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665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包括冷却罐、输送管道、冷却散热装置和输油泵,所述冷却罐通过输送管道与输油泵连通后经输油泵送出,所述冷却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外对流通的高温稠油进行降温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却罐对开采的稠油进行暂存降温,将开采后的稠油温度降低到1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稠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稠油油田中18.2%的地质储量为超稠油,通常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大于50000mPa
·
s,原油的相对密度大于1.00g/cm3,在地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基于上述原因,超稠油油藏只有依靠注蒸汽加热降粘开采技术进行开采,目前较成熟的开采方式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 开采方法。
[0003]在开采后的稠油输送过程中,最常用的输送方式采用输送泵提供动力进行传输,其中输送泵采用单螺杆泵或双螺杆泵,其中,双螺杆泵是双金属转子,转速高,但是磨损快,泵的效率下降较快。因此,后期主要采用单螺杆泵进行输送,单螺杆泵的定子材料采用橡胶,橡胶随温度增高老化较快,因此在稠油传输过程中,需要将稠油温度降低,进而实现泵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连续注入高温蒸汽,会造成开采后的稠油在输送过程中温度过高,进而容易造成输送泵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其解决了开采的稠油在传输过程中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输送泵损坏或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包括冷却罐、输送管道、冷却散热装置和输油泵,所述冷却罐通过输送管道与输油泵连通后经输油泵送出,所述冷却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外对流通的高温稠油进行降温处理。
[0007]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冷却管和设置在输送管道外的冷却散热装置对高温稠油进行降温处理,将稠油进入到输油泵之前温度降低到100摄氏度以内,进而保证输油泵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稠油过热造成损伤的情况。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罐上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外接开采油管连接,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
[000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冷却罐用于暂存稠油,可进行第一次自降温冷却,在冷却罐内将稠油的温度冷却到130

150摄氏度。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散热装置采用风冷散热装置,该风冷散热装置包括装设于输送管道外的管套,所述管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通过气体管道与外置的制冷风机连通。
[0011]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风冷散热装置的冷风机对循环冷风进行降温后通过管套,在管套内与输送管道外表面进行热交换,降低通过输送管道内的稠油温度,热空气从下方出风口进入冷风机进行制冷循环降温,采用该风冷散热装置可快速对输送的稠油进行热交换降温,能将稠油进入输油泵前的温度冷却到 100摄氏度一下,同时采用循环降温系统,
能降低能耗。
[0012]优选的,所述管套内部顶端设有气体分散盒,且气体分散盒的上端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气体分散盒的下表面设有向输送管道倾斜设置的环形风口。
[0013]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分散盒可将进风口进入的冷风汇集并从下方的环形风口排出,因为环形风口的倾斜设置,排出的冷风可对准输送管道表面高覆盖率的进行热交换,可保证热交换的效率。
[0014]优选的,所述气体分散盒上方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管套内的底部呈倾斜设置,在最低位置处设有冷凝水出水口。
[0015]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多个进风口能保证分散盒内进入的冷气汇集均匀,进而在出风时能均匀的排出,保证覆盖在输送管道表面的全面性。
[0016]优选的,所述冷却散热装置采用水冷散热装置,该水冷散热装置包括套筒和与套筒上下两端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制冷设备,所述套筒装设于输送管道外,且输送管道和套筒之间设有螺旋通道。
[0017]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括装设在输送管道外的套筒和螺旋通道及与套筒连通的制冷设备组成的循环冷却系统,对输送管道内的稠油进行热交换进行降温,能将稠油进入输油泵前的温度冷却到100摄氏度一下,同时采用循环降温系统,能降低能耗。
[0018]优选的,所述输油泵单螺杆泵,输油泵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多个连接点与输油泵连接固定。
[0019]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保证输油泵的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通过冷却罐对开采的稠油进行暂存降温,将开采后的稠油温度降低到130

150摄氏度,然后通过冷却管和设置在输送管道外的冷却散热装置对高温稠油进行第二次降温处理,将稠油进入到输油泵之前温度降低到 100摄氏度以内,进而保证输油泵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稠油过热造成损伤的情况。
[0022]2、本技术的风冷散热装置的冷风机对循环冷风进行降温后通过管套,在管套内与输送管道外表面进行热交换,降低通过输送管道内的稠油温度,热空气从下方出风口进入冷风机进行制冷循环降温,采用该风冷散热装置可快速对输送的稠油进行热交换降温,能将稠油进入输油泵前的温度冷却到100摄氏度一下,同时采用循环降温系统,能降低能耗。
[0023]3、本技术风冷散热装置的分散盒可将进风口进入的冷风汇集并从下方的环形风口排出,因为环形风口的倾斜设置,排出的冷风可对准输送管道表面高覆盖率的进行热交换,可保证热交换的效率。
[0024]4、本技术的水冷散热装置包括装设在输送管道外的套筒和螺旋通道及与套筒连通的制冷设备组成的循环冷却系统,对输送管道内的稠油进行热交换进行降温,所述螺旋通道可保证冷却水全面覆盖输送管道表面进行热交换,能将稠油进入输油泵前的温度冷却到100摄氏度一下,同时采用循环降温系统,能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风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4是图2中气体分散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水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2]冷却罐1、进油口1a、出油口1b、输送管道2、冷却散热装置3、风冷散热装置3a、管套31a、进风口311a、出风口312a、冷凝水出水口313a、气体分散盒32a、环形风口321a、水冷散热装置3b、套筒31b、、进水口311b、出水口312b、螺旋通道32b、输油泵4、支撑座4a、连接点4b。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罐(1)、输送管道(2)、冷却散热装置(3)和输油泵(4),所述冷却罐(1)通过输送管道(2)与输油泵(4)连通后经输油泵(4)送出,所述冷却散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2)外对流通的高温稠油进行降温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1)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a)和出油口(1b),进油口(1a)外接开采油管连接,所述出油口(1b)与所述输送管道(2)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散热装置(3)采用风冷散热装置(3a),该风冷散热装置包括装设于输送管道(2)外的管套(31a),所述管套(31a)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311a)和出风口(312a),且所述进风口(311a)和出风口(312a)分别通过气体管道与外置的制冷风机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稠油开采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31a)内部顶端设有气体分散盒(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宁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和巽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