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90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包括筒体、蒸汽进口、由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内的底板、若干成层状排列的假管、隔板和位于隔板下方的折流板,假管与换热管平行且安装于靠近蒸汽进口的换热管束上部外侧,其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和折流板内,换热管则垂直穿过隔板和折流板,筒体内壁上设有包壳板,隔板的两侧分别与包壳板和底板连接,折流板下方的换热管束外侧布置有顶板,顶板通过沿换热管垂直方向布置的封板与包壳板连接,顶板两侧的换热管束表面还设有弧板,弧板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隔板和封板连接,两侧边则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解决固体颗粒撞击在换热管上造成内漏的问题。击在换热管上造成内漏的问题。击在换热管上造成内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运用于节能、环保、能源利用领域的热力发电回热系统的高压加热器(简称:高加)的换热管束保护。本技术涉及到高压加热器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是热力发电回热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由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组成,高加能否长期安全正常使用对电厂安全经济运营有至关重大的影响。高加内的冷却区段的换热管束的管程(即管内)走高压给水,壳程(即管外)走高温蒸汽,换热管内外两侧存在较大压差,而换热管最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就是内漏,发生内漏时,管内侧的高压给水在压差作用下迅速涌进壳程侧,导致壳程侧水位急剧上升,引起高加解列,从而导致锅炉煤耗有较大增加,热经济性降低,因此要避免出现内漏问题。
[0003]而内漏问题发生情况之一是位于冷却区段的靠近蒸汽进口的最外层换热管长期受到夹带有固体异物的高温蒸汽高速冲刷,造成管壁出现点状损伤,并在长期冲刷和应力集中的情况下使得凹坑扩散、破裂,并在管内外的高压差的作用下,进一步不断撕裂换热管壁,形成以穿孔点为中心的不规则圆形大孔,由此便造成严重的内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结构简单、能够高效解决高速进入冷却区段的固体颗粒撞击在换热管上造成内漏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包括筒体、开设于筒体侧壁上的蒸汽进口、位于筒体内由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以及布置于换热管束内的底板,还包括若干成层状排列的假管、隔板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折流板,其中:假管与换热管平行且安装于靠近蒸汽进口的换热管束上部外侧,其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和折流板内,换热管则垂直穿过隔板和折流板,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包壳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包壳板和底板连接,所述折流板下方的换热管束外侧布置有与换热管平行的顶板,顶板下部通过沿换热管垂直方向布置的封板与包壳板连接,顶板两侧的换热管束表面还设有弧板,弧板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隔板和封板连接,两侧边则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其外弧面还通过侧封板与包壳板连接,其中侧封板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隔板和封板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结构通过在筒体内设置封闭的空间,并且在筒体侧壁上设置蒸汽进口,再通过将假管区域设置成出口通道,使得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后只能从假管区域流入换热管束区域内,从而使得蒸汽中携带的固体异物首先撞击在假管上,保护了假管内侧的换热管,克服了传统高压加热器的冷却区段内靠近蒸汽进口处的外层换热管被蒸汽中夹带有固体异物撞击而造成内漏问题,降低了生产的安全风险,此外通过在筒体内壁上设置包壳板,避免了蒸汽内携带的高速移动的固体颗粒对筒壁
造成损害。
[0008]作优选的,蒸汽进口外侧连接有进口接管,进口接管设有内套管,该内套管与包壳板一体连接。内套管的设置用以保护进口接管,并且内套管与包壳板一体避免了蒸汽在蒸汽进口处发生泄露。
[0009]作优选的,假管为与换热管的管径和管壁厚度皆一致的钢管结构,此种结构便于假管的加工和安装。
[0010]进一步优选的,假管的层数不少于2,对假管内侧的换热管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0011]作优选的,隔板内和折流板内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通孔或者盲孔,所述假管两端分别伸入定位孔内,通过设置定位孔便于固定假管。
[0012]作优选的,蒸汽进口正对的顶板上设置有防冲板。蒸汽进口正对的顶板受到蒸汽冲击力最大,因此在该位置设置防冲板可用以保护顶板以及顶板内侧的换热管。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将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4]图1为本结构整体的纵截面图;
[0015]图2为图1中A

A、A1

A1位置朝下看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中B

B位置的剖视图;
[0017]图4为隔板上的定位孔示意图;
[0018]图5为折流板上定位孔示意图;
[0019]图6为单个假管与隔板和折流板通过盲孔连接的示意图;
[0020]图7为单个假管与隔板和折流板通过通孔连接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筒体1、蒸汽进口11、换热管2、底板3、包壳板4、隔板5、折流板6、定距管7、假管8、定位孔81、顶板9、防冲板91、封板10、弧板12、侧封板13、进口接管14、内套管1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的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该结构设置于高压加热器的冷却区段,包括筒体1、换热管束和底板3,换热管束位于筒体1内且沿筒体1轴向布置,由若干与筒体1的中心轴平行的换热管2并列组成,成层状排布,换热管束周向与筒体1内壁留有空间,筒体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蒸汽进口11,且最靠近蒸汽进口11的一层换热管2位于同一平面上,底板3则安装在换热管束内且与换热管2平行,靠近蒸汽进口11筒体1内壁上铺设有一层成弧形的包壳板4,包壳板4的外弧面与筒体1内壁相配合,包壳板4用以保护筒壁以及保证良好的封闭性,其中位于蒸汽进口11处的包壳板4上开设有通口,该通口与蒸汽进口11相通。
[0024]图1中靠近蒸汽进口11的换热管束内接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一块沿换热管2垂直方向布置的隔板5,包壳板4和底板3分别垂直于隔板5,并且两者的顶边分别焊接在隔板5的底面上,换热管束内安装有若干沿换热管2垂直方向布置的折流板6,折流板6之间通过定距
管7定位,换热管2分别从隔板5和折流板6内垂直穿过,隔板5下方的换热管束内也安装有上述的折流板6,该折流板6靠近蒸汽进口11的一侧伸出换热管束外。如图1

2所示,在隔板5与折流板6之间,位于换热管束外侧布置有若干与换热管2平行且并列布置的假管8,整体成层状排布,相邻假管8之间间隔布置与内侧相邻换热管2一致,其中假管8既可通过直接焊接的方式分别与隔板5和折流板6固定连接,也可通过在隔板5和折流板6内设置定位孔81进行固定。此外假管8可以是空心的钢管也可以是实心的圆钢。
[0025]如图1、图3所示,折流板6下方安装有长方形的顶板9,顶板9布置在换热管束外侧,其上下两端焊接在位于换热管束外的折流板6上,蒸汽进口11下方的包壳板4与顶板9之间安装有封板10,其一侧边成圆弧状与包壳板4的内弧面焊接,另一侧边与顶板9的外侧板面焊接。图3中的顶板9两侧的换热管束外侧安装有弧板12,弧板12的内弧面与顶板9两侧的换热管束外侧相配合,其中弧板12的上下弧边分别与隔板5和封板10焊接,其一侧边焊接在底板3的内侧面上,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加管束防撞击结构,包括筒体、开设于筒体侧壁上的蒸汽进口、位于筒体内由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以及布置于换热管束内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成层状排列的假管、隔板以及位于隔板下方的折流板,其中:假管与换热管平行且安装于靠近蒸汽进口的换热管束上部外侧,其两端分别固定于隔板和折流板内,换热管则垂直穿过隔板和折流板,所述筒体内壁上设有包壳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包壳板和底板连接,所述折流板下方的换热管束外侧布置有与换热管平行的顶板,顶板下部通过沿换热管垂直方向布置的封板与包壳板连接,顶板两侧的换热管束表面还设有弧板,弧板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隔板和封板连接,两侧边则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相连,其外弧面还通过侧封板与包壳板连接,其中侧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慧饶谋生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