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PCB板、连接结构及步进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64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PCB板、连接结构及步进电机,所述优化PCB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基层和铜箔层,所述铜箔层通过版面连线设计,将输出线端的连接孔按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设置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使PCB板的输出线端同电机使用端的相序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PCB板版面连线,使电机PCB板的输出线端同客户使用端相序保持一致,避免了电机引出线的交叉,提升工作效率和方便后续自动化产线投入。入。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PCB板、连接结构及步进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化PCB板、连接结构及步进电机。

技术介绍

[0002]如附图1所示,常规使用的用于步进电机线圈与步进电机引出线的连接PCB板,公共端(+)与电机四相(ABCD)连接方式为:(A,D,+,B,C);(A,B,+,D,C) 或其他公共端(+)在中间的连接方式(



,+,



)。电机PCB板的输出线端同客户使用端相序(+,A,B,C,D) ; (D,C,B,A,+) 不一致,导致电机引出线必须进行交叉,否则客户就不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通过PCB版面连线设计,使电机PCB板的输出线端同客户使用端相序保持一致,避免了电机引出线的交叉。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基层和铜箔层,所述铜箔层通过版面连线设计,将输出线端的连接孔按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设置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使PCB板的输出线端同电机使用端的相序保持一致。
[0006]进一步,所述优化PCB板的连接孔的按照上下排列关系分为三排结构,第一排为输出线端连接孔;第二排为与第一排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中的其中两相连接孔电连接的连接孔,以及与第一排电机公共端I电连接的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第三排为第一排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中未连通于第二排连接孔的剩下的其余两相端子所延伸连通的连接孔,以及与第一排电机公共端I相连通的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排输出线端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第二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B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D相端连接孔II;第三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C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以及电机A相端连接孔II。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排输出线端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D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A相端、电机公共端I;第二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D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B相端连接孔II;第三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C相端连接孔II、电机A相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
[0009]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用于四相/两相步进电机线圈与电机引出线的连接结构,包括如前所述的优化PCB板。
[0010]本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四相/两相步进电机,包括如前所述的用于四相/两相步进电机线圈与电机引出线的连接结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PCB板版面连线,使电机PCB板的输出线端同客户使用端相序保持一致,避免了电机引出线的交叉,提升工作效率和方便后续自动化产线投入;
[0013](2)可以通过PCB板不同的版面连线,实现电机不同的正转,反向转动的要求。
[001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6]图1为现有的PCB板版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的PCB板立体结构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一的PCB板版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二的PCB板版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中,该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包括板体,板体包括基层和铜箔层,铜箔层通过版面连线设计,将输出线端的连接孔按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设置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使PCB板的输出线端同电机使用端的相序保持一致。
[0023]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优化PCB板的连接孔的按照上下排列关系分为三排结构,第一排输出线端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第二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B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D相端连接孔II;第三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C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以及电机A相端连接孔II。
[0024]该实施例中,将PCB板的连接方式调整为:(+,A,B,C,D) ,使产品接线方式同行业内客户使用线序(+,A,B,C,D)保持一致,避免了电机引出线的交叉,提升工作效率和方便后续自动化产线投入,并满足实现电机不同的正转,反向转动的要求。
[0025]实施例二
[0026]本实施例中,优化PCB板的连接孔的按照上下排列关系分为三排结构,第一排输出线端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D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A相端、电机公共端I;第二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D相端连接孔II、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B相端连接孔II;第三排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C相端连接孔II、电机A相端连接孔II以及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
[0027]新型优化线路后的PCB板,将PCB板的连接方式调整为(D,C,B,A,+)使产品接线方式同行业内客户使用线序 (D,C,B,A,+) 保持一致,避免了电机引出线的交叉,提升工作效率和方便后续自动化产线投入。并满足实现电机不同的正转,反向转动的要求。
[0028]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实际应用中,该PCB板可以单独作为连接部件进行生产使用,也可以集成为四相/两相步进电机的一部分进行生产使用。
[00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基层和铜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层通过版面连线设计,将输出线端的连接孔按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设置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使PCB板的输出线端同电机使用端的相序保持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PCB板的连接孔的按照上下排列关系分为三排结构,第一排为输出线端连接孔;第二排为与第一排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中的其中两相连接孔电连接的连接孔,以及与第一排电机公共端I电连接的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第三排为第一排电机A相端、电机B相端、电机C相端、电机D相端中未连通于第二排连接孔的剩下的其余两相端子所延伸连通的连接孔,以及与第一排电机公共端I相连通的电机公共端连接孔II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步进电机的优化PCB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所述输出线端连接孔从左到右依次设计为电机公共端I、电机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策张永刚李正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灵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