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869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包括M根同轴电缆,还包括脉冲放电模块、用于将M根同轴电缆线固定的同轴电缆固定装置和用于夹持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M个夹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物理的手段将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中的铝箔汽化进行分离,工艺简单,效果快捷。效果快捷。效果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可充电化学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等优点。专利申请号202111448176X,名称为“一种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集流体铝箔回收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方法”,公开了以下步骤:S1)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高温碳化后,分离,得到电极活性材料与铝箔;所述废旧锂离子电池为正极材料包括镍和/或钴的废旧锂离子电池;S2)将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经酸浸出后,得到浸出液;S3)将所述铝箔与浸出液混合反应,分离,得到反应后溶液与金属单质。S4)调节所述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3~5沉淀铝离子,过滤得到含铝化合物与第一滤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
[0004]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包括M根同轴电缆,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同轴电缆、第2同轴电缆、第3同轴电缆、
……
、第M同轴电缆,还包括用于向待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放电的脉冲放电模块、用于将M根同轴电缆线固定的同轴电缆固定装置和用于夹持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M个夹持装置;
[0005]在每根同轴电缆上设置有环形凹槽Ⅰ和环形凹槽Ⅱ,每根同轴电缆上的环形凹槽Ⅰ与环形凹槽Ⅱ的距离相等,环形凹槽Ⅰ延伸至同轴电缆的芯线层正极,环形凹槽Ⅱ延伸至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负极;在每根同轴电缆的末端设置有台阶Ⅰ,台阶Ⅰ延伸至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负极,台阶Ⅰ靠近环形凹槽Ⅱ,在台阶Ⅰ上设置有台阶Ⅱ,台阶Ⅱ延伸至同轴电缆的芯线层正极;
[0006]脉冲放电模块的放电电源正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末端的芯线层正极相连,m=1、2、3、
……
M,脉冲放电模块的放电电源负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末端的屏蔽层负极相连;第m夹持装置的电源输入正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的芯线层正极相连,第m夹持装置的电源输入负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负极相连。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同轴电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圆板,分别为圆板Ⅰ和圆板Ⅱ,在圆板Ⅰ和圆板Ⅱ上均设置有M个贯穿圆板的贯穿孔,每个贯穿孔的圆心距离各自圆板的圆心距离相等,且相邻贯穿孔间的距离相等;
[0008]环形凹槽Ⅰ和环形凹槽Ⅱ处于圆板Ⅰ和圆板Ⅱ之间。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脉冲放电模块包括直流电源BAT、线路电感L1、线路电阻R1、充电开关S1、放电开关S2和储能电容C1;
[0010]直流电源BAT的电源正极端与线路电感L1的第一端相连,线路电感L1的第二端与线路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线路电阻R1的第二端与充电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充电开关S1的第二端分别与放电开关S2的第一端和储能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
[0011]直流电源BAT的电源负极端与储能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
[0012]放电开关S2的第二端通过引出导线Ⅰ与电源正极端子相连;
[0013]直流电源BAT的电源负极端通过引出导线Ⅱ与电源负极端子相连。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充电开关S1和放电开关S2为常开式开关。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充电开关S1为机械开关;放电开关S2为晶闸管开关。
[00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将待汽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夹持在夹持装置上;
[0018]S2,脉冲放电模块进行充电,充电后进行放电;
[0019]S3,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上的铝箔汽化后,将下一个待汽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夹持在夹持装置上,执行步骤S2。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获得待汽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待汽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获得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21]S01,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负载进行放电;直至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剩余电量完全释放完为止;
[0022]S02,将剩余电量完全释放完的锂离子电池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拆分为钢壳、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和隔膜;
[0023]S03,将步骤S02中获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作为待汽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5]S21,初始时,充电开关S1和放电开关S2均处于断开状态;
[0026]S22,控制充电开关S1闭合,当其储能电容C1充满电后,控制充电开关S1断开;
[0027]S23,控制放电开关S2闭合,使其待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上的铝箔汽化后,控制放电开关S2断开。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其汽化任务完成后,对储能电容C1上的能量进行释放。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汽化作业现场进行实时视频上传。
[003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物理的手段将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中的铝箔汽化进行分离,工艺简单,效果快捷。
[003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M根同轴电缆3,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同轴电缆、第2同轴电缆、第3同轴电缆、
……
、第M同轴电缆,还包括用于向待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1放电的脉冲放电模块、用于将M根同轴电缆线固定的同轴电缆固定装置7和用于夹持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M个夹持装置2;其中夹持装置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夹持子装置构成,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包括M根同轴电缆(3),所述M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分别为第1同轴电缆、第2同轴电缆、第3同轴电缆、
……
、第M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待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1)放电的脉冲放电模块、用于将M根同轴电缆线固定的同轴电缆固定装置(7)和用于夹持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M个夹持装置(2);在每根同轴电缆(3)上设置有环形凹槽Ⅰ和环形凹槽Ⅱ,每根同轴电缆上的环形凹槽Ⅰ与环形凹槽Ⅱ的距离相等,环形凹槽Ⅰ延伸至同轴电缆(3)的芯线层正极(4),环形凹槽Ⅱ延伸至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负极(5);在每根同轴电缆(3)的末端设置有台阶Ⅰ,台阶Ⅰ延伸至同轴电缆(3)的屏蔽层负极(5),台阶Ⅰ靠近环形凹槽Ⅱ,在台阶Ⅰ上设置有台阶Ⅱ,台阶Ⅱ延伸至同轴电缆的芯线层正极(4);脉冲放电模块的放电电源正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末端的芯线层正极相连,m=1、2、3、
……
M,脉冲放电模块的放电电源负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末端的屏蔽层负极相连;第m夹持装置(2)的电源输入正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的芯线层正极相连,第m夹持装置(2)的电源输入负极端与第m同轴电缆的屏蔽层负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固定装置(7)包括两个圆板,分别为圆板Ⅰ和圆板Ⅱ,在圆板Ⅰ和圆板Ⅱ上均设置有M个贯穿圆板的贯穿孔,每个贯穿孔的圆心距离各自圆板的圆心距离相等,且相邻贯穿孔间的距离相等;环形凹槽Ⅰ和环形凹槽Ⅱ处于圆板Ⅰ和圆板Ⅱ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汽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脉冲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放电模块包括直流电源BAT、线路电感L1、线路电阻R1、充电开关S1、放电开关S2和储能电容C1;直流电源BAT的电源正极端与线路电感L1的第一端相连,线路电感L1的第二端与线路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线路电阻R1的第二端与充电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充电开关S1的第二端分别与放电开关S2的第一端和储能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直流电源BAT的电源负极端与储能电容C1的第二端相连;放电开关S2的第二端通过引出导线Ⅰ与电源正极端子相连;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靖李成祥陈丹周言戴明张蓝月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