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27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封边层、第一耐磨层、网层、隔热层、散热层、钢丝骨架层以及第二耐磨层,传送带本体前后两侧均等规格设置有封边层,传送带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耐磨层,第一耐磨层下端面粘接有网层,网层下端面粘接有隔热层,隔热层下方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下方设置有钢丝骨架层,钢丝骨架层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耐磨层,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钢丝绳芯输送带隔热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提高了传送带表面的耐磨性能,且具有隔热、散热的能力,避免了长时间工作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去影响运输的物料,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


[0001]本技术是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属于钢丝绳芯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号CN209635181U公开了一种一种横向钢丝呈V字型分布的钢丝绳芯输送带结构,能够减少钢丝绳芯输送带发生纵撕时横向钢丝位移的阻力,但该设计中传送带表面的耐磨性能较差,且由于外界传送辊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热量使传送带升温,对传送带上表面运输的物料容易产生影响,现在急需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提高了传送带表面的耐磨性能,且具有隔热、散热的能力,避免了长时间工作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去影响运输的物料,实用性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封边层、第一耐磨层、网层、隔热层、散热层、钢丝骨架层以及第二耐磨层,所述传送带本体前后两侧均等规格设置有封边层,所述传送带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下端面粘接有网层,所述网层下端面粘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下方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下方设置有钢丝骨架层,所述钢丝骨架层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耐磨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层以及第二耐磨层均采用耐磨橡胶制成,所述第一耐磨层上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组防滑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网层采用聚乙烯纤维编织网制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层内部等间距粘接有多组橡胶块,多组所述橡胶块之间形成空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钢丝骨架层内部等间距分布有多组钢丝绳芯,所述钢丝骨架层内部填充有填充胶。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采用陶瓷纤维布制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封边层采用厚制无纺布制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因本技术添加了散热层、隔热层、第一耐磨层以及第二耐磨层,传送带本体工作时,由于与外界传送辊之间摩擦生热,产生的热量经过热传递到达散热层,通过空腔以及封边层向外界空气中进行散热,且由于隔热层的设置,热量不会继续向上传递,避免了原有传送带本体由于热量传递导致位于传送带本体上端面运输的物料温度升高,由于第一耐磨层以及
第二耐磨层的设置,大大增强了传送带本体的耐磨性能,提升了传送带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正视剖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的右视剖面图;
[0016]图中:1

传送带本体、2

封边层、3

第一耐磨层、31

防滑槽、4

网层、5

隔热层、6

散热层、61

橡胶块、62

空槽、7

钢丝骨架层、71

钢丝绳芯、72

填充胶、8

第二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71输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1、封边层2、第一耐磨层3、网层4、隔热层5、散热层6、钢丝骨架层7以及第二耐磨层8,传送带本体1前后两侧均等规格设置有封边层2,传送带本体1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耐磨层3,第一耐磨层3下端面粘接有网层4,网层4下端面粘接有隔热层5,隔热层5下方设置有散热层6,散热层6下方设置有钢丝骨架层7,钢丝骨架层7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耐磨层8,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钢丝绳芯输送带隔热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
[0019]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耐磨层3以及第二耐磨层8均采用耐磨橡胶制成,耐磨橡胶制成的第一耐磨层3以及第二耐磨层8具有耐磨性好、弹性好以及不结垢的特点,第一耐磨层3上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组防滑槽31,防滑槽31可以增强第一耐磨层3表面与运输物料之间的摩擦力,网层4采用聚乙烯纤维编织网制成,聚乙烯纤维编织网制成的网层4可以增强传送带本体1的抗拉性,并且具有较好的抗低温性能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0020]散热层6内部等间距粘接有多组橡胶块61,橡胶块61可以起到支撑散热层6的作用,多组橡胶块61之间形成空腔62,空腔62可以增强散热层6的阻热、散热能力,钢丝骨架层7内部等间距分布有多组钢丝绳芯71,钢丝骨架层7内部填充有填充胶72,钢丝绳芯71可以进一步增强传送带本体1的抗拉性能。
[0021]隔热层5采用陶瓷纤维布制成,陶瓷纤维布制成的隔热层5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柔韧性能、高温隔热、电绝缘以及密封性能,并且可以抗震动、冲击,封边层2采用厚制无纺布制成,无纺布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通透性,可以加强散热层6的散热能力。
[002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传送带本体1工作时,由于与外界传送辊之间摩擦生热,产生的热量经过热传递到达散热层6,通过空腔62以及封边层2向外界空气中进行散热,且由于隔热层5的设置,热量不会继续向上传递,避免了原有传送带本体1由于热量传递导致位于传送带本体1上端面运输的物料温度升高,由于第一耐磨层3以及第二耐磨层8的设置,大大增强了传送带本体1的耐磨性能,提升了传送带本体1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开设在第一耐磨层3上表面的防滑槽31的设计,可以增大运输物料与传送带本体1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物料打滑现象的出现。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包括传送带本体、封边层、第一耐磨层、网层、隔热层、散热层、钢丝骨架层以及第二耐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本体前后两侧均等规格设置有封边层,所述传送带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下端面粘接有网层;所述网层下端面粘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下方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下方设置有钢丝骨架层,所述钢丝骨架层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耐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结构的皮带秤钢丝绳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以及第二耐磨层均采用耐磨橡胶制成,所述第一耐磨层上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多组防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沈王平陈春连沈杰夏茂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嘉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