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12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包括箱体及其支座、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及其进排气管路、控制面板、电源接口及其指示灯、显示屏、按键、电源开关保险按键、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一次/二次进气格栅、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次过滤方案确保在工作和更换过滤棉时压缩机内气体洁净度高,降低了杂质颗粒对主机气浮/磁浮轴承间隙配合面的损伤几率,通过箱体内渐变式通道结构的应用对气体流速进行合理控制,降低了箱体内旋涡尺度和旋涡数量,降低了气体通过一次/二次格栅、进气管道的压力损失,强化了变频器及控制面板电气元件附近气体的通流和散热能力,机箱内和底座设置了接地保护,确保操作员和设备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压缩及粉尘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

技术介绍

[0002]每年多种形式的鼓风机、压缩机、泵等设备的用电量约占当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如果采用新技术提高上述设备的能效20至30%,将大幅度降低企业用电支出和碳排放指标。采用气体悬浮技术和磁悬浮技术的风机已经成熟,并开启了替换罗茨风机的步伐,新型风机的优势是无需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齿轮箱及油润滑系统,采用同步永磁电机直驱的形式发挥了高转速情况下离心叶轮的多变效率高的优势,使设备具有综合能效高、无油润滑、近零摩擦、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多项技术优势。然而,无论气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还是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主轴与轴承间间隙均非常小,一定数量直径大于1um微粒进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会造成轴承的磨损和降低电机局部换热性能,对整个设备使用安全和寿命构成了严重威胁,现有的变频高速气浮或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往往仅有一层过滤棉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或更换过滤棉时难免会有部分直径大于1um微粒进入箱体,这些杂质颗粒如果进入主轴与气浮或磁浮轴承之间的间隙会造成轴承损坏或整机损毁的风险,给用户生产安全带来严重经济和财产损失,同时,现有技术设计的箱体内普遍存在多尺度旋涡,进一步降低了离心叶轮进气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如何能有效确保在正常工作状态或更换过滤棉时,也不会有直径大于1um杂质微粒进入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且能降低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内旋涡尺度和旋涡数量,成为制约着气浮/磁浮直驱压缩机设备安全和进一步扩大技术优势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包括前表面1、后表面2、左表面3、右表面4、上表面5、下表面6、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收缩扩张隔板17、右表面进气格栅18、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进气道20、排气管道21、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和接地金属支座23,其中,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位于控制面板8上,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位于前表面1上,一次进气格栅包括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右表面进气格栅18,后表面进气格栅15位于后表面2上,左表面进气格栅16位于后表面3上,右表面进气格栅18位于右表面4上,收缩扩张隔板17、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进气道20、气
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位于箱体内部,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的出口与进气道20的进口相连,进气道20的出口与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进口相连,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出口与排气管道21的进口相连,排气管道21的一部分位于箱体内,另一部分穿过上表面5在箱体外侧,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通过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固定于箱体内部,接地金属支座23位于箱体底部,箱体通过接地金属支座23固定在地基上,收缩扩张隔板17包括直板段、弧线段,收缩扩张隔板17的三条边线分别位于后表面2、上表面5和下表面6上。
[0006]所述收缩扩张隔板17的弧线段与前表面1形成一段先收缩后扩张通道,控制面板8的竖直中分对称轴线与此先收缩后扩张通道的喉部距离为收缩扩张隔板17的弧线段与前表面1的最短距离。
[0007]所述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收缩扩张隔板17、右表面进气格栅18、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的外侧均固定中效及以上等级的过滤棉,其过滤对象为≥1um微粒,一次进气格栅面积不低于主机进口面积的100倍,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面积不低于主机进口面积的30倍。
[0008]所述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与收缩扩张隔板17的出口位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箱体长度。
[0009]所述进气道20为矩形向椭圆形缓慢过渡的渐缩式进气管道,进气道20的出口管路与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的进口管路光滑过渡,进气道20的进口面积为出口面积的10至18倍。
[0010]所述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位于箱体高度方向中部位置,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上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冷却气体的取气位置位于箱体内朝向前表面1侧,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上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冷却气体的排气位置位于箱体内朝向后表面2侧。
[0011]所述电源接口9与外界电源接通时,电源状态指示灯10呈现绿色,否则呈现红色;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的仪表信号正常时,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呈现绿色,否则呈现红色;当电源状态指示灯10和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均呈现绿色,允许启动设备,开启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后,可以根据压缩输工况需要操纵箱体控制面板8上的按键12。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造价低、可操作性高的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本专利技术通过两次过滤方案确保了气体的洁净度高,降低了更换外部过滤棉时对主机气浮轴承/磁浮轴承间隙配合面的损伤几率,且一次过滤面积和二次过滤面积分别不低于主机进口面积的100倍和30倍,并采用了矩形向椭圆形缓慢过渡的渐缩式进气管道,降低了气体通过一次/二次格栅、进气管道的流速和压力损失,同时也抑制了高速流体对箱体内气流的扰动,降低了箱体内部的旋涡尺度和旋涡数量,从这个角度进一步降低了箱体内的能耗损失。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通过单侧进风经过隔板与控制面板间形成的收缩扩张段进行加速和减速,将变频器及控制面板设置在流速最快的区域,用于强化气流与变频器及控制面板的换热能力,确保变频器及控制面板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被及时带走;在机箱内和底座做了接地保护,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包括前表面1、后表面2、左表面3、右表面4、上表面5、下表面6、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收缩扩张隔板17、右表面进气格栅18、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进气道20、排气管道21、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和接地金属支座23,其中,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位于控制面板8上,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位于前表面1上,一次进气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频高速气浮/磁浮空气压缩及输送设备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表面(1)、后表面(2)、左表面(3)、右表面(4)、上表面(5)、下表面(6)、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收缩扩张隔板(17)、右表面进气格栅(18)、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进气道(20)、排气管道(21)、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和接地金属支座(23),其中,显示屏(11)、按键(12)、电源开关保险按键(13)、仪表信号状态指示灯(14)位于控制面板(8)上,控制面板(8)、电源接口(9)、电源状态指示灯(10)位于前表面(1)上,一次进气格栅包括后表面进气格栅(15)、左表面进气格栅(16)、右表面进气格栅(18),后表面进气格栅(15)位于后表面(2)上,左表面进气格栅(16)位于后表面(3)上,右表面进气格栅(18)位于右表面(4)上,收缩扩张隔板(17)、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进气道(20)、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位于箱体内部,二次进口进气格栅(19)的出口与进气道(20)的进口相连,进气道(20)的出口与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进口相连,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出口与排气管道(21)的进口相连,排气管道(21)的一部分位于箱体内,另一部分穿过上表面(5)在箱体外侧,气浮/磁浮空气压缩机本体(7)通过压缩机本体金属支座(22)固定于箱体内部,接地金属支座(23)位于箱体底部,箱体通过接地金属支座(23)固定在地基上,收缩扩张隔板(17)包括直板段、弧线段,收缩扩张隔板(17)的三条边线分别位于后表面(2)、上表面(5)和下表面(6)上,收缩扩张隔板(17)的弧线段与前表面(1)形成一段先收缩后扩张通道,控制面板(8)的竖直中分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五G五三一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集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