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48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托板顶部设置有底模座和顶模座,所述压板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底模座和所述顶模座内部皆开设有模腔,两个所述模腔内部分别卡接有底模和顶模,位于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连接处的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内部开设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内部设置有塑料件本体。该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在模具内部配合一组支撑块一、一组支撑块二以及一组弯管,能够与成型腔内部的孔相配合,即方便塑料件本体外周的通孔注塑成型,也便于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本体顺利脱模,避免考虑使用模具开模动作的机械驱动力设定条件下,实现非同平面、非同向的壁孔的成型和脱模。非同向的壁孔的成型和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螺旋管塑件产品大量应用于化学、应用医疗等微信控制系统领域,需求量较大。目前,针对圆柱形螺旋管塑件外壁侧面抽芯模具的设计多以针对单个孔或者多个侧孔的抽芯为主,这些研究中,在同一侧面,孔的中心轴线基本为同一方向,不同方向的情况出现多以2

3个方向为主,在此情形下,侧孔的脱模,特别是局部狭小空间内的脱模机构的设计相对较为重要。
[0003]对于整体为圆柱型结构,内部空芯,且两端口带有一定的锥度,塑件外壁两螺旋峰上存在一系列的孔,且每个孔都不在同一平面,即方向各异,针对本产品脱模机构的设计目前没有;并且在保证模具高效生产的基础上,即考虑使用模具开模动作的机械驱动力设定条件下,实现非同平面、非同向的壁孔的成型和脱模,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顶部设置有底模座和顶模座,所述顶模座顶部设置有压板,且所述压板顶部设置有盖板;
[0006]所述底模座和所述顶模座内部皆开设有模腔,两个所述模腔内部分别卡接有底模和顶模,位于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连接处的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内部开设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内部设置有塑料件本体;
[0007]所述底模座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滑块对应一侧皆固定连接有成型柱;
[0008]位于所述底模底部的所述模腔内部设置有一组支撑块一,位于所述顶模顶部的所述模腔内部设置有一组支撑块二,且一组所述支撑块二底部设置有一组弯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模底部开设有一组对接腔一,一组所述支撑块一顶部分别与一组所述对接腔一内部相接触,且所述底模座底部开设有一组与所述模腔相贯穿的安装孔一,一组所述安装孔一内部皆设置有连接块一,所述托板顶部开设有一组限位孔一,一组所述连接块一顶部与一组所述支撑块一底部相卡接,一组所述连接块一底部与位于所述托板顶部的一组所述限位孔一内部相卡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模顶部开设有一组对接腔二,一组所述支撑块二底部与一组所述弯管顶部相接触,且一组所述弯管底部分别与一组所述对接腔二内部相接触,且所述顶模座顶部开设有一组与所述模腔内部相贯穿的安装孔二,一组所述
安装孔二内部皆设置有连接块二,所述压板底部开设有一组限位孔二,一组所述连接块二底部与一组所述支撑块二顶部相卡接,且一组所述连接块二顶部与位于所述压板底部的一组所述限位孔二内部相卡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模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一侧、所述顶模座一侧以及所述压板一侧皆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卡接有连接桩,且对应所述连接桩顶部和底部的所述盖板底部和所述底模座底部皆开设有对接槽,所述连接桩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对接槽内部相卡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件本体为内部呈空心腔的圆柱体结构,且两个所述成型柱皆贯穿于所述塑料件本体内部的空心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件本体外周开设有若干个与空心腔相贯穿的通孔,且对应所述顶模和所述底模连接处的所述成型腔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注塑通道,若干个所述注塑通道分别与位于所述底模底部的对接腔一内部和位于所述顶模顶部的对接腔二内部相贯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板顶部设置有注塑口,所述盖板顶部开设有套接孔,且所述套接孔套接在所述注塑口外周,所述顶模座和所述顶模顶部中心端皆开设有注塑孔,两个所述注塑孔内部与所述注塑口内部相连通,且位于所述顶模顶部的所述注塑孔与所述成型腔内部相贯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顶模内部的一组所述对接腔二一侧和一组所述支撑块二一侧连接处开设有导流槽,一组所述弯管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内部和所述导流槽内部以及所述注塑通道内部相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该模具,且在模具内部配合一组支撑块一、一组支撑块二以及一组弯管,能够与成型腔内部的孔相配合,即方便塑料件本体外周的通孔注塑成型,同时便于通过取下托板和压板直接直接取出一组支撑块一、一组支撑块二以及一组弯管,使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本体顺利脱模,实现塑料件本体每个通孔都不在同一平面,方向各异,方便注塑脱模;
[0018]2、该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一组连接块一将托板和一组支撑块一安装在底模座底部,以及一组连接块二将压板和一组支撑块二以及弯管安装在顶模座顶部,方便拆装,且通过设置的安装端以及开设的限位槽,便于通过连接桩将顶模、顶模座、压板安装在盖板和底模座之间,便于在脱模时先从底部开模,起到顶部的连接作用,避免考虑使用模具开模动作的机械驱动力设定条件下,实现非同平面、非同向的壁孔的成型和脱模。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顶部工装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底部工装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底模座顶部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底模座底部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底模顶部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底模底部示意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顶模座顶部示意图;
[0028]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顶模座底部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压板顶部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压板底部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的塑料件本体示意图。
[0032]图中:1、底座;2、托板;201、限位孔一;3、底模座;301、模腔;302、安装孔一;4、顶模座;401、安装孔二;402、注塑孔;5、压板;501、限位孔二;502、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托板(2),所述托板(2)顶部设置有底模座(3)和顶模座(4),所述顶模座(4)顶部设置有压板(5),且所述压板(5)顶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底模座(3)和所述顶模座(4)内部皆开设有模腔(301),两个所述模腔(301)内部分别卡接有底模(7)和顶模(8),位于所述顶模(8)和所述底模(7)连接处的所述顶模(8)和所述底模(7)内部开设有成型腔(701),所述成型腔(701)内部设置有塑料件本体(9);所述底模座(3)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滑槽(10),两个所述滑槽(10)内部皆滑动连接有滑块(11),且两个所述滑块(11)对应一侧皆固定连接有成型柱(1101);位于所述底模(7)底部的所述模腔(301)内部设置有一组支撑块一(12),位于所述顶模(8)顶部的所述模腔(301)内部设置有一组支撑块二(13),且一组所述支撑块二(13)底部设置有一组弯管(1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7)底部开设有一组对接腔一(702),一组所述支撑块一(12)顶部分别与一组所述对接腔一(702)内部相接触,且所述底模座(3)底部开设有一组与所述模腔(301)相贯穿的安装孔一(302),一组所述安装孔一(302)内部皆设置有连接块一(14),所述托板(2)顶部开设有一组限位孔一(201),一组所述连接块一(14)顶部与一组所述支撑块一(12)底部相卡接,一组所述连接块一(14)底部与位于所述托板(2)顶部的一组所述限位孔一(201)内部相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壁多向多孔的螺旋管塑料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8)顶部开设有一组对接腔二(801),一组所述支撑块二(13)底部与一组所述弯管(1301)顶部相接触,且一组所述弯管(1301)底部分别与一组所述对接腔二(801)内部相接触,且所述顶模座(4)顶部开设有一组与所述模腔(301)内部相贯穿的安装孔二(401),一组所述安装孔二(401)内部皆设置有连接块二(15),所述压板(5)底部开设有一组限位孔二(501),一组所述连接块二(15)底部与一组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陈峻岐邹红亮王丹杨阳王利利陈存银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