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945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4
一种流路系统,包括主体支撑结构,其上由前至后依次连接一柱塞泵、一存储缓冲装置和一旋转阀;柱塞泵为动力装置,用于抽取和排出定量液体,柱塞泵具有一与其内腔相贯通的连接口;存储缓冲装置包括一储液管,储液管的前端部可与柱塞泵的连接口相接通;旋转阀包括一第一端口和数个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储液管的后端部相接通,各第二端口用于与对应的容器相接通,任意第二端口受控可与第一端口相接通。通过柱塞泵替换原先的注射泵,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在柱塞泵和旋转阀之间增设储液管,使各类液体均在储液管中储存,而不会进入柱塞泵中,从而降低泵头受腐蚀的风险。从而降低泵头受腐蚀的风险。从而降低泵头受腐蚀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分析系统包括容器、注射泵和监测器。通过注射泵将样品和试剂吸入容器中,并将样品和试剂从容器中送出。将由注射泵从容器中送出的样品和试剂混合以产生反应溶液,监测器用于监测反应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上述分析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由于注射器直接与阀头连接,导致试剂和样品必须进入注射器腔体内才可实现采样,而腐蚀性试剂和含颗粒物的样品会导致注射器腐蚀、污染、磨损严重;二、注射器的活塞为PVDF材质,在低温条件下形变较大,产生定量误差、以及出现漏液的情况。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路系统,通过柱塞泵替换原先的注射泵,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在柱塞泵和旋转阀之间增设存储缓冲装置,使各类液体均在存储缓冲装置中储存,而不会进入柱塞泵的泵头腔体中,从而降低泵头受腐蚀的风险。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路系统,通过在柱塞泵内腔和储液管前段用纯净水填充,避免了现有的填充介质为空气而造成定量误差。
[0006]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一种流路系统,包括主体支撑结构,所述主体支撑结构上由前至后依次连接一柱塞泵、一存储缓冲装置和一旋转阀;所述柱塞泵为动力装置,用于抽取和排出定量液体,所述柱塞泵具有一与其内腔相贯通的连接口;所述存储缓冲装置包括一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前端部可与柱塞泵的连接口相接通;所述旋转阀包括一第一端口和数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储液管的后端部相接通,各个所述第二端口用于与对应的容器相接通,任意所述第二端口受控可与第一端口相接通。
[0007]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该系统还包括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具有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柱塞泵的连接口相接通,所述第二接口与外界纯净水源相接通,所述第三接口与储液管的前端部相接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受控切换与第二接口或第三接口相接通;所述柱塞泵下拉用于抽取液体,所述柱塞泵上推用于排出液体;当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接通,所述柱塞泵下拉,外界纯净水流入直至充满柱塞泵内腔,当所述第一接口切换至与第三接口接通,通过所述柱塞泵上推,外界纯净水推入至储液管内,所述旋转阀受控切换各个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分别相接通,通过柱塞泵下拉和上推,实现液体在纯净水的带动下于储液管、第一端口以及各第二端口所对应的容器内腔之间流动。
[0008]采用上述设计,通过柱塞泵替换原先的注射泵,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在柱塞泵和旋转阀之间增设存储缓冲装置,使各类液体均在储液管中储存,而不会进入柱塞泵的泵头腔体中,从而降低柱塞泵的泵头受腐蚀的风险;以及采用纯水替换先前空气做柱塞泵介质,
很好地解决了因空气被拉伸和压缩而使待测液体流动滞后以致产生定量误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9]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流路系统的分解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一种流路系统的立体组合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一种流路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一种流路系统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17]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流路系统,包括主体支撑结构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撑结构1为钣金件,所述主体支撑结构1上由前至后依次连接一柱塞泵2、一存储缓冲装置3和一旋转阀4,所述主体支撑结构1上还固设有一三通电磁阀5。所述柱塞泵2为动力装置,通过微型计算机控制以实现抽取和排出定量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泵2下拉用于抽取定量液体,所述柱塞泵2上推用于排出定量液体。所述柱塞泵2具有一与其内腔相贯通的连接口21。所述存储缓冲装置3包括一储液管31和一卷盘32,所述卷盘32固定在主体支撑结构1上,并位于柱塞泵2和旋转阀4之间,所述储液管31绕设在卷盘32上。优选地,所述储液管31由PFA塑料材质制成,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及表面光滑等特性,从而使流经储液管31的液体不易残留在其内壁上。所述三通电磁阀5具有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所述第一接口51与柱塞泵2的连接口21相接通,所述第二接口52与外界纯净水源相接通,所述第三接口53与储液管31的前端部相接通,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接口51受控切换与第二接口52或第三接口53相接通。所述旋转阀4包括一第一端口41和数个第二端口42,所述第一端口41与所述储液管31的后端部相接通,各个所述第二端口42用于与对应的容器相接通,任意第二端口42受控可与第一端口41相接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阀4至少具有四个第二端口42,分别设定为进样口、试剂口、消解口和废水口,对应的容器分别设定为取样设备、试剂袋7、消解池6和废水桶。
[0018]本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
[0019]最初阶段,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接口51与第二接口52相接通,通过所述柱塞泵2下拉,外界纯净水流入直至充满柱塞泵2内腔,采用纯水替换先前空气做柱塞泵2腔体内的介质,很好地解决了因空气被拉伸和压缩而使待测液体流动滞后以致产生定量误差的问
题。
[0020]取样时,首先,将所述第一接口51切换至与第三接口53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上推,将所述柱塞泵2内腔中的部分纯水推入至储液管31的前段内(图中储液管31中的阴影部分);其次,所述旋转阀4受控切换至进样口与第一端口41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下拉,取样设备内样品依次经由进样口和第一端口41流入储液管31的后段中储存,此时在储液管31内的样品与纯水不会产生交混;再次,所述旋转阀4受控切换至消解口与第一端口41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上推,所述储液管31中的样品在纯水的带动下依次经由第一端口41和消解口进入消解池6中;然后,所述旋转阀4受控切换至试剂口和第一端口41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下拉,试剂袋7中的试剂依次经由试剂口和第一端口41流入储液管31的后段中储存,此时在储液管31内的试剂与纯水不会产生交混;最后,所述旋转阀4受控切换至消解口与第一端口41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上推,所述储液管31中的试剂在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撑结构(1),所述主体支撑结构(1)上由前至后依次连接一柱塞泵(2)、一存储缓冲装置(3)和一旋转阀(4);所述柱塞泵(2)为动力装置,用于抽取和排出定量液体,所述柱塞泵(2)具有一与其内腔相贯通的连接口(21);所述存储缓冲装置(3)包括一储液管(31),所述储液管(31)的前端部可与柱塞泵(2)的连接口(21)相接通;所述旋转阀(4)包括一第一端口(41)和数个第二端口(42),所述第一端口(41)与储液管(31)的后端部相接通,各个所述第二端口(42)用于与对应的容器相接通,任意所述第二端口(42)受控可与第一端口(41)相接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三通电磁阀(5),所述三通电磁阀(5)具有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51)、第二接口(52)和第三接口(53),所述第一接口(51)与柱塞泵(2)的连接口(21)相接通,所述第二接口(52)与外界纯净水源相接通,所述第三接口(53)与储液管(31)的前端部相接通,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第一接口(51)受控切换与第二接口(52)或第三接口(53)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下拉用于抽取定量液体,所述柱塞泵(2)上推用于排出定量液体;当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二接口(52)相接通,所述柱塞泵(2)下拉,外界纯净水流入直至充满柱塞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阳林建鹏翁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