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3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所述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包括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中部放坡平台和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所述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永久边坡、毛石混凝土护面墙、边坡坡顶排水结构和边坡坡底排水结构;所述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临时坡体、挂网喷砼层、打入临时坡体内的注浆土钉和坑底排水结构;所述中部放坡平台包括回填在建筑地下室结构与基坑临时坡体之间的夯实土层和施工在夯实土层表面的规划道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的支护结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二次开挖支护,大大减少了工程费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保证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支护效果。并保证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支护效果。并保证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基坑和边坡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地速降地形中建筑地下室结构与用地红线之间的间距在1~1.5倍基坑(边坡) 开挖总深度的狭窄空间内的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在坡地甚至山林地形的原场地中进行房屋住宅和附属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按照使用性质规划不同高程的场地,往往要对原始地形进行切挖,住宅地下室开挖会形成临时性的基坑。而由于对不同场地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周边地形环境的限制,最终形成高陡的永久边坡。若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较远(一般>1.5倍基坑 (边坡)总深度,基坑(边坡)总深度为自坡顶规划平台(或整平地面) 至地下室底板垫层的总高度),由于永久边坡与建筑基坑相互影响较小,一般会对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分别施工支护结构。若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很近(一般<1倍基坑(边坡)总深度),此时会按照永久边坡与建筑基坑的最大深度(或高度)施工整体支护,并按不同工况校核,以减少支护次数、并保证不同阶段边坡的安全。
[0003]现有的施工情况只是考虑了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的距离大于 1.5倍基坑(边坡)总深度,和小于1倍基坑(边坡)总深度的两种情况,而实际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的距离在1~ 1.5倍基坑(边坡)总深度之间的情况,甚至在1~1.2倍基坑(边坡)总深度之间。这种情况下,由于两者的距离不近不远,如果采用近距离情况下的永临结合支护结构,一般在规划的永久边坡部位整体设置桩锚支护措施,其建筑基坑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施工完成后的回填量也比较大,且需要采取结构换撑和锚索回收,造成工程量的极大浪费和施工工期的大量增加,对周边环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实际可行,现有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分别进行支护的方式,但是,在对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的支护结构单独施工时,由于两者的距离并未达到单独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存在相互影响,在其中一个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另一个支护结构施工时,需要对第一次施工的支护结构进行部分破除,存在二次开挖的情况,需要耗费大量工程材料、增加施工工期,增大了工程管理难度。
[0004]目前,针对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在介于前述两种距离之间的限定空间内甚至更为狭窄时,若红线外为山地速降地形,针对红线内狭窄的可用支护空间和红线外有利地形,选择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分别支护还是永临结合支护、采用何种支护形式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建筑物地下室与场地用地红线距离在1~1.5倍基坑及边坡总深度的限定空间范围内的基坑及边坡支护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地速降地形狭窄空间内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该支挡结构在减少开挖占地对原状土扰动的同时,
将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的支护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避免二次开挖,大大减少工程费用,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可以保证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支护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内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施工在建筑地下室结构与用地红线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包括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中部放坡平台和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所述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永久边坡、毛石混凝土护面墙、边坡坡顶排水结构和边坡坡底排水结构,所述毛石混凝土护面墙施工在永永久边坡面;所述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从永久边坡坡底放坡至建筑地下室结构底板垫层底面的基坑临时坡体、施工在临时坡体表面的挂网喷砼层、从挂网喷砼层表面打入临时坡体内注浆土钉和位于临时坡体底部的坑底排水结构;所述中部放坡平台包括回填在建筑地下室结构与基坑临时坡体之间的夯实土层和施工在夯实土层表面的规划道路,所述夯实土层回填至永永久边坡底的高度,且与规划场地或道路底标高相等。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适用于建筑地下室结构与用地红线之间的距离为1~1.5倍基坑或边坡开挖总深度的情况,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用地红线位于永永久边坡顶,在边坡红线处施工围挡,所述边坡坡顶排水结构设置在坡顶与围挡之间,且紧邻围挡。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用地红线外为原始林地植,坡顶红线以外山地地形呈速降趋势,整体下降坡度不缓于30
°

[001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建筑地下室结构为一层地下室,夯实土层的顶面至地下室结构的底板垫层的开挖深度为4~6m,夯实土层的顶面至永久边坡的坡顶平台的开挖深度为2~6m。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建筑地下室结构的外墙与用地红线间的水平距离为1~1.5倍基坑或边坡开挖总深度,所述规划道路外侧距用地红线水平距离为2~3m。
[0012]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永久边坡的坡比为1:0.2~1:0.5,所述临时坡体的放坡坡比不缓于1:0.6。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毛石混凝土护面墙的基础埋设于中部放坡平台台面以下,且毛石混凝土护面墙加上基础的总高度不大于 8m,在毛石混凝土护面墙的中部布设有护面墙泄水孔。
[0014]本技术中的临时基坑与永久边坡的深度(高度)、地层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结合地下室与施工安全红线的距离进行了支挡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临时基坑工况与永久边坡工况的各项安全稳定性;围挡应先施工,降低基坑、边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技术中的毛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放坡挂网喷砼、注浆土钉以及排水结构的施工均采用现有常规的施工工艺,其中排水结构包括坡顶、坡脚部分,满足整个施工的排水要求便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减少了开挖占地对原状土扰动的同时,将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的支护结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二次开挖施工好的支护结构,避免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0017](2)本技术充分考虑了用地红线外山地地面标高速降的有利地形,只需考虑有限宽度和高度范围内土压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永久边坡的结构设计强度,永
久边坡支护采用毛石混凝土护面墙,下部基坑支护采用放坡挂网喷砼+注浆土钉支护结构,整体支护措施简便易行,成本十分经济,节约工期;
[0018](3)本技术避免采用支护桩和预应力锚索结构,避免支护结构占用红线外部场地,后期进行永久边坡的绿化,体现了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0019]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减少开挖占地对原状土扰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红线内可利用空间和红线外地形速降的有利条件,将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的支护结构有效的结构在一起,避免了二次开挖支护,大大减少了工程费用,缩短了施工工期,体现了绿色环保,同时保证了临时基坑和永久边坡支护效果,对于类似山地速降地形狭窄空间内场地条件下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施工在建筑地下室结构(1)与用地红线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包括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中部放坡平台和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所述上部永久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永久边坡(4)、毛石混凝土护面墙(3)、边坡坡顶排水结构(8)和边坡坡底排水结构(9),所述毛石混凝土护面墙(3)施工在永久边坡(4)坡面;所述下部临时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从永久边坡(4)坡底放坡至建筑地下室结构(1)底板垫层(2)底面的基坑临时坡体(14)、施工在临时坡体(14)表面的挂网喷砼层(5)、从挂网喷砼层(5)表面打入临时坡体(14)内注浆土钉(500)和位于临时坡体(14)底部的坑底排水结构(10);所述中部放坡平台包括回填在建筑地下室结构(1)与基坑临时坡体(14)之间的夯实土层(6)和施工在夯实土层(6)表面的规划道路(7),所述夯实土层(6)回填至永久边坡(4)坡底的高度,且与规划场地或道路底标高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适用于建筑地下室结构(1)与用地红线之间的距离为1~1.5倍基坑或边坡开挖总深度的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建筑基坑与边坡永临结合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地红线位于永久边坡(4)坡顶,在边坡红线处施工围挡(13),所述边坡坡顶排水结构(8)设置在坡顶与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伟邵振臣庞成立邓学灯江保庆邓少林陈学龙刘昊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