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成专利>正文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2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为弧形,针杆的两端均设计有针尖,穿引缝合线的针孔在两端头针尖之间的针杆的任意位置上,进针缝合时不需要掉转针尖,缝合完毕出针时不用在皮肤上切口,缝合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大大缩短了手术缝合的时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临床上用于手术缝合的针有两种,一种是用于在腹腔镜下结扎缝合疝囊的镜疝囊高位结扎缝针,另一种是用于普通手术的缝合针。它存在缺陷是这两种缝合针均为直杆针,一端头为针尖,另一端头为穿引缝合线的针孔。手术缝合时手持针器钳夹,夹持穿引有缝合线的直针,针尖从切开的皮肤入针,在疝环口的一侧先缝合半周,每缝合一针就调转针尖缝合下一针,将结扎的缝合线反复牵拉,然后从针孔中拉出留置于腹腔内,用同样的方法缝合另半周疝环,缝合完毕后缝合线的线头在腹腔内扎结,再将处于皮肤的两线头收紧打结于皮下,缝合结扎结束。整个缝合结扎过程用的时间较长,操作起来麻烦;用普通缝合针缝合结扎疝囊时,手持针器钳夹夹持穿引有缝合线的缝合针自切开的皮肤处入针,在疝环口的一侧先缝合半周或多于半周,然后将针尖穿出皮肤,而针杆不完全穿出皮肤,再用针尾在腹腔外反向缝合没缝合的疝环口。每缝合完一针再缝合下一针时都要调转针尖缝合下一针,依次重复操作以上过程,直至缝合完毕后,缝合针自原进针处穿出,带出缝合线,在将皮肤外缝合线的线头收紧打结于皮下。因这种直杆式缝合针针尾没有尖,出针时需要用尖刀协助切一刀口,有时有可能将逢合线切断,造成收紧打结的麻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人们公开一种操作简单,节省手术时间的用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由下述方案实现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其特点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为弧形,针杆的两端均设计成针尖,穿引缝合线的针孔在两端头针尖之间的针杆任意位置上。本技术所述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在手术缝合时因针杆两端头均设计有针尖,进针缝合时不需要掉转针尖,缝合完毕出针时不用在皮肤上切口,缝合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大大缩短了手术缝合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主视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孔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所示实施例中,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其特点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1为弧形,针杆1的两端均设计有针尖1-1、1-2,穿引缝合线的针孔3在两端头针尖1-1、1-2之间的针杆1的任意位置上。权利要求1.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其特征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1)为弧形,针杆(1)的两端均设计有针尖(1-1、1-2),穿引缝合线的针孔(3)在两端头针尖(1-1、1-2)之间的针杆(1)的任意位置上。专利摘要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为弧形,针杆的两端均设计有针尖,穿引缝合线的针孔在两端头针尖之间的针杆的任意位置上,进针缝合时不需要掉转针尖,缝合完毕出针时不用在皮肤上切口,缝合时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大大缩短了手术缝合的时间。文档编号A61B17/12GK2693180SQ20042004036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金成, 丁纪伟 申请人:张金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其特征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缝合针的针杆(1)为弧形,针杆(1)的两端均设计有针尖(1-1、1-2),穿引缝合线的针孔(3)在两端头针尖(1-1、1-2)之间的针杆(1)的任意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成丁纪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