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弹簧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704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05
一种栓塞弹簧圈系统,其包括输送装置及栓塞植入体。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及设置于推送杆上的导丝。栓塞植入体包括栓塞弹簧圈、抗解旋线及连接件,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栓塞弹簧圈的近端,抗解旋线穿设于栓塞弹簧圈,且抗解旋线的远端与栓塞弹簧圈固定连接,抗解旋线的近端通过连接件与栓塞弹簧圈的近端固定连接,输送装置通过导丝与栓塞植入体连接,连接件或抗解旋线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导丝设置有第二配合部,导丝与连接件或抗解旋线通过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上述栓塞弹簧圈系统,可以使得栓塞弹簧圈系统的制作过程无需使用胶水或者胶水也可以通过导丝带至体外,从而可以避免胶水残留体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栓塞弹簧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栓塞弹簧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在颅内血管疾病中,颅内血管动脉瘤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常被比喻成颅内不定时炸弹,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瘤体破裂、动脉血管出血。脑部动脉瘤如果一旦破裂,那么有1/3的人直接就会猝死,根本没有办法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果破裂第两次的话,剩下的1/3的又会死亡。如果破裂三次,乃至于三次以上的话,基本上就没有能够健康存活的可能性,哪怕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积极救治,也有可能是一种偏瘫,植物人等相关的情况。
[0004]治疗动脉瘤的目标是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目前国内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种:开颅夹闭和微创介入。开颅夹闭是最先开展的脑动脉瘤治疗办法,开颅以后将血管包括这一段血管和动脉瘤暴露出来,然后通过一种明显、精巧的夹子,在其根部将血流阻断。但是因为创伤比较大,在做完手术以后恢复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对于患动脉瘤的病人开颅手术极其高危,开颅手术失败、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开颅手术等,可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主要通过DSA造影技术,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栓塞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是在血管内操作,做完后几天时间病人就可下床,短期内就可以出院。
[0005]现有一种较常见的电解脱栓塞弹簧圈系统主要包括输送装置、解脱机构及栓塞弹簧圈,其中栓塞弹簧圈与输送装置是通过导丝连接的,由胶水将导丝固定在栓塞弹簧圈的一端,然后通过电解脱熔断导丝解脱区后使栓塞弹簧圈与输送装置分离,输送装置随后撤离,栓塞弹簧圈填充至血管病变位置。由于导丝与栓塞弹簧圈用胶水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会将胶水一同存留人体,而目前使用的胶水是一种人体不能降解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容易挥发的化合物,比如一些苯化合物,甲醛等有害的气体,长期植入人体可能对身体有害,如对血液系统和生育等产生影响,增加了术后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栓塞弹簧圈系统胶水残留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栓塞弹簧圈系统,该栓塞弹簧圈系统包括:
[0008]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及设置于所述推送杆上的导丝;及
[0009]栓塞植入体,所述栓塞植入体包括栓塞弹簧圈、抗解旋线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所述抗解旋线穿设于所述栓塞弹簧圈,且所述抗解旋线
的远端与所述栓塞弹簧圈固定连接,所述抗解旋线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装置通过所述导丝与所述栓塞植入体连接,所述连接件或所述抗解旋线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导丝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导丝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抗解旋线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打结固定连接。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收纳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抗解旋线,所述第一配合部从所述连接件的远端穿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从所述连接件的近端穿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收纳孔处打结固定。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配合部穿过所述固定孔。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导丝的其他部位打结固定。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丝位于所述连接件内的区域设置有解脱点。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解脱点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上。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近端为半球形。
[0017]一种栓塞弹簧圈系统,该栓塞弹簧圈系统包括:
[0018]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及设置于所述推送杆上的导丝;及
[0019]栓塞植入体,所述栓塞植入体包括栓塞弹簧圈、抗解旋线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所述抗解旋线穿设于所述栓塞弹簧圈,且所述抗解旋线的远端与所述栓塞弹簧圈固定连接,所述抗解旋线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装置通过所述导丝与所述栓塞植入体连接,所述导丝远离所述推送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通过热熔固定。
[002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抗解旋线热熔而成。
[0021]上述栓塞弹簧圈系统,导丝通过第二配合部与连接件的第一配合部的固定连接在栓塞植入体上或通过与连接件热熔固定在栓塞植入体上,可以使得栓塞弹簧圈系统的制作过程无需使用胶水或者胶水也可以通过导丝带至体外,从而可以避免胶水残留体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抗解旋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图7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抗解旋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图10在A处的放大图;
[0034]图12为图10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图13所示的栓塞弹簧圈系统的抗解旋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8]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送杆及设置于所述推送杆上的导丝;及栓塞植入体,所述栓塞植入体包括栓塞弹簧圈、抗解旋线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所述抗解旋线穿设于所述栓塞弹簧圈,且所述抗解旋线的远端与所述栓塞弹簧圈固定连接,所述抗解旋线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栓塞弹簧圈的近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装置通过所述导丝与所述栓塞植入体连接,所述连接件或所述抗解旋线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导丝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导丝与所述连接件或所述抗解旋线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打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及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收纳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抗解旋线,所述第一配合部从所述连接件的远端穿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从所述连接件的近端穿入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收纳孔处打结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弹簧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秋娟褚华磊
申请(专利权)人: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