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阻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32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质炭阻隔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炭阻隔墙,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混凝土垫层、过渡层、生物质炭方形砖层、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层,建设生物质炭阻隔墙,将生物质炭填料与植物处理进行耦合,保证过水的同时,利用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较好的限制污水入主河道,达到高效的除氨氮、C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炭阻隔墙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生物质炭阻隔墙。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水环境是陆地表面天然水流的通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环境。水环境为人类城市提供水资源运输、防洪防涝,城市的新陈代谢依靠着水环境的有机更新和物质能量的不断循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提高,相应的城市内河道水环境的综合功能也不断完善扩展和日益更新。对水环境的利用和发展强度也是不断增大,但对河道水环境的保护整治和监督能力相对较差,对城市内河道水环境的城镇化推进、人口快速集中的压力下,水环境快速恶化。河道有机污染严重,COD
Mn
、氨氮等是主要污染物,直接表现为透明度下降、水质发黑发臭、溶解氧降低、营养物质增多,水温变幅增大、环境容量减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等。由于有的河道具有高氨氮、高CODMn、水流速度慢等特点,其难度处理大,在传统的河道水体处理中,主要采用曝气、生态浮床等方法,这些单一的传统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河道治理快速、高负荷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生物质炭阻隔墙,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河道水体处理中,主要采用曝气、生态浮床等方法,这些单一的传统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河道治理快速、高负荷等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炭阻隔墙,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生物质炭阻隔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结构、生态控制结构和表层景观构造结构,所述基底结构为混凝土垫层,所述生态控制结构包括过渡层和生物质炭方形砖层,所述过渡层设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方,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设于所述过渡层上方,所述表层景观构造结构包括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层,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设于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上方,所述挺水植物层设于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上。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垫层宽度为150cm,高度为80

100cm,所述混凝土垫层内铺设有钢筋网。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层宽度为150cm,高度约为10

15cm,所述过渡层为混凝土砂浆。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为宝塔结构,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下部宽度为100cm,上部宽度为70cm,高度为100cm。
[0009]进一步,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内水平排布有多个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边缘距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上边缘为15cm。
[0010]再进一步,所述溢流管两端口分别绑扎有钢丝网。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采用生物炭方形砖堆砌形式且通过砂浆固定,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的中间孔隙填充有素土。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炭阻隔墙,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混凝土垫层、过渡层、生物质炭方形砖层、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层,建设生物质炭阻隔墙,将生物质炭填料与植物处理进行耦合,保证过水的同时,利用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较好的限制污水入主河道,达到高效的除氨氮、COD
Mn
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质炭阻隔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本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炭阻隔墙,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7]如图1所示,生物质炭阻隔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结构、生态控制结构2和表层景观构造结构3,基底结构为混凝土垫层11,生态控制结构2包括过渡层21和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过渡层21设于混凝土垫层11上方,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设于过渡层21上方,表层景观构造结构3包括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和挺水植物层32,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设于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上方,挺水植物层32设于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上。
[0018]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11宽度为150cm,高度为80~100cm,混凝土垫层11内铺设有钢筋网。钢筋网主要起到加固垫层的作用,避免纯混凝土造成开裂。
[0019]本实施例中,过渡层21宽度为150cm,高度约为10

15cm,过渡层21为混凝土砂浆。过渡层21主要起到加强基底结构与上层之间的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为宝塔结构,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下部宽度为100cm,上部宽度为70cm,高度为100cm。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是由农林秸秆生物质发电副产品经过烧结生成的一种砖型多功能生物质炭材料,生物质炭方形砖采用砂浆砌筑。
[0021]生物质炭方形砖是一种表面粗糙多微孔、空隙率高、自带弱碱性、对低浓度磷酸盐(≤0.5mg/L)有较好的物理吸附化学络合作用、且易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材料。制造过程:该材料经过高温(700

1000℃)煅烧、破碎、筛分及塑型等工艺加工而成。成分:其主要成份为硅、铝、钙、铁、镁、钠、钛和锰等十几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还有少量未燃尽的碳。表面形态:表观为不规则颗粒,颜色为灰黑色,多孔质轻。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5m2/g。特性:抗冲击负荷,易于吸附污染物,填料上生物膜存在合理的梯度分布,污泥龄长,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强化厌氧、硝化、电子功能传递。
[0022]本实施例中,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内水平排布有多个溢流管221,溢流管221上边缘距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上边缘为15cm。溢流管221为PE管,用于平衡两侧水位差。
[0023]本实施例中,溢流管221两端口分别绑扎有钢丝网。如此,在不影响水体通过的情况下阻隔水中较大悬浮物质。
[0024]本实施例中,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采用生物质炭方形砖堆砌形式且通过砂浆固定,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的中间孔隙填充有素土。生物质炭藕夹填料是由农林秸秆生物
质发电副产品,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质炭填料。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炭阻隔墙,实施方式如下:包括如下步骤:
[0026](1)基坑预留0.25m厚土方经人工开挖后,即可铺设混凝土垫层11,待混凝土层达到一定强度方可进行上层结构施工。
[0027](2)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过渡层21和生物质炭方形砖层22施工,生物质炭方形砖采用砂浆砌筑,采用宝塔结构,下部宽度1000mm,上部宽度700mm。在上部中安放多根DN500PE管,用于平衡两侧水位差。
[0028](3)表层景观构造区为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31和景观挺水植物层32,挺水植物根据季节和环境进行选取,选取优势植株,定期清理和补种。
[0029]利用本实施例的系统处理水体,水体中氨氮≥2mg/L或COD
Mn...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炭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结构、生态控制结构和表层景观构造结构,所述基底结构为混凝土垫层,所述生态控制结构包括过渡层和生物质炭方形砖层,所述过渡层设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方,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设于所述过渡层上方,所述表层景观构造结构包括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和挺水植物层,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设于所述生物质炭方形砖层上方,所述挺水植物层设于所述生物质炭藕夹填料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炭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宽度为150cm,高度为80

100cm,所述混凝土垫层内铺设有钢筋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炭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宽度为150cm,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俊张雅晶周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