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89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双向测缝计包括连接件、位移传感器、万向节、底座和角钢。连接件为Y型,包括两个侧边和底边;连接件的底边与底座相连接。连接件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万向节相连接。位移传感器与万向节相连接;万向节固定在角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双向测缝计结构简单精巧,牢固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墙体结构缝中的长时间使用,减少重新在墙体中设置测缝计的次数,对墙体进行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万向节,使得双向测缝计的使用更灵活,可以随着墙体中结构缝的变化而变化,并感知到结构缝各个方向的位移变化,位移传感器对结构缝中发生的位移监测更准确,可以精准测得结构缝的位移数据,提高了对结构缝位移变化的研究效率。提高了对结构缝位移变化的研究效率。提高了对结构缝位移变化的研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缝计
,尤其是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和跨山跨区域交通的大力发展,隧洞的结构监测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针对隧道结构缝的监测,多采用传统的单向位移计。由于单向位移计只可以监测一个方向的位移变化情况,而隧道结构缝往往会向多个方向发展,导致单向位移计无法准确地提供结构缝变化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隧道墙体的结构缝进行位移监测时,使用的测缝计只能监测到结构缝一个方位的位移变化,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包括连接件、位移传感器、万向节、底座和角钢;所述连接件为Y型,包括两个侧边和底边;所述两个侧边为轴对称,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为60
°
;所述连接件的底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万向节包括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第三万向节和第四万向节;所述连接件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万向节和第四万向节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角钢上。
[0005]可选的,所述测缝计还包括螺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万向节和所述第三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万向节和所述第四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个侧边与所述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测缝计还包括保护圆管;所述保护圆管包括第一保护圆管和第二保护圆管,所述第一保护圆管嵌套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上,所述第二保护圆管嵌套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上;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保护圆管的尺寸相匹配。
[0007]可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上包括顶盖和底块;所述顶盖与底块通过螺杆与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万向节的转向角度为360
°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位移传感器、万向节、底座和角钢和保护圆管的材料为304不
锈钢。
[0010]可选的,所述底座和角钢包括螺孔。
[001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双向测缝计,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结构缝的安装位置,标记安装位置;利用螺丝,将角钢固定至所述安装位置;对所述双向测缝计进行预张,预张至预设数值时,将底座固定至安装位置;获取所述双向测缝计中位移传感器的数据;根据所述双向测缝计中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获取目标结构缝中的位移变化。
[001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顶盖、底块和保护圆管,对所述位移传感器进行封装。
[001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所述双向测缝计包括连接件、位移传感器、万向节、底座和角钢。所述连接件为Y型,包括两个侧边和底边;所述连接件的底边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万向节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万向节相连接;所述万向节固定在所述角钢上。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向测缝计结构简单精巧,牢固耐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墙体结构缝中的长时间使用,减少重新在墙体中设置测缝计的次数,对墙体进行保护;本专利技术使用万向节,使得双向测缝计的使用更灵活,可以随着墙体中结构缝的变化而变化,并感知到结构缝各个方向的位移变化,位移传感器对结构缝中发生的位移监测更准确,可以精准测得结构缝的位移数据,提高了对结构缝位移变化的研究效率;本专利技术成本低,计算精度高,应用场景灵活。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连接件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位移传感器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万向节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底座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角钢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向测缝计的实际应用示意图;图中,1

连接件、2

位移传感器、21

第一位移传感器、22

第二位移传感器、3

万向节、31

第一万向节、32

第二万向节、33

第三万向节、34

第四万向节、4

底座和5

角钢、6

保护圆管、第一保护圆管61、第二保护圆管62。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隧道墙体的结构缝进行位移监测时,使用的测缝计只能监测到结构缝一个方位的位移变化,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及使用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向测缝计,参见图1

7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连接件1、位移传感器2、万向节3、底座4和角钢5。
[0019]所述连接件1为Y型,包括两个侧边和底边;所述两个侧边为轴对称,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为60
°
;所述连接件1的底边与所述底座4相连接。所述万向节3包括第一万向节31、第二万向节32、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所述连接件1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的一端相连接。
[0020]所述位移传感器2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角钢5上。
[0021]所述测缝计还包括螺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所述第三万向节33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
[0022]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2与所述第二万向节32和所述第四万向节34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连接件1的两个侧边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
[0023]所述测缝计还包括保护圆管6;所述保护圆管6包括第一保护圆管61和第二保护圆管6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测缝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1)、位移传感器(2)、万向节(3)、底座(4)和角钢(5);所述连接件(1)为Y型,包括两个侧边和底边;所述两个侧边为轴对称,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为60
°
;所述连接件(1)的底边与所述底座(4)相连接;所述万向节(3)包括第一万向节(31)、第二万向节(32)、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所述连接件(1)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2)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万向节(33)和第四万向节(3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角钢(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测缝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缝计还包括螺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1)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所述第三万向节(33)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2)与所述第二万向节(32)和所述第四万向节(34)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连接件(1)的两个侧边与所述第一万向节(31)和第二万向节(32)之间通过所述螺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测缝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缝计还包括保护圆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霞陆骁旻方玄林子超李行冯维一吉俊兵熊伟李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