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721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该多孔碳材料的结构中包含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以及含钨物质;其中,所述含钨物质杂化在所述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中;所述含钨物质为WC、W2C/W或WC/W2C/W。该多孔碳材料所含有的含钨物质具有特定的组成,且比表面积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材料的改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结构的可调节性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故碳材料可以在电催化、储能及生物医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多孔结构使碳基材料具有更好的电解质渗透性,为反应物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固



气三相区,大大缩短了物质和电子传递途径,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根据孔径大小,孔可分为微孔(孔径<2nm)、介孔(2nm<孔径<50nm)和大孔(孔径>50nm)三类。微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Carbon 2017,115,515),增加了反应位点的数量,而大孔有利于传质,为反应位点提供反应物。这些属性使得多尺度孔隙尺寸的分级多孔结构特别有趣。碳材料具有多种存在形式,如石墨烯、石墨炔、碳纳米管、碳纤维等,但是,在众多的不同类型的碳源材料中,生物质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和易于获得等优点,因此发展生物质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0003]多孔碳材料虽然在电催化析氢和新能源电池的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优势,但是碳材料的表面没有极性,能够提供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数量较少。为了扩大多孔碳材料的应用领域及提升多孔碳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性能,我们对多孔碳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性。
[0004]多孔碳材料的改性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采用杂原子的掺杂和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杂化。Dai团队构建了一种三维的N、P共掺杂的介孔碳泡沫(NPMC)(Nat.Nanotechnol.2015,10,444),这种介孔碳泡沫具有~1663m
2 g
‑1的比表面积,它在OER和ORR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达到了商业催化剂RuO2和Pt的催化水平。Geng团队以生物质葡萄糖为碳源,偏钒酸铵为钒源,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种VN杂化的、N掺杂的多孔碳材料(Small 2020,16,2004950),将这种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载体材料时,在0.1C下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442mAh g
‑1;在2C下循环1700圈之后的容量为470mAh g
‑1。上述制备功能化多孔碳材料的方法,或受限于传统溶剂热、氨气氨化等方法的苛刻条件,或受限于有限的对碳材料进行杂化的物质种类,限制了多孔碳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步法制备杂化有含钨物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在不改变原料种类的情况下,仅通过调控热处理参数和原料配比就可以获得不同含钨物质杂化的、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可制备得到杂化物质为WC、W2C/W或WC/W2C/W中的一种的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
[0007]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该多孔碳材料的结构中包含氮掺杂的
多孔石墨化碳,以及含钨物质;
[0009]其中,所述含钨物质杂化在所述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中;
[0010]所述含钨物质为WC、W2C/W或WC/W2C/W。
[0011]上述W2C/W是指W2C与W的混合物;WC/W2C/W是指W2C、WC与W的混合物。
[0012]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多孔碳材料中,包含100份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0.1

400份含钨物质;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分布在1nm

20μm之间,孔体积为0.05

2.0cm3/g,比表面积为5

1500m2/g,氮在石墨化碳中的掺杂量为0.01

55ato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含钨物质为颗粒状或片状,尺寸在在1

1000nm范围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碳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0015]碳源100份;
[0016]氮源1

1000份;
[0017]造孔剂100

2000份;
[0018]钨前驱体1

1000份;
[0019]去离子水1000

5000份。
[0020]进一步地,所述碳源为生物质碳,选自阿拉伯糖、D

阿拉伯糖、L

阿拉伯糖、乳糖、D

乳糖、L

乳糖、甘油醛、D

甘油醛、L

甘油醛、核糖、D

核糖、L

核糖、脱氧核糖、2

脱氧

D

核糖、2

脱氧

L

核糖、木糖、D

木糖、L

木糖、来苏糖、D

来苏糖、L

来苏糖、葡萄糖、D

葡萄糖、L

葡萄糖、脱氧葡萄糖、2

脱氧

D

葡萄糖、2

脱氧

L

葡萄糖、甘露糖、D

甘露糖、L

甘露糖、果糖、D

果糖、L

果糖、苏力糖、D

苏力糖、L

苏力糖、半乳糖、D

半乳糖、L

半乳糖、D

甘露[型]庚酮糖、葡萄糖醇、D

葡萄糖醇、L

葡萄糖醇、葡萄糖酸、D

葡萄糖酸、L

葡萄糖酸、D

葡萄糖酸

内酯、葡萄糖酸钙、D

葡萄糖酸钙、L

葡萄糖酸钙、赤藓糖、D

赤藓糖、L

赤藓糖、蔗糖、D

蔗糖、L

蔗糖、麦芽糖、D

麦芽糖、L

麦芽糖、淀粉、肝糖、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进一步地,所述氮源选自组织胺、1H

1,2,3

三氮唑、1,2,4

三氮唑、噻唑、吡啶、联吡啶、哒嗪、嘧嗪、吡嗪、1,2,3三嗪、1,3,5

三嗪、1,3,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钨物质杂化和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多孔碳材料的结构中包含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以及含钨物质;其中,所述含钨物质杂化在所述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中;所述含钨物质为WC、W2C/W或WC/W2C/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多孔碳材料中,包含100份氮掺杂的多孔石墨化碳、0.1

400份含钨物质;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孔径分布在1nm

20μm之间,孔体积为0.05

2.0cm3/g,比表面积为5

1500m2/g,氮在石墨化碳中的掺杂量为0.01

55ato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钨物质为颗粒状或片状,尺寸在在1

1000nm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碳材料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碳源100份;氮源1

1000份;造孔剂100

2000份;钨前驱体1

1000份;去离子水1000

5000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生物质碳,选自阿拉伯糖、D

阿拉伯糖、L

阿拉伯糖、乳糖、D

乳糖、L

乳糖、甘油醛、D

甘油醛、L

甘油醛、核糖、D

核糖、L

核糖、脱氧核糖、2

脱氧

D

核糖、2

脱氧

L

核糖、木糖、D

木糖、L

木糖、来苏糖、D

来苏糖、L

来苏糖、葡萄糖、D

葡萄糖、L

葡萄糖、脱氧葡萄糖、2

脱氧

D

葡萄糖、2

脱氧

L

葡萄糖、甘露糖、D

甘露糖、L

甘露糖、果糖、D

果糖、L

果糖、苏力糖、D

苏力糖、L

苏力糖、半乳糖、D

半乳糖、L

半乳糖、D

甘露[型]庚酮糖、葡萄糖醇、D

葡萄糖醇、L

葡萄糖醇、葡萄糖酸、D

葡萄糖酸、L

葡萄糖酸、D

葡萄糖酸

内酯、葡萄糖酸钙、D

葡萄糖酸钙、L

葡萄糖酸钙、赤藓糖、D

赤藓糖、L

赤藓糖、蔗糖、D

蔗糖、L

蔗糖、麦芽糖、D

麦芽糖、L

麦芽糖、淀粉、肝糖、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氮源选自组织胺、1H

1,2,3

三氮唑、1,2,4

三氮唑、噻唑、吡啶、联吡啶、哒嗪、嘧嗪、吡嗪、1,2,3三嗪、1,3,5

三嗪、1,3,4

三嗪、吡唑、咪唑、2

甲基咪唑、4

甲基咪唑、尿素、双氰胺、三聚氰胺、硫脲、对氨基苯、均三氨基苯、精胺、嘌呤、腺嘌呤、鸟嘌呤、1

甲基鸟嘌呤、2

甲基鸟嘌呤、3

甲基鸟嘌呤、6

甲基鸟嘌呤、7

甲基鸟嘌呤、N

二甲基鸟嘌呤、N,9

二乙酰鸟嘌呤、N

乙酰鸟嘌呤、二乙酰鸟嘌呤、2,9

二乙酰鸟嘌呤、双乙酰鸟嘌呤、2

乙酰鸟嘌吟、N
‑2‑
乙酰基鸟嘌呤、硫鸟嘌呤、异鸟嘌岭、鸟腺嘌呤、次黄嘌呤、1

甲基次黄嘌呤、6

氯鸟嘌呤、盐酸鸟嘌呤、嘧啶、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5

甲基胞嘧啶、5

羟基胞嘧啶、3,6

二胺基

1,2,4,5

四嗪、N

硝基

3,6

二胺基

1,2,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建新王曼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