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87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转接片以及基于该电极转接片形成的电极转接结构,电极转接片包括沿x向平行设置且处于同一平面的两个用于连接电池极耳的极耳转接部和沿y向使所述的两个极耳转接部相互靠近的内侧边的中部形成连接的极柱转接部,每个所述极耳转接部相对于极柱转接部形成延伸方向相反的两个焊接端头,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分别位于两个极耳转接部上的两个焊接端头之间形成空置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转接片占用空间更小,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在进行焊接后转接片受力时不容易断裂。接片受力时不容易断裂。接片受力时不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例如近些年来依靠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开始逐渐占据份额。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的使用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性能电池的发展,例如电动汽车为了达到与现有燃油车相当的高续航性能需要保证电池容量大、占用空间小,锂电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使得空间利用率较高,在新能源领域中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0003]锂离子电池通常由电芯、盖板、壳体等组成,其中电芯用于存储电能,盖板上设有正负极柱,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通常电芯上设置有正负极耳结构,需要利用转接片作为中间连接件使电芯上的正负极耳与盖板上的正负极柱形成对应连通,才能实现电能的输送。例如申请号为201820204509.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盖板组件、转接片和极芯,转接片包括盖板连接部和极耳转接部,盖板连接部与盖板组件相连,极耳转接部与电芯的极耳相连。在上述技术中,转接片由长条状结构折叠而成,导致转接片最终厚度较大,在电池的高度方向上占据较多空间,会使得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转接片,该电机转接片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小,且安全性较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极转接片,包括沿x向平行设置且处于同一平面的两个用于连接电池极耳的极耳转接部和沿y向使所述的两个极耳转接部相互靠近的内侧边的中部形成连接的极柱转接部,每个所述极耳转接部相对于极柱转接部形成延伸方向相反的两个焊接端头,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分别位于两个极耳转接部上的两个焊接端头之间形成空置区。
[000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x向和y向指的是在某一二维平面中相互垂直的任意两个方向,并非特指某个固定方向,并且以二维直角坐标系为例,在坐标系中沿着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统称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x向,y向同理。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转接片的极柱转接部与两个极耳转接部的中部连接,而非如现有技术与两个极耳转接部的一端连接,因此转接片在x向上的整体长度不超过极耳转接部的长度,转接片的整体占用面积不超过两个极耳转接部的外侧边围成的矩形面积,使转接片的面积减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片中,两个极耳转接部均具有两个焊接端头,将焊接端头作为焊接位点时,可以使极耳转接部的焊接位点与极柱转接
部的焊接位点错开,避免进行极耳焊接和极柱焊接时,两者相互造成影响,同时在焊接完成后,当极柱转接部受到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力时。每一个极耳转接部均通过基本对称的两个焊接位点受力,使受力更加平衡,并且同一极耳转接部的两个焊接位点之间留有形变空间,可以降低转接片折断概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极柱转接部还包括熔断区,所述熔断区设置于极柱转接部两侧靠近极耳转接部内侧边的位置;所述熔断区设置有保险孔,保险孔为沿x向设置的长条状结构。进一步地,还可设置胶块覆盖并填充所述的保险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空置区在x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极耳转接部在x向上的长度,所述空置区在y向上的长度为极耳转接部在y向上长度的20%~30%。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极柱转接部相对于极耳转接部形成凸台结构,极柱转接部包括与极耳转接部处于不同平面的主体部和使所述主体部与极耳转接部的内侧边形成连接的曲面过渡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熔断区设置于所述曲面过渡部。
[0012]进一步地,电极转接片的厚度为厚度0.6~2.0mm。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基于上述电极转接片的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结构,电池极耳转接结构包括电芯极组和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电极转接片;所述的电芯极组包括并联设置的两个电芯单元,每个电芯单元包括两个极耳,所述的两个极耳分别与电芯单元的正极和负极形成连接;所述的两个电芯单元中,与正极形成连接的两个极耳通过一个电极转接片形成连接,与负极形成连接的两个极耳通过另一电极转接片形成连接;所述的极耳包括位于端部的焊接部和使所述焊接部与电芯单元的正极或负极形成连接的中间部,所述焊接部与电极转接片的极耳转接部贴合并形成焊接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极耳转接部与极耳形成焊接连接的区域位于自身的两个焊接端头。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片,所述的保护片设置于极耳的焊接部的外侧面。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的盖板组件设有极柱,所述的极柱与转接片的极柱转接部形成焊接连接。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片中,极柱转接部与极耳转接部的中部形成连接,因此转接片在x向上的整体长度不超过极耳转接部的长度,转接片的整体占用面积不超过两个极耳转接部的外侧边围成的矩形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转接片占用空间更小。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接片中,两个极耳转接部均具有两个焊接端头,将焊接端头作为焊接位点时,可以使极耳转接部的焊接位点与极柱转接部的焊接位点错开,避免进行极耳焊接和极柱焊接时相互造成影响,同时使转接片在受到垂直于平面方向的力时具有形变空间,降低断裂发生的概率。
[0019]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极柱转接部相对于极耳转接部形成凸起结构,进行极柱焊接时,凸起的极柱转接部可以与盖板组件配合以提高定位精度,方便焊接,同时该凸起结构可以使转接片发生熔断后不易因为震动导致熔断部位重新接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极耳转接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结构示意图;图中,1

转接片,2

电芯极组,3

盖板组件,11

极耳转接部,12

极柱转接部,13

熔断区,14

空置区,21

电芯单元,22

极耳,23

保护片,31

极柱,32

盖板主体,33

盖板绝缘件,111

焊接端头,121

曲面过渡部,131

保险孔,221

焊接部,222

中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转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x向平行设置且处于同一平面的两个用于连接电池极耳的极耳转接部(11)和沿y向使所述的两个极耳转接部相互靠近的内侧边的中部形成连接的极柱转接部(12),每个所述极耳转接部相对于极柱转接部形成延伸方向相反的两个焊接端头(111),位于不同极耳转接部上的向同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焊接端头之间形成空置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柱转接部还包括熔断区(13),所述熔断区设置于极柱转接部两侧靠近极耳转接部内侧边的位置;所述熔断区设置有保险孔(131),保险孔为沿x向设置的长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置区在x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极耳转接部在x向上的长度,所述空置区在y向上的长度为极耳转接部在y向上长度的20%~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柱转接部相对于极耳转接部形成凸台结构,极柱转接部包括与极耳转接部处于不同平面的主体部和使所述主体部与极耳转接部的内侧边形成连接的曲面过渡部(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极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断区设置于所述曲面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东举安文豪刘瑞霞宋志新谭景力苟建承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