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宁峻专利>正文

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705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路连接各滤胆及多个过水控制部件构成的过滤通道;侧立结构还设置多个配置装配结构和横向水口的硬管分别连接安置在相关装配结构上的两个或多个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相关水口,并与设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处于同一管路层结构上构成相应的侧立集成水路,而且箱式机座在该侧立集成水路外侧预留用于放置侧立集成水路安装侧面上各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空间。箱式机座管路中多个横向管路结构连体构成机座集成水路;置于侧立集成水路下端多个管路接口与机座集成水路的相应管路接口相互对接。路接口相互对接。路接口相互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
[0001]在先申请名称: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
[0002]在先申请号:202011095424.2


[0003]本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技术介绍

[0004]家用净水器一直面临在机器有限结构空间里需要同时考虑相互交织影响的水处理模式、机器装配质量和效率及抗老化性差、功能单一、维修简单但操作困难等诸多设计难题,并且受机器的有限空间和过水管路及常规的安装界面,以及注塑成型制造工艺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施改进。许多看似简单的结构、技术运用在家用净水器上并不容易,这也是家用净水机几十年无实质性进步的主要原因。由于一直伴随机器运行产生的更换滤胆及维修服务工作量远远超过其他家电产品使净水机成为家电产品中唯一的涉水“半成品”。在机器维修方面,绝大多数箱式净水器都是采用由操控面板、管线、滤胆组成的三层结构设计,操控面板、滤胆装卸占用机器的主要位置空间,并且需要占用一侧空间设置活动盖用于更换滤胆,导致相关的管线交错,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各控制部件的固定位置就更十分隐蔽、不易拆卸。往往更换一个简单的部件,需要拆卸机器的很多结构,因此,尽管机器维修操作相对简单,主要是更换损坏的零部件而且只涉及数个品种的过水控制部件,但由于用户缺乏对净水器的了解和自行拆装相关零部件的技术,以及机器控制部件不能设置在容易拆装的位置上,导致维修更换部件只能由专业维修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既增加维修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相关费用支出。特别是通过网络电商购机的远程用户很难得到及时、良好的服务,这也是净水器难以摆脱专业维修网络的主要原因。为了摆脱对售后服务的过度依赖,近年发展起来的滤胆快捷旋接装卸模式解决用户自行安装滤胆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净水机不同于其他家电产品的“用户能维修但找不到过水控制部件和拆装麻烦”的特点,已有了自动检测并显示故障部件的“用户自行检测”技术,提示异常的控制部件。就只差“用户实际找到并更换异常控制部件”了。随着相关监控技术和通讯技术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净水器“用户自行维修”的新模式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净水机的普及和逐渐改进,机器增加的功能越来越多,如设置带储水箱的排浓水回用系统、纯、净水双出水技术、排浓水水质监测及再利用技术、制水效应监测显示技术、滤胆寿命动态检测提示技术、滤胆反冲清洗和定期清洗技术、机器远程自动控制检测技术等,导致配置的过水控制部件也随之增多,维修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专利申请201911263080.9公开了一种将连接滤胆下端水口的过水控制部件,以及连接储水箱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回水电控阀连接管路设置在侧立的竖直管路机座上,并且采用的刚性管路随竖直管路机座与固定滤胆和储水箱的箱式机座之间的刚性管路对接固定的方案,主要涉及竖直管路机座与箱式机座之间简单的刚性管路连接组合结构方面,但由于连接滤胆的过水控制部件与连接储水箱的过水控制部件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竖直管路机座上相关的每个过水控制部件都单独设置两条较长且平行
设置的刚性管路串接竖直管路机座和箱式机座,导致其他管路布设复杂、繁琐,以及存在跨越该刚性管路和结构笨重的问题,而且由于没有公开过滤通道中其他过水控制部件及连接管路,以及相关管路水口是如何布设的导致竖直管路机座的布管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差),尤其对于过滤通道因增设功能而配置较多过水控制部件时更难以布设相关过水控制部件及连接管路。其次,在净水器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用水量为过滤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洗涤用水,过滤精度较高的饮水只占3%左右。现有的反渗透净水器不论使用洗涤用水还是饮水都使用经机器过滤通道所有滤胆过滤处理后的纯水导致大量高过滤等级水处理资源的浪费,并且严重消耗了过滤精度较高的精细滤胆的寿命,同时也浪费了伴随反渗透膜滤胆运行过由排浓水口大量排放的排浓水(约为纯水的3

5倍)。美国专利5997738、中国专利文献200610076508.5、、200710006664.9、200810095787.9公开了多个利用排浓水的技术方案,其核心为设置一条“连接排浓水管路与增压泵进水管路的回水管路”。然而,由于高TDS浓度排浓水处置困难并且存在影响反渗透膜滤胆寿命的问题,因此上述节水方案至今难以实施:在利用储水箱内循环的排浓水制取纯水过程中,储水箱中循环的排浓水逐渐减少且TDS浓度逐渐升高,此时即便关闭回水管路转而使用前置过滤通道引入“新的净水”制取纯水,但由于与进箱电控阀进水端并接在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端的排水电控阀导通排出排浓水,却不能“稀释”储水箱中剩余且具有较高TDS浓度的排浓水,即储水箱中的排浓水得不到及时补充。为此只能在对应循环的排浓水TDS浓度稍高的范围内设置位置较高的储水箱下限水位,在排浓水稍微减少至下限水位时即以新的排浓水补充,由于储水箱存水容积有限导致水路频繁切换,“排浓水”稀释效果差、利用率低;还有,鉴于储水箱中的水处于零压状态,因此当将其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制取纯水的增压泵通常需要采用无进水压力要求的“自吸泵”,并且输出的水压超过7kg/cm,其工况远差于采用入户管压在3kg/cm左右的自来水的常规隔膜增压泵,并且两种工况的交替运行环境使得增压泵的工况更加恶劣。对于不设纯水存水容器的“无罐机型”,为了提供较大的流量(便于直接用水)“自吸泵”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但受到小尺寸泵体自身结构的“发热”限制难以实现。尤其是前置滤胆数量较多时“自吸泵”工况更差。再者,现有采用储水箱人工加水的“免安装反渗透净水机”同样由于使用的“自吸泵”受载荷的限制难以设置多个前置滤胆(通常只有一个简易滤胆)导致反渗透膜滤担负担过重。此外,净水机较长时间内不使用过滤通道中的水成为“死水”导致滤胆滤料层及过水管路滋生微生物和细菌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中国专利申请材料公开置于下置滤胆上方的上层平面集成水路(上置模块)方案存在缺陷及不足:“上端面设置多水口与过水控制部件竖直安装连接水口的平面集成水路在其下端面设置向下的多个管路接口与包括滤胆上端水口在内的下置管路向上水口一同活动对接,容易因各水口密封配合紧度较大导致开、闭盖难操作(每更换一个滤胆都要进行一次开、闭平面集成水路操作,还必须保证所有水口的活动密封每一次都正常)。由于活动对接处处于机器内密封件损坏不易察觉,用户也不知道何时更换所有的活接密封件。上述问题大大增加了机器小型化的设计难度,尤其是包括滤胆在内的所有更换部件都要处在易更换的位置上导致机器结构及管路布局非常困难。上述因机器小型化导致的缺陷及不足严重影响了净水器的普及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
硬管布设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0006]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腔口朝上并内置滤胆的滤胆腔及放置过水控制部件的设施腔组合构成带作为部分机座管路的横向管路结构及支撑壳体的箱式机座,和置于设施腔内并配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及装配结构的侧立结构,以及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腔口朝上并内置滤胆的滤胆腔及放置过水控制部件的设施腔组合构成带作为部分机座管路的横向管路结构及支撑壳体的箱式机座,和置于设施腔内并配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及装配结构的侧立结构,以及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路连接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及包括增压泵和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构成的过滤通道,其中置于箱式机座上的增压泵进水管路即前置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另设将排放管路分为前、后段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排放管路后段连接的储水箱和回水电控阀及置于外排管路中用于排放高TDS浓度排浓水的排放装置;回水电控阀的进、出水端分别连接储水箱相关水口的对接管路,以及置于进水电控阀之后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构成回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并控制管路自来水或储水箱中的存储水单独导通向反渗透膜滤胆输水,其中储水箱中的存储水或由储水箱出水口对接管路中另外串接的输水泵通过导通的回水电控阀输送至前置过滤通道后段或由增压泵通过导通的回水电控阀抽取;作为储水箱的滤胆腔设置进、出水口分别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端和储水箱出水口的对接管路;该设施腔或为与滤胆腔相隔的单侧结构或为置于滤胆腔两侧的双侧结构;横向管路结构或是设置纵向水口和管路接口并内置于箱式机座的管路结构,或是设置纵向水口和管路接口并且以作为滤胆腔内置于箱式机座内的U型滤胆腔腔底与另设的管路基板连接构成的管路结构,其一端设置纵向水口连通内置滤胆的下端水口,其另一端设置管路接口与侧立结构相关硬管的管路接口对接构成分别连通滤胆水口与固定在侧立结构上相关过水控制部件水口的过水管路,其特征在于与各滤胆平行设置的侧立结构还设置多个配置装配结构和横向水口的硬管分别连接安置在相关装配结构上的两个或多个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相关水口,并与设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处于同一管路层结构上构成相应的侧立集成水路,而且箱式机座在该侧立集成水路外侧预留用于放置侧立集成水路安装侧面上各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空间;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和回水电控阀两部件或均设在侧立集成水路上,或均设在箱式机座上,或分别设置在侧立集成水路和箱式机座上;置于箱式机座上并且包括过水控制部件连接管路和另设相关管路在内的机座管路中,多个横向管路结构连体构成机座集成水路并设置相应的管路接口;置于侧立集成水路下端多个管路接口与机座集成水路的管路接口相互对接:过滤通道连接包括侧立集成水路上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各过水控置部件和箱式机座上的各滤胆,构成全部为硬管连接的全硬管过滤通道模式或以硬管连接为主的硬管过滤通道模式。2.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具有纵向水口和管路接口并作为部分机座管路的横向管路结构,并且固定各滤胆和增压泵、输水泵及人工注入原水之储水箱的机座与支撑壳体组合构成的箱式机座,和配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及装配结构的侧立结构,以及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路连接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及包括增压泵和输水泵在内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构成的过滤通道,其中增压泵进水管路为前置过滤通道,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另设将排放管路分为前、后段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排放管路后段连接的储水箱和输水泵及置于外排管路中用于排放高TDS浓度排浓水的排放装置;输水泵出水端连接前置过滤通道中第一级前置滤胆的进水端;置于箱式机座上的储水箱或是固定储水箱或是活动水箱;
横向管路结构一端通过纵向水口连通滤胆的相关水口,其另一端与侧立结构相关硬管的管路接口对接构成分别连通滤胆水口与固定在侧立结构上相关过水控制部件水口的过水管路,其特征在于与各滤胆平行设置的侧立结构还设置多个配置装配结构和横向水口的硬管分别连接安置在相关装配结构上的两个或多个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相关水口,并与设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处于同一管路层结构上构成相应的侧立集成水路,而且箱式机座在该侧立集成水路外侧预留用于放置侧立集成水路安装侧面上各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空间;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设在侧立集成水路上,或设在箱式机座上;置于箱式机座上并且包括过水控制部件连接管路和另设相关管路在内的机座管路中,多个横向管路结构连体构成机座集成水路并设置相应的管路接口;侧立集成水路的多个管路接口与机座集成水路的相应管路接口相互对接:过滤通道连接包括侧立集成水路上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各过水控置部件和箱式机座上的各滤胆,构成全部为硬管连接的全硬管过滤通道模式或以硬管连接为主的硬管过滤通道模式。3.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具有纵向水口和管路接口并作为部分机座管路的横向管路结构,并且上置各滤胆和增压泵及储水箱的机座与支撑壳体组合构成的箱式机座,和配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及装配结构的侧立结构,以及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路连接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及包括增压泵和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构成的过滤通道,其中增压泵进水管路即前置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并位于串接的前置滤胆前端或中间,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另设将排放管路分为前、后段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排放管路后段连接的储水箱、输水泵和回水电控阀及置于外排管路中用于排放高TDS浓度排浓水的排放装置;回水电控阀的进、出水端分别连接储水箱相关水口的对接管路,以及置于进水电控阀之后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构成串接回水电控阀的回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并控制管路自来水或储水箱中的存储水单独导通向反渗透膜滤胆输水,其中储水箱中的存储水或由储水箱出水口对接管路中串接的输水泵通过导通的回水电控阀输送至前置过滤通道后段或由增压泵通过导通的回水电控阀抽取;输水泵出水端与前置过滤通道之间设置回水控制阀装置,并且回水控制阀装置出水端或连接进水电控阀出水端与后接前置滤胆进水端之间的连接管路,或连接进水管路中另设的管路开关件出水端与进水电控阀进水端之间的连接管路;对应管路供水模式并置于回水控制阀装置出水端连接处前的进水电控阀或管路开关件与对应水箱供水模式的回水控制阀装置择一切换:或导通相应的管路供水模式过滤通道或导通相应的水箱供水模式过滤通道;置于箱式机座上的储水箱或是固定储水箱或是活动水箱;横向管路结构一端通过纵向水口连通滤胆的相关水口,其另一端与侧立结构相关硬管的管路接口对接构成分别连通滤胆水口与固定在侧立结构上相关过水控制部件水口的过水管路,其特征在于与各滤胆平行设置的侧立结构还设置多个配置装配结构和横向水口的硬管分别连接安置在相关装配结构上的两个或多个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相关水口,并与设置横向水口和管路接口的硬管处于同一管路层结构上构成相应的侧立集成水路,而且箱式机座在该侧立集成水路外侧预留用于放置侧立集成水路安装侧面上各侧装过水控制部件的空间;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和回水电控阀或均设在侧立集成水路上,或均设在箱式机座上,或分别设置在侧立集成水路和箱式机座上;置于箱式机座上并且包括过水控制部件连接管路和另设相关管路在内的机座管路
中,多个横向管路结构连体构成机座集成水路并设置相应管路接口;侧立集成水路的多个管路接口与机座集成水路的相应管路接口相互对接:过滤通道连接包括侧立集成水路上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各过水控置部件和箱式机座上的各滤胆,构成全部为硬管连接的全硬管过滤通道模式或以硬管连接为主的硬管过滤通道模式。4.一种具有侧立集成水路净水机的硬管布设方法,设置具有纵向水口和管路接口并作为部分机座管路的横向管路结构和配置横向水口、管路接口的硬管及装配结构的侧立结构,以及分别置于侧立结构和箱式机座的过水管路连接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及包括增压泵和侧装过水控制部件在内的多个过水控制部件构成的过滤通道,其中增压泵进水管路为前置过滤通道,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另设将排放管路分为前、后段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排放管路后段连接的外排管路中用于排放高TDS浓度排浓水的排放装置;固定各滤胆和增压泵的机座与支撑壳体组合构成的箱式机座;横向管路结构一端通过纵向水口连通滤胆的相关水口,另一端与侧立结构相关硬管的管路接口对接构成分别连通滤胆水口与固定在侧立结构上相关过水控制部件水口的过水管路,其特征在于与各滤胆平行设置的侧立结构还设置多个配置装配结构和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宁峻杜也兵冉伊虹
申请(专利权)人:杜宁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