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81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表面设置有显示屏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部的影像撷取装置,该影像撷取装置包括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装置还包括一全反射镜,该全反射镜设置于镜头模块的前端且可转动,用以反射不同方向的入射光至镜头模块。(*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兼具拍摄和自拍两种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因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而受到用户欢迎。但是,现有的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将镜头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面,如Nokia 7650型移动电话,通过其正面的显示屏预览,易于拍摄其它景物,而进行自拍时则无法预览,为用户带来不便。现有改善此种状况的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主要为以下四种。一、镜头可旋转,如Samsung的SCH-X199型移动电话。该翻盖式移动电话于翻盖与机身之间的横轴上设置一可180度旋转的镜头,一般拍摄时,镜头对准被拍摄物体;自拍时,转动横轴上的小齿轮,镜头便随之旋转,使其对准用户自己。其均使用同一显示屏进行成像预览。但是,该移动电话的此种设置使其相应机构设计复杂化。二、显示屏和镜头均可旋转,如Samsung的SCH-X319型移动电话。该翻盖式移动电话除具Samsung的SCH-X199的可180度旋转镜头外,其翻盖与横轴之间的连接为一可180度旋转的纵轴。显示屏设置于该翻盖内表面。则显示屏除绕横轴翻转外,也可于任意方向绕纵轴旋转。用户无论以何种方式拍摄,其预览角度均很灵活。但是,该移动电话的此种设置使其相应机构设计复杂化,且使成本大大提高。三、双显示屏,如NEC的N8型移动电话。该翻盖式移动电话是在翻盖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一可进行成像预览的显示屏,镜头设置于移动电话翻盖的外表面。一般拍摄时,使用内表面显示屏进行预览;自拍时,使用外表面显示屏进行预览。但是,该类移动电话的此种设置增加了翻盖的厚度,进而增加整支移动电话的体积与重量。四、辅助预览,如Panasonic的GD88型移动电话。该类移动电话是在翻盖的内表面上设置一可进行成像预览显示屏,在翻盖的外表面上设置一镜头,镜头下方设置一凸面反射镜。一般拍摄时,使用该显示屏进行预览;自拍时,使用该凸面反射镜进行预览。但是,该类移动电话的自拍镜是设置在镜头下方,其预览范围与镜头的取景范围有偏差,且凸面反射镜成像也与实际拍摄的影像有差别,影响用户自拍取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拍和一般拍摄时均可进行成像预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本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本体和影像撷取装置,其中该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该影像撷取装置包括镜头模块和全反射镜。该影像撷取装置设置在本体内部。该全反射镜固持在镜头前方并可旋转,用以反射不同方向的入射光至镜头模块。相较现有的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本技术在影像撷取装置的镜头模块前直接设置全反射镜,光线通过该全反射镜的反射后,改变方向入射至镜头。通过齿轮的转动控制该全反射镜的反射角度,实现自拍和一般拍摄的取景切换,从而用户可利用同一显示屏进行成像预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影像撷取装置为一般拍摄模式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3影像撷取装置侧视图。图5是图3影像撷取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图3影像撷取装置的转轴和与转轴配合的凹槽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影像撷取装置为自拍模式时的示意图。图8是图7影像撷取装置侧视图。图9是图7影像撷取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图7影像撷取装置的转轴和与转轴配合的凹槽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影像撷取装置内部焦距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具内置数码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包括本体2和影像撷取装置3,其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的本体2包括显示屏21、键盘22和通孔23,该通孔23贯穿本体1。该影像撷取装置3设置在本体2内部,位于显示屏21上方,且收容于该通孔23内。请结合参照图5、图7所示,影像撷取装置3包括镜头模块31、全反射镜32、转动装置33、定位装置36和二防尘镜38。其中镜头模块31设置在本体2内部,其镜头平面位于通孔23的底部面,其镜头的取景方向为垂直向上。二防尘镜38由透光性良好的材质制成,分别固持于通孔23于本体2表面的开口处,保护镜头模块31和全反射镜32免受外界尘埃的污染,也避免外力损坏。请结合参照图4、图8和图9,影像撷取装置3的转动装置33包括圆柱形齿轮34和转轴35。该齿轮34包括设置在其侧面的第一定位孔341与第二定位孔342,其中二定位孔之间夹90度圆弧。该齿轮34侧面其余部分设有防滑纹343。该全反射镜32通过其一侧边321黏着于齿轮34的一底面而固持于齿轮34上,该侧边321位于齿轮34底面直径上,该直径平行于第一定位孔341与第二定位孔342所决定的直线。该全反射镜32的反射镜面323朝向镜头模块31。该齿轮34的另一底面于轴线处设有一卡持部344(图5参照),用以卡入本体2内,固持该齿轮34并确保其平稳转动。该转轴35包括一枢轴351和一扇形部352。该枢轴351与扇形部352为一体成型。该转轴35一侧为平面,用以连接该全反射镜32的另一侧边322以固持该全反射镜32。转轴35另一侧,枢轴351突出于该扇形部352的端面。该枢轴351的轴线与该齿轮34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请参照图2,本体2的通孔23底部开设一凹槽231用以收容镜头模块31。该通孔23右侧壁开设一收容部232,用以收容齿轮34。该收容部232于本体1的外表面和顶部均与外部连通,使得当齿轮34收容于内时,设有防滑纹343的部分弧面可凸出于本体1的外表面和顶部,便于用户拨动齿轮34。该收容部232底部开设一定位槽233,用以收容定位装置36。该通孔23左侧壁开设一凹槽234,用以配合转动装置33的转轴35。影像撷取装置3的定位装置36包括一弹簧361和一滚珠362。该弹簧361收容于定位槽233内,其上端托起该滚珠362。齿轮34位于定位槽233上,其侧面紧抵定位槽233的上端出口处,使滚珠362完全收容于定位槽233内。当齿轮34的定位孔341或定位孔342转动至定位槽233上方时,该滚珠362在该弹簧361的弹力作用下上升,部分收容于定位孔341或定位孔342内。再次转动齿轮34时,需使用一定力量迫使滚珠362完全缩回定位槽233内,方可继续转动齿轮34。请结合参照图6、图10和图11,转轴35通过全反射镜32的侧边322固持于转轴35的一侧平面而与全反射镜32转动配合。本体2内部靠近凹槽234内壁处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71与第二传感器372,其相应的二探头分别位于凹槽234内壁的转轴35扇形部352尾部可接触的位置。当选取拍摄模式时,全反射镜32转至相应方位,转轴35随之转动。定位装置36使全反射镜32静止于一拍摄状态,转轴35也随之静止。此时,转轴35扇型部352的尾部触到凹槽234内壁,对第一传感器371或第二传感器372的探头施以压力,传感器将此压力转化为第一接触信号373或第二接触信号374,输出至判断电路391。判断电路391根据其输入信号产生一焦距调整信号393,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宗韦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