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50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第三绝缘体组成,第一绝缘体中还开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第二绝缘体设于第一绝缘体的后端,第二绝缘体具有复数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端子槽,第三绝缘体设于第二绝缘体的后部,第三绝缘体开设有复数第三端子槽,第三端子槽对应第二端子槽而设;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一端子设于第一端子槽中;复数第二端子,每一第二端子皆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每一固定部皆设于第三端子槽中,每一第二接触部皆设于第二端子槽中,并向外露出于第二端子槽,复数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皆位于复数第一端子的上方。复数第一端子的上方。复数第一端子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同时作为公端及母端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连接器通常分为公端及母端相互连接。然而,由于电连接器的公端及母端具有不同的结构,因此需要用不同的模具进行生产,导致成本增加。且由于分为公端及母端,在进行维护时需采购并更换不同种类的公端及母端,导致维护的成本及工时增加。同时,使用者需要核对公端及母端方可完成连接,故在使用上亦具有复杂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同时作为公端及母端,以降低制造时的成本,亦可以降低使用者使用复数电连接器进行插接时的复杂性,进而降低维护更换时之采购工时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同时作为公端及母端的电连接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第三绝缘体组成,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为舌板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后端具有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绝缘体中还开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前端开通于所述舌板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体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上表面具有复数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三绝缘体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后部,所述第三绝缘体开设有复数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槽而设;复数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向外露出于所述舌板部的上表面;复数第二端子,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皆具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每一所述固定部皆设于每一所述第三端子槽中,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皆设于每一所述第二端子槽中,并向外露出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复数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皆位于复数所述第一端子的上方。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绝缘体中还开设有一屏蔽槽,所述屏蔽槽中设有一屏蔽件。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一内壳,所述内壳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后部,所述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第三绝缘体皆包覆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内壳具有一插接空间,所述第一绝缘体的所述舌板部从所述插接空间的底部向外凸伸出所述内壳。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一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复数所述第一端子、复数所述第二端子及所述内壳,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舌板部于所述外壳中向外凸伸。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壳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外壳的上表面
开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前方,所述第三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而设,还包括有一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装设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所述卡扣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卡扣件前端的下表面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通过所述第三开口,所述卡扣件的后端为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下方设有一弹性件。
[0010]如上所述,本技术电连接器能以与另一相同的电连接器相互连接,既可以作为公端,亦可以做为母端。如此能降低制造时的成本,亦可以降低使用者使用复数电连接器进行插接时的复杂性,进而降低维护更换时之采购工时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之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之立体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份组装之立体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图4中之V

V线之剖面图。
[0016]图6为两个本技术电连接器相互组装前之立体图。
[0017]图7为两个本技术电连接器相互组装后并沿图6中之VII

VII线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019]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复数第一端子2、复数第二端子3、一内壳4、一外壳5及一卡扣件6。
[0020]请参阅图1至图5,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体11、第二绝缘体12及第三绝缘体13组成。
[0021]第一绝缘体11的前端为舌板部111,第一绝缘体11的后端具有一容置槽112。第一绝缘体11中还开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113,复数第一端子槽113的前端开通于舌板部111的上表面。舌板部111的底部还设有一凹陷形成的卡扣槽114。
[0022]第二绝缘体12设于容置槽112中,第二绝缘体12的上表面具有复数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端子槽121。第二绝缘体12中还开设有一屏蔽槽122。屏蔽槽122中设有一屏蔽件123。屏蔽件123用以屏蔽复数第一端子2、复数第二端子3,以防止复数第一端子2、复数第二端子3之间互相干扰。
[0023]第三绝缘体13设于第二绝缘体12的后部,第三绝缘体13开设有复数第三端子槽131。第三端子槽131对应第二端子槽121而设。
[0024]复数第一端子2设于第一端子槽113中,第一端子2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1,第一接触部21向外露出于舌板部111的上表面。
[0025]每一第二端子3皆具有一固定部31,固定部31向前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32,每一固定部31皆设于第三端子槽131中,每一第二接触部32皆设于第二端子槽121中,并向外露出于第二端子槽121。复数第二端子2的第二接触部32皆位于复数第一端子2的上方。
[0026]内壳4套设于第一绝缘体11的后部,第二绝缘体12与第三绝缘体13皆包覆于内壳4
中。内壳4具有一插接空间41,第一绝缘体11的舌板部111从插接空间41的底部向外凸伸出内壳4。内壳4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一第一开口42。内壳4的材质为金属,能以起到屏蔽和支撑的作用。
[0027]外壳5包覆绝缘本体1、复数第一端子2、复数第二端子3及内壳4,绝缘本体1的舌板部111于外壳5中向外凸伸。外壳5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开口51及一第三开口52。第三开口52设于第二开口51的前方,第三开口52对应第一开口42而设。
[0028]卡扣件6装设于外壳5的上表面,卡扣件6通过第二开口51固定于外壳5上。卡扣件6前端的下表面具有一向下凸伸形成的卡扣部61。卡扣部61通过第三开口52。卡扣件6的后端为按压部62。按压部62的下方设有一弹性件63。当使用者按压按压部62时,卡扣件6的前端会因杠杆原理而向上抬起,使得卡扣部61向上脱离第三开口52;此时按压部62的底部会向下挤压弹性件63,使得弹性件63变形而积蓄一弹性力。当使用者放开按压部62时,受按压部62所挤压的弹性件63会释放弹性力而回复至初始状态,按压部62会受弹性件63向上推挤,使得弹性件63的前端因杠杆原理而向下移动,使得卡扣部61进入第三开口5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第三绝缘体组成,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为舌板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后端具有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绝缘体中还开设有复数第一端子槽,复数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前端开通于所述舌板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体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上表面具有复数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二端子槽,所述第三绝缘体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后部,所述第三绝缘体开设有复数第三端子槽,所述第三端子槽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槽而设;复数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向外露出于所述舌板部的上表面;复数第二端子,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皆具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每一所述固定部皆设于每一所述第三端子槽中,每一所述第二接触部皆设于每一所述第二端子槽中,并向外露出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复数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皆位于复数所述第一端子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黃浩浩王斌廖庭鋒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徐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