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彦专利>正文

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和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07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和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包括子线、套管和两个鱼钩;所述鱼钩包括依次相接的钩尖、钩底和钩柄;所述套管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子线穿过所述套管的中心,所述子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钩的钩柄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小于所述子线的长度;所述子线和所述套管重叠的部分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子线在有了套管的保护后,与子母环连接时就不会产生自身的摩擦和切割,保护了子线,从而增大了子线的拉力。从而增大了子线的拉力。从而增大了子线的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和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


[0001]本技术涉及鱼钩
,尤其涉及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和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

技术介绍

[0002]CN101032240B公开了一种鱼钩的改进专利技术,由钩尖、与钩尖连为一体的钩柄及设置在钩柄顶部的导线口所构成,所述钩柄上具有一用于固定钓鱼线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一凸起部位,并且在其顶端导线口具有一供钓鱼线进出的开口。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钩柄上设置了一个定位部,这样,将鱼线的末端对折向上并拢,使并拢后的钓鱼线底部搭在定位部,然后将鱼线顺着钩柄旋转几圈,接着将鱼线塞进钩柄顶端导线口,就可以牢牢的使鱼线与鱼钩连接。
[0003]鱼线在钩柄处绕线后抽出拉紧,会在鱼线缠绕勾柄的末端生成结节,从螺旋处抽出的鱼线的抗卷性能也会降低,导致鱼线的直强拉力大大减小。而且在与主线连接时也会打结固定,会造成子线自身摩擦磨损,影响子线的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和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不会产生结节以及绑制过程中的摩擦损伤,通过在子线设置套管,进一步提高鱼线的拉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包括子线、套管和两个鱼钩;所述鱼钩包括依次相接的钩尖、钩底和钩柄;所述套管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子线穿过所述套管的中心,所述子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钩的钩柄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小于所述子线的长度;所述子线和所述套管重叠的部分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钩柄与所述子线两端的连接部分平行,所述子线和所述钩柄通过多层的扎线捆绑;所述扎线外部的线头通过胶水固定。
[0008]可选的,所述扎线捆绑的长度占所述钩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
[0009]可选的,所述扎线捆绑至少三层。
[0010]可选的,所述胶水为快干胶,主要成分包括氰基丙烯酸甲基乙酯。
[0011]可选的,所述子线和所述套管重叠的部分设置有固定结,所述固定结将所述子线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环形连接部、长子线和短子线;所述长子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短子线的长度;所述环形连接部用于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主线的另一端与鱼竿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扎线的主要材质包括尼龙或涤纶;所述套管的材质包括尼龙。
[0013]一种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电源适配器、开关、设置控制器、显示仪、摆线轴、摆线轴电机、限位轴、绕线限位装置、第一绕线张力器、第二绕线张力器、第一绕线轴电机、第二绕线轴电机、第一鱼钩夹持夹具和第二鱼钩夹
持夹具;所述设置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显示仪、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设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摆线轴电机、所述第一绕线轴电机和所述第二绕线轴电机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轴电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绕线轴,所述第一绕线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鱼钩夹持夹具,第一鱼钩夹持夹具用于夹持固定第一个所述鱼钩的勾尖和钩底,令钩柄与所述第一鱼钩夹持夹具中心轴一致,所述第一鱼钩夹持夹具跟随所述第一绕线轴转动;所述第二绕线轴电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绕线轴,所述第二绕线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鱼钩夹持夹具,所述第二鱼钩夹持夹具用于夹持固定第二个所述鱼钩的勾尖和钩底,令所述钩柄与第二鱼钩夹持夹具中心轴一致,所述第二鱼钩夹持夹具跟随所述第二绕线轴转动,所述第二绕线轴与所述第一绕线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摆线轴位于所述摆线轴电机的顶部并传动连接,所述摆线轴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所述限位轴,所述绕线限位装置与所述摆线轴和所述限位轴活动连接;所述绕线限位装置包括主体板、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第一金属钩和第二金属钩;所述主体板中部与所述摆线轴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限位轴穿过所述主体板两侧用于限位,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所述第二滚动轮固定在所述主体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所述第二滚动轮可沿自身轴心转动;所述第一金属钩固定在所述主体板的顶部,位置与所述第一滚动轮对应;所述第二金属钩固定在所述主体板的顶部,位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轮对应;所述第一金属钩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绕线定位口,所述第一绕线定位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鱼钩夹持夹具对应;所述第二金属钩一端部设置有第二绕线定位口,所述第二绕线定位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鱼钩夹持夹具对应;所述第一绕线张力器位于所述绕线限位装置远离所述第一绕线轴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绕线张力器与所述第一绕线张力器在同一侧;所述第一绕线张力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转筒,顶部设置有第一设定螺钉和第一刻度针;所述第二绕线张力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筒,顶部设置有第二设定螺钉和第二刻度针;所述第一转筒和所述第二转筒上都缠绕有待捆绑的扎线;所述第一转筒上的扎线分别经过所述第一滚轮的侧部滚动面、所述第一绕线定位口以及所述第一鱼钩夹持夹具上的鱼钩钩柄;所述第二转筒上的扎线分别经过所述第二滚轮的侧部滚动面、所述第二绕线定位口以及所述第二鱼钩夹持夹具上的鱼钩钩柄;所述开关还与所述显示仪信号连接,所述开关包括启动关闭按钮和多个设置按钮。
[0014]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
[0015]在子线绑定鱼钩之前将套管穿入到子线中,子线与套管重叠的部分可以打个固定结或直接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子线在有了套管的保护后,与子母环连接时就不会产生自身的摩擦和切割,保护了子线,从而增大了子线的拉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主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打固定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制作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1、子线;2、套管;3、鱼钩;31、钩尖;32、钩底;33、钩柄;4、主线;41、子母环;5、扎线;6、固定结;61、环形连接部;62、长子线;63、短子线;7、固定板;8、电源适配器;9、开关;91、关
闭按钮;92、设置按钮;10、设置控制器;11、显示仪;12、摆线轴;13、摆线轴电机;14、限位轴;15、第一绕线张力器;151、第一转筒;152、第一设定螺钉;153、第一刻度针;16、第二绕线张力器;161、第二转筒;162、第二设定螺钉;163、第二刻度针;17、第一绕线轴电机;18、第二绕线轴电机;19、第一鱼钩夹持夹具;20、第二鱼钩夹持夹具;21、主体板;22、第一滚动轮;23、第一金属钩;231、第一绕线定位口;24、第二金属钩;241、第二绕线定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一种耐拉双钩子线1,包括子线1、套管2和两个鱼钩3;所述鱼钩3包括依次相接的钩尖31、钩底32和钩柄33;所述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子线、套管和两个鱼钩;所述鱼钩包括依次相接的钩尖、钩底和钩柄;所述套管的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子线穿过所述套管的中心,所述子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钩的钩柄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小于所述子线的长度;所述子线和所述套管重叠的部分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柄与所述子线两端的连接部分平行,所述子线和所述钩柄通过多层的扎线捆绑;所述扎线外部的线头通过胶水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捆绑的长度占所述钩柄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捆绑至少三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为快干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拉双钩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线和所述套管重叠的部分设置有固定结,所述固定结将所述子线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环形连接部、长子线和短子线;所述长子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短子线的长度;所述环形连接部用于与主线一端的子母环连接,主线的另一端与鱼竿连接。7.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耐拉双钩子线的制作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电源适配器、开关、设置控制器、显示仪、摆线轴、摆线轴电机、限位轴、绕线限位装置、第一绕线张力器、第二绕线张力器、第一绕线轴电机、第二绕线轴电机、第一鱼钩夹持夹具和第二鱼钩夹持夹具;所述设置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显示仪、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和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设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摆线轴电机、所述第一绕线轴电机和所述第二绕线轴电机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轴电机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绕线轴,所述第一绕线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鱼钩夹持夹具,所述第一鱼钩夹持夹具用于夹持固定第一个鱼钩的勾尖和钩底,令钩柄与所述第一鱼钩加持夹具中心轴一致,所述第一鱼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彦
申请(专利权)人:丁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