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28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包括:导管、第一控制绳、第二控制绳、金属编织套筒、软质防护管。导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形态固定段、转接套筒、蛇骨段。第一控制绳沿导管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第一控制绳的远端与蛇骨段连接。第二控制绳沿导管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第二控制绳的远端与蛇骨段连接。金属编织套筒围设地套接在蛇骨段的外围。软质防护管套接在金属编织套筒的外围。蛇骨段的近端与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金属编织套筒的近端与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金属编织套筒的近端与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其能够高效地引导气管穿插到人体咽喉并完成对接,并避免了反复地戳伤咽喉组织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


[0001]本技术涉及气管插管辅助机构
,尤其涉及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

技术介绍

[0002]临床需要频繁地使用气管插管辅助结构,以将气管插入人体的喉咙处,从而通过呼吸机给人体肺部提供氧气。目前,操作人员只能凭借个人的手感和经验进行盲插。并且,基于插管辅助结构的端部为固定形状,因而也容易将咽喉组织进行戳伤。而且,如果操作人员多次都无法准确地将气管引导至咽喉部,还可能延误救援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能够高效地引导气管穿插到人体咽喉并完成对接,并避免了反复地戳伤咽喉组织的现象。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包括:
[0006]导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形态固定段、转接套筒、蛇骨段;
[0007]第一控制绳,位于所述导管内,并沿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一控制绳的远端与所述蛇骨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绳的近端用于连接能够收缩和释放所述第一控制绳的控制装置;
[0008]第二控制绳,位于所述导管内,并沿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控制绳的远端与所述蛇骨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绳的近端用于连接能够收缩和释放所述第二控制绳的所述控制装置;
[0009]金属编织套筒,围设地套接在所述蛇骨段的外围;
[0010]软质防护管,套接在所述金属编织套筒的外围;
[0011]其中,所述蛇骨段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一焊接条纹H1;所述金属编织套筒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二焊接条纹H2;所述金属编织套筒上靠近所述的转接套筒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并形成第三焊接条纹H3。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插入所述形态固定段内,所述转接套筒的远端插入所述蛇骨段的管壁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套筒的外侧曲面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形成分层结构,以使所述转接套筒的第一外径管壁、第二外径管壁和第三外径管壁沿所述转接套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外径管壁、第二外径管壁、第三外径管壁依序增大;所述蛇骨段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的管壁套接在所述第一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金属编织套筒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软质防护管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的近端套接在所述第三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第一焊接条纹H1位于所述第一外径管壁,所述第二
焊接条纹H2 位于所述第二外径管壁,所述第三焊接条纹H3位于所述第三外径管壁。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管的外径与所述形态固定段的外径相等。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软质防护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转接套筒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蛇骨段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绳套接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保护管,所述第一控制绳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护管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控制绳套接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保护管,所述第二控制绳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管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管和所述第二保护管均为金属弹簧管。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管还包括视像段,所述形态固定段、所述转接套筒、所述蛇骨段、所述视像段沿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依序设置,所述视像段安装有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信号线位于所述导管内并从所述视像段向所述形态固定段延伸。
[0019]进一步地,所述蛇骨段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的管壁与所述视像段的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四焊接条纹H4;所述金属编织套筒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与所述视像段的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五焊接条纹H5;所述软质防护管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与所述视像段的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六焊接条纹H6。
[0020]进一步地,所述视像段的外侧曲面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形成分层结构,以使所述视像段的第四外径管壁、第五外径管壁和第六外径管壁沿所述视像段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外径管壁、第五外径管壁、第六外径管壁依序增大;所述蛇骨段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的管壁套接在所述第四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金属编织套筒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套接在所述第五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软质防护管上靠近所述视像段的远端套接在所述第六外径管壁的外围;所述第四焊接条纹H4位于所述第四外径管壁,所述第五焊接条纹H5位于所述第五外径管壁,所述第六焊接条纹位于所述第六外径管壁;所述软质防护管的外径与所述视像段的外径相等。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控制绳和第二控制绳中的其中一根进行拉扯,并对另一根进行释放,便可以使得导管能够变向,从而能够引导套接在导管外的气管灵活地变向,以高效地插入人体咽喉而完成对接工作。还减少了插接次数和失败率,以避免反复地戳伤咽喉组织。
[0023]2、另外,金属编织套筒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抗刮能力,因而能够弯曲以与蛇骨段适配,而且具有高强度以防止被蛇骨段刮伤,以更好地防止蛇骨段戳伤人体。
[0024]3、通过将金属编织套筒围设在蛇骨段的外围,从而可以对蛇骨段进行包裹和围护,以防止尖锐的蛇骨段在伸入咽喉时对咽喉造成伤害。
[0025]4、以激光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固定,可以尽量避免高温热熔各元器件,而且焊接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焊接条纹未显示;
[0028]图3为图2的显示焊接条纹后的效果图;
[0029]图4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焊接条纹未显示;
[0030]图5为图4的显示焊接条纹后的效果图;
[0031]图6为图1的蛇骨段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的全剖主视图。
[0033]图中:1、导管;11、形态固定段;12、转接套筒;121、第一外径管壁; 122、第二外径管壁;123、第三外径管壁;13、蛇骨段;14、视像段;141、第四外径管壁;142、第五外径管壁;143、第六外径管壁;2、第一控制绳;3、第二控制绳;4、金属编织套筒;5、软质防护管;6、第一保护管;7、第二保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包括顺次连接的形态固定段(11)、转接套筒(12)、蛇骨段(13);第一控制绳(2),位于所述导管(1)内,并沿所述导管(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一控制绳(2)的远端与所述蛇骨段(13)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绳(2)的近端用于连接能够收缩和释放所述第一控制绳(2)的控制装置;第二控制绳(3),位于所述导管(1)内,并沿所述导管(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控制绳(3)的远端与所述蛇骨段(13)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绳(3)的近端用于连接能够收缩和释放所述第二控制绳(3)的所述控制装置;金属编织套筒(4),围设地套接在所述蛇骨段(13)的外围;软质防护管(5),套接在所述金属编织套筒(4)的外围;其中,所述蛇骨段(13)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12)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一焊接条纹H1;所述金属编织套筒(4)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12)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并形成第二焊接条纹H2;所述金属编织套筒(4)上靠近所述的转接套筒(12)的近端与所述转接套筒(12)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并形成第三焊接条纹H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插入所述形态固定段(11)内,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远端插入所述蛇骨段(13)的管壁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套筒(12)的外侧曲面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形成分层结构,以使所述转接套筒(12)的第一外径管壁(121)、第二外径管壁(122)和第三外径管壁(123)沿所述转接套筒(12)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外径管壁(121)、第二外径管壁(122)、第三外径管壁(123)依序增大;所述蛇骨段(13)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的管壁套接在所述第一外径管壁(121)的外围;所述金属编织套筒(4)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外径管壁(122)的外围;所述软质防护管(5)上靠近所述转接套筒(12)的近端套接在所述第三外径管壁(123)的外围;所述第一焊接条纹H1位于所述第一外径管壁(121),所述第二焊接条纹H2位于所述第二外径管壁(122),所述第三焊接条纹H3位于所述第三外径管壁(12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防护管(5)的外径与所述形态固定段(11)的外径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辅助导向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防护管(5)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里陈涵赵国栋翟中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埃纳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