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882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涉及数字与信息技术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和RFID芯片,包括以下步骤:S101、对单批次国际中转箱上RFID芯片中的航线、集装箱号、进出口时间信息进行采集;S102、对该批次国际中转箱在码头的停留时间进行跟踪并记录;S103、计算该批次国际每个中转箱从境外进口到重新出口境外的间隔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计算,得出某段时间内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平均中转周期得出某段时间内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平均中转周期,有助于分析特定时间段内,各班轮公司在国际中转方面的转运周期表现,从而进一步提升转运效率。运效率。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与信息
,具体为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际中转箱是指由境外启运,经中转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但由于各条航线的进出口国际中转箱量并不是固定的,并且分布于多个码头,港口不得不通过集卡、短驳等方式进行调运,不仅延长了中转周期,同时还增加了调运成本。
[0003]目前国际中转箱航线调整多数只能通过大量数据集中汇总后进行人工的逐一筛选,来对航线布局、优化进行调整,由于航线较多,码头分布较广,不利于提供精准分析,且工作效率较低,难以给出合理建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和RFID芯片,包括以下步骤:S101、对单批次国际中转箱上RFID芯片中的航线、集装箱号、进出口时间信息进行采集;S102、对该批次国际中转箱在码头的停留时间进行跟踪并记录;S103、计算该批次国际每个中转箱从境外进口到重新出口境外的间隔时间;S104、对该批次所有国际中转箱的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该批国际中转箱的平均在港时间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包括锁体块和锁杆机构,锁体块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二圆形槽、圆形插孔、第一圆形槽和直槽口,RFID芯片固定在第二圆形槽顶部,锁体块顶端内壁固定有锁芯。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锁杆机构包括锁杆体,锁杆体底部杆体固定有直槽块,直槽块的高度小于第一圆形槽的宽度,锁杆体底端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底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环,锁杆体底端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顶端固定有活动筒,活动筒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活动筒活动连接,固定杆和连接块之间连接有弹簧。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锁体块顶端固定有放置环。
[0009]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转码头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选择各航线进口的国际中转集装箱中二程中转箱量最多的航线,设定A码头中的a航线二程中转箱量最多,B为a航线国际中转集装箱的二程中转码头;
S202、对通过a航线境外进口至A码头后直接从原码头其他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X2;S203、对通过a航线境外进囗至A码头再二程中转至B码头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X1;S204、对通过境外其他航线进口至A码头后从原码头a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Y2;S205、对境外进口至B码头后二程中转至A码头再通过a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Y1;S206、计算出进出囗都在A码头完成中转的国际中转箱箱量为X2+Y2,通过B码头二程中转的所有国际中转箱箱量为X1+Y1;S207、对S206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为差值=(X1+Y1)

(X2+Y2),当差值>0时,说明二程中转总量大于本港出运总量,则适合将原本分布在A码头的a航线,调整到B码头,反之,当差值≤0时,说明二程中转总量小于或等于本港出运总量,则不必进行航线调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得出某段时间内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平均中转周期得出某段时间内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平均中转周期,有助于分析特定时间段内,各班轮公司在国际中转方面的转运周期表现,从而进一步提升转运效率。
[0011]另外,通过对固定时间内各码头各航线国际中转箱数据进行调取,对二程中转箱量偏多的航线进行跟踪,计算出在固定时间内,以本码头或二程中转方式经由这些航线出口的国际中转箱箱量差值的变化,进而通过调整优化航线、缩短转运时间、提升码头堆存效率、节约运输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的左侧轴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翻转后的左侧轴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码头分析方法的计算过程示意图。
[0013]图中:1、锁体块;101、放置环;102、直槽口;103、第一圆形槽;104、第二圆形槽;2、锁杆机构;201、锁杆体;202、固定杆;203、活动筒;204、连接块;205、弹簧;206、直槽块;3、RFID芯片;4、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6]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17]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18]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和RFID芯片3,RFID芯片3拥有全球唯一编码,不可复制,协议符合EPC global C1 Gen2 / ISO 18000

6C要求,频段范围在902—928MHz,存储空间为EPC 96bits,芯片读距室内8米,室外12m,工作温度

40℃—+85℃,使用寿命10年以上。
[0019]需要了解的是,国际中转集装箱是指由境外装货港启运,经国内中转港转船后,继续运往境外目的港卸船的集装箱,因此从境外进口到重新转船出口境外的这段时间就是该国际中转集装箱的中转周期,通过对理货数据中航线、集装箱号、进出口时间等信息的采集,采用箱号跟踪方法,对特定时间范围内的国际中转箱进行跟踪(最小单位为月),计算该批箱子从境外进口到重新出口境外的间隔时间,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出该时间段内该批国际中转箱的平均在港时间,同时也可得出该时间段内该批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和RFID芯片(3),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对单批次国际中转箱上RFID芯片(3)中的航线、集装箱号、进出口时间信息进行采集;S102、对该批次国际中转箱在码头的停留时间进行跟踪并记录;S103、计算该批次国际每个中转箱从境外进口到重新出口境外的间隔时间;S104、对该批次所有国际中转箱的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该批国际中转箱的平均在港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包括锁体块(1)和锁杆机构(2),锁体块(1)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二圆形槽(104)、圆形插孔、第一圆形槽(103)和直槽口(102),RFID芯片(3)固定在第二圆形槽(104)顶部,锁体块(1)顶端内壁固定有锁芯(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机构(2)包括锁杆体(201),锁杆体(201)底部杆体固定有直槽块(206),直槽块(206)的高度小于第一圆形槽103的宽度,锁杆体(201)底端固定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底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环,锁杆体(201)底端设置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顶端固定有活动筒(203),活动筒(203)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活动筒(203)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敏杰刘健宁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外轮理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