管的管径为700~1500mm。
[0015]进一步地是,进气主管的顶部设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一阀门;并且/或者,进气主管的底部设有积液排放组件,所述积液排放组件包括第二管体和第二阀门。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进气结构,在解决现有切断方式中阀门存在的选型、安装和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防止再生时进气支管中的液封液体流入进气主管中。
[0017]为了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二种进气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0018]进气结构,用于向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填充有脱硫催化剂的脱硫反应器中输入待脱硫气体,进气结构包括进气主管和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与脱硫反应器的数量适配;所述进气支管具有依次设于进气主管和脱硫反应器进气口之间的下降段和上升段,下降段的输入端高于上升段的输出端。
[0019]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的管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并且/或者,所述进气支管呈U形。
[0020]进一步地是,所述排液口与再生液槽联通,优选地,所述再生液槽为至少两个且硫酸浓度呈梯度变化,进气支管中的液封液体排入硫酸浓度最低的再生液槽中。
[0021]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管、第一弯管、第一竖向管、第二弯管、第二水平管、第三弯管、第二竖向管、第四弯管和第三水平管;所述进液口优选设于第一竖向管上;所述排液口优选设于第二水平管上。
[0022]进一步地是,进液口顶部与第一水平管底部的高度差≥400mm,进液口底部与液封液面的高度差≥130mm。
[0023]进一步地是,第二水平管的长度为200~400mm;第二水平管的顶部与液封液面的间距≥350mm。
[0024]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一竖向管的长度为1400~1800mm;第二竖向管的长度为400~600mm。
[0025]进一步地是,进气主管中的待脱硫气体流量为50000~450000m3/h,进气主管的管径为1200~3000mm,进气支管为至少四个,进气支管的管径为700~1500mm。
[0026]第三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进气结构,在解决现有切断方式中阀门存在的选型、安装和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防止再生酸液流入进气支管而造成进气支管出口端腐蚀。
[0027]为了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三种进气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0028]进气结构,用于向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填充有脱硫催化剂的脱硫反应器中输入待脱硫气体,进气结构包括进气主管和进气支管,进气支管与脱硫反应器的数量适配;所述进气支管具有依次设于进气主管和脱硫反应器进气口之间的下降段和上升段;进气结构还包括防止脱硫催化剂再生时所产生的再生酸液流入进气支管的防护组件。
[0029]进一步地是,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于脱硫反应器的进气口上方的挡板,挡板的宽度大于进气口的直径。
[0030]进一步地是,所述挡板沿进气口轴向的长度为400~600mm,挡板的两侧超出进气口的径向30~100mm。
[0031]进一步地是,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与脱硫反应器的进气口连接的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出口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
[0032]进一步地是,所述延长管的出口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
;并且/或者,所述延长管的上侧的长度为400~600mm。
[0033]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的管体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并且/或者,所述进气支管呈U形。
[0034]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管、第一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进气结构,用于向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中填充有脱硫催化剂(110)的脱硫反应器(100)中输入待脱硫气体,进气结构包括进气主管(200)和进气支管(300),进气支管(300)与脱硫反应器(100)的数量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300)具有依次设于进气主管(200)和脱硫反应器(100)进气口之间的下降段和上升段;进气结构还包括防止脱硫催化剂(110)再生时所产生的再生酸液流入进气支管(300)的防护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于脱硫反应器(100)的进气口上方的挡板(351),挡板(351)的宽度大于进气口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51)沿进气口轴向的长度为400~600mm,挡板(351)的两侧超出进气口的径向30~1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与脱硫反应器(100)的进气口连接的延长管(352),所述延长管(352)的出口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锐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352)的出口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
;并且/或者,所述延长管(352)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黄昆明吴波蒲长根朱伟牟加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达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