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85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上柱滑动而使紧固机构的紧固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够以同样的操作感来操作操作杆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转向柱、托架和紧固机构,转向柱具备下柱和上柱,上柱具备夹紧部、筒状部、一对突出部、以及跨夹紧部的外周面和突出部的外侧面地延伸的加强肋,夹紧部具有位于靠近筒状部的位置的连续夹紧部和与筒状部分隔的分隔夹紧部,突出部具备从连续夹紧部突出的连续突出部和从分隔夹紧部突出的分隔突出部,加强肋从分隔突出部朝向连续夹紧部呈直线状延伸。部朝向连续夹紧部呈直线状延伸。部朝向连续夹紧部呈直线状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的转向装置中,由外筒的转向柱支承的转向轴伸缩自如。因此,能够沿转向轴的轴向变更方向盘的位置。另外,转向柱具备固定于车身侧的下柱和支承转向轴的上柱。并且,上柱滑动自如地连结于下轴,能够应对转向轴的伸缩。
[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转向装置中,通过限制上柱的滑动,从而将方向盘的轴向上的位置固定。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上柱具备:夹紧部,其滑动自如地外套于下柱;筒状部,其内嵌有支承转向轴的轴承;以及一对突出部,其自夹紧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另外,转向装置具备:托架,其具有夹着夹紧部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以及紧固机构,其紧固第1侧板和第2侧板。紧固机构具备:紧固轴,其贯穿第1侧板和第2侧板;以及操作杆,其使紧固机构做动作。在夹紧部设有狭缝,该狭缝在紧固轴延伸的方向上具有槽宽。一对突出部在紧固轴延伸的方向上相互分离,且被紧固轴贯穿。并且,当通过操作杆的操作而使紧固机构发挥紧固力时,第1侧板和第2侧板沿着紧固轴接近。因此,一对突出部被第1侧板和第2侧板紧固,夹紧部的狭缝的槽宽变窄。也就是说,夹紧部以缩径的方式变形,夹持被配置于内部的下柱。由此,上柱的滑动被限制,方向盘的位置被固定。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2561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另外,对于上柱,在操作杆的操作时,夹紧部会变形,但与夹紧部相连续的筒状部不会变形。也就是说,很多的应力集中于夹紧部与筒状部之间的交界部。因此,存在有一种在交界部附近设有肋而使交界部附近的刚度提高的上柱。
[0009]然而,若交界部附近的刚度提高,则夹紧部的与筒状部相连续的一端部难以变形。于是,在使夹紧部的与筒状部相连续的一端部变形的情况下,作用于操作杆的负荷会变大,从而会感觉操作杆的操作较重。另一方面,在使夹紧部的远离筒状部的另一端部变形的情况下,作用于操作杆的负荷较小,会感觉操作杆的操作较轻。也就是说,当上柱滑动而使由紧固机构紧固的位置变化时,操作杆的操作感变化,给操作者带来违和感。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上柱滑动而使紧固机构的紧固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够以同样的操作感来操作操作杆的转向装置。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中,该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沿第1方向延伸,且伸缩自如;外筒的转向柱,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
如;托架,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夹着所述转向柱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以及紧固机构,其具有操作杆及贯穿所述第1侧板和第2侧板的紧固轴,该紧固机构紧固所述第1侧板和所述第2侧板,所述转向柱具备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相对地滑动的方式连结起来的下柱和上柱,所述上柱具备:夹紧部,其设有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狭缝,该夹紧部滑动自如地外套于所述下柱;筒状部,其自所述夹紧部延伸出,且支承所述转向轴;一对突出部,其夹着所述狭缝地从所述夹紧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紧固机构的紧固时,被所述第1侧板和所述第2侧板紧固;以及加强肋,其跨所述夹紧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外侧面地延伸,所述夹紧部具有:连续夹紧部,其位于靠近所述筒状部的位置且与所述筒状部连续;以及分隔夹紧部,其与所述筒状部分隔,所述突出部具备:连续突出部,其从所述连续夹紧部突出;以及分隔突出部,其从所述分隔夹紧部突出,所述加强肋从所述分隔突出部朝向所述连续夹紧部呈直线状延伸。
[0013]在紧固一对分隔突出部时,加强肋的一端被分隔突出部拉拽。另外,与加强肋的另一端相连续的连续夹紧部也被分隔突出部拉拽。也就是说,在紧固一对分隔突出部的情况下,除了分隔夹紧部以外,还需要用于使加强肋和连续夹紧部变形的力。因此,作用于操作杆的负荷增加,会感觉操作杆的操作较重。此外,加强肋未从连续突出部延伸出。也就是说,即使紧固了一对连续突出部,加强肋也不会被拉拽,因此,操作杆的操作感不变。以上,采用加强肋,不会改变紧固一对连续突出部时的操作感,能够仅使紧固一对分隔突出部时的操作感较重。因此,即使利用紧固机构进行紧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操作杆的操作感的差异也较小,不易给操作者带来违和感。
[0014]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柱具备一对第1抵接肋,该一对第1抵接肋从所述夹紧部的外周面突出,在所述紧固机构的紧固时,该一对第1抵接肋抵接于所述第1侧板和所述第2侧板,所述加强肋与所述第1抵接肋连续。
[0015]采用所述结构,在利用紧固机构紧固一对分隔突出部的情况下,与加强肋相连续的第1抵接肋也被分隔突出部拉拽。因此,作用于操作杆的负荷增加。因此,在紧固了一对分隔突出部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加重操作杆的操作感。
[0016]作为上述转向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柱具备从所述分隔夹紧部向与所述筒状部所在侧相反的那侧延伸出的伸出部,在所述分隔夹紧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的交界设有扩张狭缝,该扩张狭缝与所述夹紧部的狭缝相连续且沿周向延伸而使所述分隔夹紧部和所述伸出部分离,所述分隔夹紧部具有与所述第1侧板相对的一侧分隔夹紧部和与所述第2侧板相对的另一侧分隔夹紧部,在所述扩张狭缝处,所述另一侧分隔夹紧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的分离量大于所述一侧分隔夹紧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的分离量,所述加强肋配置于一对所述分隔突出部中的从所述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突出的所述分隔突出部。
[0017]由于另一侧分隔夹紧部与伸出部之间的分离量大于一侧分隔夹紧部与伸出部之间的分离量,因此,另一侧分隔夹紧部难以受到相邻的伸出部的刚度的影响。因此,在紧固时,虽然紧固力均等地作用于一侧分隔夹紧部和另一侧分隔夹紧部,但另一侧分隔夹紧部较大地变形。因此,作用于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的应力变大而可能破损。然而,根据所述结构,在从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突出的分隔突出部配置有加强肋。因此,在紧固时,从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突出的分隔突出部难以移动,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的变形量降低。其结果,在紧固时,一侧分隔夹紧部的变形量和另一侧分隔夹紧部的变形量相等。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于另
一侧分隔夹紧部。
[001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即使上柱滑动而使紧固机构的紧固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够以同样的操作感来操作操作杆。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4是沿着轴剖切图3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上柱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上柱的侧视图。
[0026]图7是图5的VII

VII线向视剖视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该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沿第1方向延伸,且伸缩自如;外筒的转向柱,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如;托架,其具有从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夹着所述转向柱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以及紧固机构,其具有操作杆及贯穿所述第1侧板和第2侧板的紧固轴,该紧固机构紧固所述第1侧板和所述第2侧板,所述转向柱具备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相对地滑动的方式连结起来的下柱和上柱,所述上柱具备:夹紧部,其设有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狭缝,该夹紧部滑动自如地外套于所述下柱;筒状部,其自所述夹紧部延伸出,且支承所述转向轴;一对突出部,其夹着所述狭缝地从所述夹紧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紧固机构的紧固时,被所述第1侧板和所述第2侧板紧固;以及加强肋,其跨所述夹紧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突出部的外侧面地延伸,所述夹紧部具有:连续夹紧部,其位于靠近所述筒状部的位置且与所述筒状部连续;以及分隔夹紧部,其与所述筒状部分隔,所述突出部具备:连续突出部,其从所述连续夹紧部突出;以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智纮佐藤庆之杉下杰清水宏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