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67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3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可移动式微型吊篮通过安装于其主体框架结构的底座下方的各位置固定件的伸缩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安装于底座上方的各楼板支撑固定件的伸缩得到支撑力。本申请减轻了可移动式微型吊篮本身的重量,在当前区域施工完成后避免了循环至其他区域需要再次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拆除及重新安装。新安装。新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微型吊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吊篮。

技术介绍

[000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灯具安装、外墙清洗等。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
[0003]传统吊篮由悬吊平台、提升机、安全锁、悬挂结构及电控箱五大部分组成。基于传统吊篮自身设备体积及使用范围,常将悬挂结构置于施工区域建筑至高处,通过提升机带动钢丝绳悬挂悬吊平台纵向提升/下降,以达到纵向对该施工区域的全面覆盖的目的。
[0004]传统吊篮的主要组成部分较为庞大,对于悬挂结构的安装位置及场地空间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悬挂结构常置于高位处,需综合考虑施工区域风力等存在的干扰因素,常常需要增强固定点数及装置本身自重来降低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在当前区域施工完成后循环至其他区域则同样需要再次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拆除及重新安装,对于数量较多的建筑群项目极大的增加了所需设施成本并影响施工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吊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吊篮循环使用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拆除和重新安装以及吊篮本身重量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吊篮,所述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包括:主体框架结构、悬吊平台、提升装置、电控箱、以及配重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电控箱以及配重装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结构上,所述悬吊平台通过与其连接的提升装置的牵引进行升降操作;所述主体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架、提升杆、一或多个位置固定件、一或多个楼板支撑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并且其中,所述支撑架、提升杆以及各楼板支撑固定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各位置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设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支撑架、各楼板支撑固定件、各位置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提升杆之间,且与所述提升杆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旋钮使其延伸至与地面接触以固定所述主体框架结构的位置;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旋钮使其延伸至与顶部楼板接触以为所述主体框架结构提供支撑力。
[0007]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固定件包括向下内调节部和向下外调节部,其中,所述向下外调节部卡入所述向下内调节部,且所述向下外调节部相对所述向下内调节部纵向移动。
[0008]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包括向上内调节部和向上外调节部,其中,所述向上外调节部卡入所述向上内调节部,且所述向上外调节部可相对所述向上
内调节部纵向移动。
[0009]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四个,四个位置固定件均匀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底座的下方。
[0010]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为两个,两个楼板支撑固定件分布在所述底座的上方。
[0011]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可移动式微型吊篮还包括:与所述位置固定件和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配合安装的多个助力件,以供向所述位置固定件和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的旋钮提供助力。
[0012]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安装于底座的尾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于底座的头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通过连接由所述底座的尾部向所述底座的头部方向延伸设置的提升杆对所述支撑杆提供支撑。
[0013]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电控提升装置,所述电控提升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拉伸回路;其中,每个拉伸回路包括:设于第一支撑部上的且具有第一索具的与所述电控箱连接的卷扬机、设于所述提升杆靠近所述底座的头部的一端上的定滑轮;其中,所述悬吊平台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索具的牵引在所述提升杆靠近所述底座的头部的一端下方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每个拉伸回路还包括:在所述悬吊平台与所述链条的连接处安装的自锁装置。
[0014]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拉伸回路还包括:设于所述提升杆上的具有限位片的与所述电控箱连接的高位限位器,通过所述第一索具连接所述卷扬机以及所述定滑轮,以供所述悬吊平台到达相应高度时触发所述高位限位器。
[0015]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手动提升装置,设于所述提升杆上,其包括第二索具,通过所述第二索具连接所述悬吊平台。
[0016]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移动式微型吊篮通过安装于其主体框架结构的底座下方的各位置固定件的伸缩进行位置固定,通过安装于底座上方的各楼板支撑固定件的伸缩得到支撑力。本申请减轻了可移动式微型吊篮本身的重量,在当前区域施工完成后避免了循环至其他区域需要再次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拆除及重新安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固定和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结构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提升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吊篮平台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部,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5]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部分与另一部分“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部分“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0026]其中提到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等术语是为了说明多样的部分、成分、区域、层及/或段而使用的,但并非限定于此。这些术语只用于把某部分、成分、区域、层或段区别于其它部分、成分、区域、层或段。因此,以下叙述的第一部分、成分、区域、层或段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包括:主体框架结构、悬吊平台、提升装置、电控箱、以及配重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电控箱以及配重装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结构上,所述悬吊平台通过与其连接的提升装置的牵引进行升降操作;所述主体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支撑架、提升杆、一或多个位置固定件、一或多个楼板支撑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并且其中,所述支撑架、提升杆以及各楼板支撑固定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各位置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设于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支撑架、各楼板支撑固定件、各位置固定件以及滑轮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提升杆之间,且与所述提升杆连接;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旋钮使其延伸至与地面接触以固定所述主体框架结构的位置;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为可伸缩结构,可通过旋钮使其延伸至与顶部楼板接触以为所述主体框架结构提供支撑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固定件包括向下内调节部和向下外调节部,其中,所述向下外调节部卡入所述向下内调节部,且所述向下外调节部可相对所述向下内调节部纵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包括向上内调节部和向上外调节部,其中,所述向上外调节部卡入所述向上内调节部,且所述向上外调节部可相对所述向上内调节部纵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固定件为四个,四个位置固定件均匀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底座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微型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支撑固定件为两个,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曾瑞朱上民周曼芳
申请(专利权)人:光筑梦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