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93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属于康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该康复训练器,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坐凳;弹性抬腿组件,弹性抬腿部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抬腿组件的下端均与底板固定连接;立柱,立柱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对应弹性抬腿组件设置的两个拉绳,拉绳的一端设置有拉柄,拉绳的另一端与弹性抬腿组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本申请由于设置了弹性抬腿组件和拉绳,使得能够传动弹性抬腿组件储存弹性势能,当拉绳作用力缓慢消失时,其能够利用弹性势能作用而将放置在其上的腿抬起,可以模拟行走过程中的抬腿和手臂的摆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程度上达到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程度上达到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器


[0001]本申请涉及康复训练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当因疾病休息治疗后,在康复阶段需要采用康复训练器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般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讲,康复训练的初期要去强度低,如进行翻身练习、坐位练习等在病床上可以实现康复训练的低强度练习,随着康复训练的进行,中期病人可进行站立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后期则可以适当增加强度,如行走练习、跑步练习等高强度练习。
[0003]目前,常规的康复训练器主要是针对前期的低强度康复训练和后期的高强度康复训练,由于前期病人主要是在病床上活动康复训练,后期是离床后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中期病人需要由床上训练向离床康复训练过渡,在中期需要进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病人离床后的行走提供基础,然而正常的行走,为了保证平衡性,需要依靠手、脚四肢协同配合,现有的康复训练器也只是单独的分别针对手、脚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手、脚协同配合较差。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康复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脚不能协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
[0008]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坐凳;
[0009]弹性抬腿组件,所述弹性抬腿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抬腿组件的下端均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0]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1]对应所述弹性抬腿组件设置的两个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设置有拉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抬腿组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弹性抬腿组件包括支撑套和导柱,所述支撑套的顶端设置有滑孔,所述导柱的下端与所述滑孔滑动连接,所述导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滑孔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滑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的底部设置穿绳孔,所述拉绳远离所述拉柄的一端贯穿所述穿绳孔并伸入所述滑孔内,所述拉绳与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套之间对应所述拉绳设置有引导轮,所述引导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引导轮后伸入所述穿绳孔。
[0014]可选的,所述立柱的顶端相对侧均设置有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内均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拉绳的导绳孔。
[0015]可选的,两个所述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立柱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延伸臂为L形。
[0017]可选的,所述滑孔的底部设置有引导杆,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引导杆后与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立柱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矫正训练动作的矫正组件,两个所述拉绳均贯穿所述矫正组件。
[0019]可选的,所述矫正组件包括防护壳和矫正齿轮,所述矫正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与所述立柱之间,两个所述拉绳的中部均设置有链条段,两个所述链条段分别与所述矫正齿轮的轮缘相对侧相啮合。
[0020]可选的,两个所述链条段远离所述矫正齿轮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导向滚珠,所述导向滚珠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滚珠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壳转动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申请由于设置了弹性抬腿组件和拉绳,使得能够传动弹性抬腿组件储存弹性势能,当拉绳作用力缓慢消失时,其能够利用弹性势能作用而将放置在其上的腿部抬起,可以模拟行走过程中的抬腿和手臂的摆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抬腿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底板;2、坐凳;3、弹性抬腿组件;31、支撑套;32、导柱;33、支撑板;34、滑孔;35、压缩弹簧;36、引导杆;4、立柱;5、拉绳;6、拉柄;7、引导轮;8、延伸臂;9、轴承;10、矫正组件;101;防护壳;102、矫正齿轮;103、导向滚珠;11、链条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1]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参照附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坐凳2;弹性抬腿组件3,弹性抬腿部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抬腿组件3的下端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立柱4,立柱4的下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对应弹性抬腿组件3设置的两个拉绳5,拉绳5的一端设置有拉柄6,拉绳5的另一端与弹性抬腿组件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需要训练者坐在坐凳2上,然后通过拉柄6手动拉动拉绳5,拉绳5沿着立柱4延伸至弹性抬腿组件3的输入端,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坐凳(2);弹性抬腿组件(3),所述弹性抬腿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抬腿组件(3)的下端均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立柱(4),所述立柱(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对应所述弹性抬腿组件(3)设置的两个拉绳(5),所述拉绳(5)的一端设置有拉柄(6),所述拉绳(5)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抬腿组件(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抬腿组件(3)包括支撑套(31)和导柱(32),所述支撑套(31)的顶端设置有滑孔(34),所述导柱(32)的下端与所述滑孔(34)滑动连接,所述导柱(3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33),所述滑孔(34)内设置有压缩弹簧(35),所述压缩弹簧(35)的顶端与所述导柱(3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滑孔(3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31)的底部设置穿绳孔,所述拉绳(5)远离所述拉柄(6)的一端贯穿所述穿绳孔并伸入所述滑孔(34)内,所述拉绳(5)与所述导柱(32)的下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套(31)之间对应所述拉绳(5)设置有引导轮(7),所述引导轮(7)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拉绳(5)绕过所述引导轮(7)后伸入所述穿绳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康复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雪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