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湘海专利>正文

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59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和束线机构,所述束线机构包括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的底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合页,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夹持槽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隔条,所述隔条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第一束线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扣块,所述第二束线板顶部转动连接有扣板,所述扣板和扣块扣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多个线束本体之间相互隔开,同时通过隔条挤压在线束本体的表面,使得夹持槽内壁和线束本体之间留有空隙,保证热量的散失。保证热量的散失。保证热量的散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
[0003]由于汽车上电器配件非常多,因此汽车线束的性能以及如何布线都得到十分重视,现有的线束捆扎一般通过扎带,对线束进行捆绑,导致多个汽车线束被仅仅的捆绑在一起,汽车线束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则难以散去,仅仅通过线束本身上包裹的耐高温材料难以确保安全性,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线束捆扎导致高温热量难以散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和束线机构,所述束线机构包括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的底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合页,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夹持槽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隔条,所述隔条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第一束线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扣块,所述第二束线板顶部转动连接有扣板,所述扣板和扣块扣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内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夹持槽内表面开设有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和空腔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空腔后端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前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连接轴上套设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连接有驱动机构。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杆,所述外杆固定连接于空腔的后端内壁,所述外杆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插设有内杆,所述内杆内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内杆上设置有助动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助动机构包括导向块,所述内杆前端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块顶部和导向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导向弹簧。
[0010]优选地,所述内杆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
[0011]优选地,所述内杆前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截面设置成葫芦状,所述储液盒内储存有液体。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
排导凸起,所述排导凸起和对应的第一束线板与第二束线板均为一体结构,所述排导凸起和夹持槽错位分布,所述排导凸起截面为波峰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扣块的外侧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和扣块为一体结构,所述防脱部截面设置成弧形。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多个一体结构的翅叶,多个所述翅叶呈辐射状分布,多个所述翅叶的端部处于同一个弧线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先将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打开,将多个线束本体置入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内,并且将单个线束本体置入对应的一组夹持槽内,继而合上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继而将扣板扣紧到扣块上,即可对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进行固定,即可通过多组夹持槽将不同的线束本体进行夹住,多个线束本体之间相互隔开,同时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隔条,即可通过隔条挤压在线束本体的表面,提高对线束本体的束紧程度,提高摩擦降低磨损,同时使得夹持槽内壁和线束本体之间留有空隙,保证热量的散失。
[0017]2、该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设置有扇叶,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颠簸,在惯性以及导向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内杆会在外杆内进行伸缩移动,内杆同步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啮合带动齿轮、连接轴和扇叶转动,促进空气通过透气孔在空腔和外部进行流通,从而对线束本体加强散热,提高线束本体的耐高温性能,同时设置有推板,当内杆移动时,同步带动连接杆和推板移动,形成负压,从而加速空气流通,加强散热。
[0018]3、该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设置有储液盒,储液盒内储存有液体,当内杆进行伸缩移动时,使得储液盒内的液体进行晃动,从而通过液体的流动性促进内杆的伸缩移动,储液盒截面设置成葫芦状,即可提高液体在储液盒内晃动时,对储液盒的作用力更加明显。
[0019]4、该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设置有排导凸起,排导凸起截面为波峰结构,即可将多个线束本体都置入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之间,而后直接合上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排导凸起会将位于该处的线束本体向夹持槽推挤,从而便于对线束本体进行置放,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防脱部,即可使得扣板扣到两个防脱部之间,从而提高扣板的防脱效果。
[0020]5、该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设置有翅叶,多个翅叶呈辐射状分布,多个翅叶的端部处于同一个弧线上,即可一方面提高和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速线束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失,另一方面即可缓冲汽车行驶途中,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受到的碰撞,再一方面,可通过翅叶的间隙插入其它线束上,使得束线位置稳定,同时可避免第一束线板和第二束线板会处在水平状态,造成内杆因汽车颠簸而进行伸缩移动的幅度减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束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第一束线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外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扣块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的翅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第一束线板;2、第二束线板;3、线束本体;4、夹持槽;5、隔条;6、透气孔;7、合页;8、扣板;9、扣块;10、空腔;11、外杆;12、穿孔;13、内杆;14、齿条;15、连接轴;16、齿轮;17、扇叶;18、导向槽;19、导向块;20、导向弹簧;21、储液盒;22、排导凸起;23、防脱部;24、翅叶;25、连接杆;26、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参照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包括线束本体(3)和束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机构包括第一束线板(1)和第二束线板(2),所述第一束线板(1)和第二束线板(2)的底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合页(7),所述第一束线板(1)和第二束线板(2)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多个上下均匀分布的夹持槽(4),所述夹持槽(4)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夹持槽(4)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隔条(5),所述隔条(5)截面设置成弧形,所述第一束线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扣块(9),所述第二束线板(2)顶部转动连接有扣板(8),所述扣板(8)和扣块(9)扣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板(1)和第二束线板(2)内均开设有空腔(10),所述夹持槽(4)内表面开设有密布的透气孔(6),所述透气孔(6)和空腔(10)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后端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前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7),所述连接轴(15)上套设固定有齿轮(16),所述齿轮(16)连接有驱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汽车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杆(11),所述外杆(11)固定连接于空腔(10)的后端内壁,所述外杆(11)内开设有穿孔(12),所述穿孔(12)内插设有内杆(13),所述内杆(13)内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和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内杆(13)上设置有助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湘海
申请(专利权)人:张湘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