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19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属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领域,解决路基基层荷载不均匀,受重载或超载等情况频繁出现的情况下,易出现车辙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级配碎石排水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所述路基基层上设置有排水柱,排水柱的顶部伸出路基基层,两两排水柱的顶部之间设置压力网;所述级配碎石排水层包括设置在路基基层与压力网之间的第一级配碎石层、设置在压力网上的第二级配碎石层,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上的第三级配碎石层,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和第三级配碎石层之间的上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抗车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抗车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抗车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0001]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用于抗车辙,属于沥青混凝土路面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凝土路面指的是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0003]沥青路面以其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维修简便等优良特性在中国道路路面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是高等级公路中沥青面层公路所占比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的80%以上为沥青路面。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长、车辆轴重增加、超载等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为中国道路交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在中国的沥青路面损坏类型中,车辙破坏成为最主要的破坏类型之一。
[0004]山区高速公路长陡坡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也将愈加突出。由于山区高速公路长陡坡路段的特殊性,其病害现象较普通路段更易出现且更为严重: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复杂,路线纵坡大,长陡坡路段多,受重载、超载及低速行车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车辙病害大量出现,车辙的出现不仅会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到汽车行驶的舒适性,而且会危及到行车的安全。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6]排水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路基基层荷载不均匀,受重载或超载等情况频繁出现的情况下,易出现车辙现象,从而造成行车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解决路基基层荷载不均匀,受重载或超载等情况频繁出现的情况下,易出现车辙现象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级配碎石排水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
[0010]所述路基基层上设置有排水柱,排水柱的顶部伸出路基基层,两两排水柱的顶部之间设置压力网;
[0011]所述级配碎石排水层包括设置在路基基层与压力网之间的第一级配碎石层、设置在压力网上的第二级配碎石层,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上的第三级配碎石层,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和第三级配碎石层之间的上排水管。
[0012]进一步,所述排水柱包括实心加强柱、设置在实心加强柱上的连接结构,设置在连接结构上、两端密封的空心加强柱;
[0013]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实心加强柱和空心加强柱的边缘的多根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围成的腔体内的多个排水袋,设置在排水袋间的下排水管,下排水管从空心加强柱的
底部延伸出顶部,并置于第一级配碎石层与第二级配碎石层之间。
[0014]进一步,所述上排水管和位于排水袋中的下排水管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
[0015]进一步,所述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第二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和第三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第二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和第三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中的碎石从粗到细。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第二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和第三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分别为15cm

25cm。
[0017]进一步,所述上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0018]进一步,所述级配碎石排水层与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加强层;
[0019]所述加强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防水层、加筋混凝土层和第二防水层。
[0020]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多进水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一、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柱以及压力网,排水柱可实现对路基基层的加强,同时实现路基基层排水沉降,通过在排水柱上设置压力网,可将压力网的受力分散到各排水柱上,不仅可通过排水柱实现纵向加强,同时排水柱与压力网的横向拉力,可对路基基层进行横向加强,而且通过在路基基层与压力网之间设置第一级配碎石层,可防止路基基层上的结构局部下降,通过第一级配碎石层还可对路基基层表面起到加强,以便能使路基基层荷载均匀,即可以很好的防止车辙现象的出现;
[0023]二、本技术中的排水柱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加强路基基层的承重能力,还能通过连接结构内的排水袋与下排水管相结构,将路基基层中的水向级配碎石排水层进行排放,而且实心加强柱能更好的向较深的路基基层进行打桩,防止采用软质的排水结构,不易向深处打桩的问题,而设置空心加强柱可减少排水柱的自身重量;
[0024]三、本技术的上排水管和位于排水袋中的下排水管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目的是为了使上排水管的下排水管能从多个位置进水,以实现全面排水;
[0025]四、本技术中的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设置为三层结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雨水过大,路面易集水,通过采用此种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地下水份流失,还可实现快速排水;
[0026]五、本技术限定了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目的是为了防止过薄容易出现车辙或裂缝的问题,过厚易造成材料浪费等问题;
[0027]六、本技术中设置加强层的目的是通过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防止过多的雨水进入路基基层,同时通过加筋混凝土层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起到加强作用;
[0028]七、本技术在第二防水层与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设置排水管的目的是为了将雨水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中的路基基层上设置排水柱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中上排水管与水泵相连接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中排水柱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中未设置排水袋的排水柱的示意图;
[0035]图中:1

路基基层、2

排水柱、3

压力网、4

第一级配碎石层、5

第二级配碎石层、6

第三级配碎石层、7

上排水管、8

实心加强柱、9

连接结构、10

空心加强柱、11

排水袋、12

下排水管、13

第一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14

第二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路基基层(1)、级配碎石排水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层;所述路基基层(1)上设置有排水柱(2),排水柱(2)的顶部伸出路基基层(1),两两排水柱(2)的顶部之间设置压力网(3);所述级配碎石排水层包括设置在路基基层(1)与压力网(3)之间的第一级配碎石层(4)、设置在压力网(3)上的第二级配碎石层(5),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5)上的第三级配碎石层(6),设置在第二级配碎石层(5)和第三级配碎石层(6)之间的上排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柱(2)包括实心加强柱(8)、设置在实心加强柱(8)上的连接结构(9),设置在连接结构(9)上、两端密封的空心加强柱(10);所述连接结构(9)包括连接实心加强柱(8)和空心加强柱(10)的边缘的多根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围成的腔体内的多个排水袋(11),设置在排水袋(11)间的下排水管(12),下排水管(12)从空心加强柱(10)的底部延伸出顶部,并置于第一级配碎石层(4)与第二级配碎石层(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车辙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7)和位于排水袋(11)中的下排水管(12)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柱胡秋玥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