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0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所述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包括行走装置、驱动机构、机架、播种装置、覆膜装置、操纵杆、补种装置、开沟器;所述的行走装置连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下方,播种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方中部,补种装置安装在播种装置上,覆膜装置设置在机架后部,开沟器通过悬挂杆设置在机架前端,且播种装置和开沟器均与行走装置传动连接,操纵杆设置在机架上,并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丘陵地区进行马铃薯种植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质量低下、机械进田作业困难的问题。进田作业困难的问题。进田作业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区域广大,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之一。虽然种植面积广大,但机械化水平低下以及原始的种植模式,造成了马铃薯产量的降低,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亩产的问题。我国现有的马铃薯种植机械,大多适用于北方地势平坦的田地,而南方尤其是云南、贵州、宁夏等地的田地多为丘陵山地,没有相适应的作业机械,种植方式仍以人力、畜力为主,这种种植方式劳动轻度大,播种质量低,严重影响出苗率和产量,丘陵地区地表平整度低,土壤粘度大,导致机械在田间行走困难,严重阻碍机械化发展。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能在丘陵地区进行马铃薯种植作业,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质量低下、机械进田作业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丘陵地区现有的马铃薯种植方式劳动轻度大,播种质量低,严重影响出苗率和产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能在丘陵地区进行马铃薯种植作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质量低下、机械进田作业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包括行走装置1、驱动机构2、机架3、播种装置4、覆膜装置5、操纵杆7、补种装置8、开沟器10;所述的行走装置1连接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3下方,播种装置4安装在机架3上方中部,补种装置8安装在播种装置4上,覆膜装置5设置在机架3后部,开沟器10通过悬挂杆设置在机架3前端,且播种装置4和开沟器10均与行走装置1传动连接,操纵杆7设置在机架3上,并与驱动机构2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行走装置1由电动推杆11、履带12和轮胎13组成,轮胎13通过电动推杆11安装在机架3侧部上,履带12通过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与机架3侧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播种装置4由主动轴401、种箱402、固定座403、从动轴404、排种链轮罩405、种勺406、链条407和搅种杆408组成,种箱402通过固定座403安装于机架3上,排种链轮罩405侧部与种箱402连接,从动轴404和主动轴401上下分布并通过链条407传动连接安装在排种链轮罩405内,种勺406均匀设置在链条407上,种箱402内设置有搅种杆408。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补种装置8由补种箱801、传感器802和电磁推杆803组成,补种箱801固定设置在排种链轮罩405上,排种链轮罩405安装补种箱801处设有开口,电磁推杆803设置在开口处,传感器802固定在排种链轮罩开口处内部上方,并通过控制器与电磁推杆803电性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覆膜装置5由导膜辊14、展膜辊筒15和压膜轮16组成,导膜辊14和展膜辊筒15通过地膜固定支架安装于机架3后部,压膜轮16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机架3后部
两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架3上安装有座椅6,操纵杆7处于座椅6的两侧。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椅6内设置有减震弹簧,操纵杆7上设置有塑胶套。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整机通过设有电动推杆,可以实现轮胎的升降,在爬坡时下降轮胎,结合履带共同行进,提高播种机在丘陵地区行进能力;
[0015]2、本技术整机设有补种装置,包括电磁推杆、传感器和补种箱,通过传感器来检测是否漏种,当发现漏种时,电磁推杆推动补种箱内的种薯进入种勺,完成补种,提高播种质量;
[0016]3、本技术整机还设有操纵杆,方便控制播种机行进,减震弹簧安装在座椅靠背后,可减少播种机震动对人脊柱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补种装置的连接结构简图。
[0020]图中,1

行走装置、2

驱动机构、3

机架、4

播种装置、5

覆膜装置、6

座椅、7

操纵杆、8

补种装置、9

挡板壳、10

开沟器、11

电动推杆、12

履带、13

轮胎、14

导膜辊、15

展膜辊筒、16

压膜轮、401

主动轴、402

种箱、403

固定座、404

从动轴、405

排种链轮罩、406

种勺、407

链条、408

搅种杆、801

补种箱、802

传感器、803

电磁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22]如图1

3所示,所述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包括行走装置1、驱动机构2、机架3、播种装置4、覆膜装置5、操纵杆7、补种装置8、开沟器10;所述的行走装置1连接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3下方,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播种机整体通过行走装置1移动,播种装置4安装在机架3上方中部,补种装置8安装在播种装置4上,覆膜装置5设置在机架3后部,开沟器10通过悬挂杆设置在机架3前端,且位于排种链轮罩405的前侧,在播种机行进过程中,开沟器10先在地面进行开沟作业,行程垄沟和垄面,种薯直接落入垄面,进行后续覆膜作业,播种装置4和开沟器10均与行走装置1传动连接,操纵杆7设置在机架3上,并与驱动机构2连接;播种机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行走装置1移动,移动过程中,行走装置1将牵引力传动至开沟器10和播种装置4,使得开沟器10和播种装置4在动力驱动下工作,无需其他额外能耗,实现从开沟到播种、覆膜的连续化播种作业。
[0023]所述的行走装置1由电动推杆11、履带12和轮胎13组成,轮胎13通过电动推杆11安装在机架3侧部上,履带12通过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与机架3侧部固定连接,履带12由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履带板和履带销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上部的主动轮作为行走轮,连接发动机动力输出轴2,啮合在开孔的履带板上,用于带动整机移动,中部的诱导轮诱导调节履带,用于规正履带并防止播种机转向时履带脱落,两侧的负
重轮承受播种机的重量,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包括行走装置(1)、驱动机构(2)、机架(3)、播种装置(4)、覆膜装置(5)、操纵杆(7)、补种装置(8)、开沟器(10);所述的行走装置(1)连接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安装在机架(3)下方,播种装置(4)安装在机架(3)上方中部,补种装置(8)安装在播种装置(4)上,覆膜装置(5)设置在机架(3)后部,开沟器(10)通过悬挂杆设置在机架(3)前端,且播种装置(4)和开沟器(10)均与行走装置(1)传动连接,操纵杆(7)设置在机架(3)上,并与驱动机构(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装置(1)由电动推杆(11)、履带(12)和轮胎(13)组成,轮胎(13)通过电动推杆(11)安装在机架(3)侧部上,履带(12)通过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轴与机架(3)侧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丘陵地区马铃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装置(4)由主动轴(401)、种箱(402)、固定座(403)、从动轴(404)、排种链轮罩(405)、种勺(406)、链条(407)和搅种杆(408)组成,种箱(402)通过固定座(403)安装于机架(3)上,排种链轮罩(405)侧部与种箱(402)连接,从动轴(404)和主动轴(401)上下分布并通过链条(407)传动连接安装在排种链轮罩(405)内,种勺(406)均匀设置在链条(407)上,种箱(402)内设置有搅种杆(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庆辉李沛航杨乐谭钰赵庆辉赵凯林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