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54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其中发热组件包括多孔导油元件、加热元件和预热元件,多孔导油元件用于吸取和传导油体,加热元件设置在多孔导油元件上,加热元件上设有第一网孔,加热元件采用镍钛合金材质,预热元件设置在多孔导油元件内,预热元件和加热元件分别位于多孔导油元件的两个具有落差的平面上;本申请的发热组件,通过镍钛合金升温延展、降温收缩的伸缩记忆效应,使加热元件在进行加热时,其第一网孔可扩大,从而使油体易经第一网孔进入到导油体内,使导油体易得到及时供油;当加热元件停止加热后,加热元件温度下降,其第一网孔减小,从而保证加热元件对多孔导油元件的锁油效果,降低多孔导油元件出现漏油的概率。概率。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雾化装置大多包括壳体、导油体和加热体,壳体内设有腔体,壳体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导油体和加热体均置于腔体内,且加热体与导油体接触。
[0003]目前的导油体内设有第二网孔,当使用者向导油体内注入油体时,油体可通过导油体的顶面进入到导油体内,并通过重力作用流到导油体的底面。油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可被位于导油体底面的加热体加热雾化,雾化的气体可在空气的流动下被空气带走。
[0004]然而由于第二网孔的大小固定,导致导油体的供油效果和锁油效果无法得到较好的平衡。若第二网孔设置的小,导油体的锁油效果,但油体经第二网孔进入到导油体内的效果不好,导油体易得不到及时供油。若第二网孔设置的大,虽可保证油体经第二网孔进入到导油体内的效果,但导油体的锁油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难以取得供油与锁油平衡的问题,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0006]一种发热组件,包括:
[0007]多孔导油元件,所述多孔导油元件用于吸取和传导油体;
[0008]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多孔导油元件上,所述加热元件上设有第一网孔,所述加热元件采用镍钛合金材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预热元件,所述预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多孔导油元件内,所述预热元件用于对所述多孔导油元件加热,所述预热元件上设有第二网孔,且所述预热元件和所述加热元件分别位于所述多孔导油元件的两个具有落差的平面上。
[0010]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油体先经预热元件进行预热,将油体由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分解后的油体的流动性更好,可更顺畅地流到加热元件处,小分子的油体也更易被加热元件加热雾化。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元件采用镍钛合金材质,所述预热元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方,所述预热元件和加热元件平行设置,且所述加热元件位于多孔导油元件的下表面。
[001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镍钛合金升温延展、降温收缩的伸缩记忆效应,使预热元件在进行加热时,其第二网孔可扩大,从而使油体易通过第二网孔,保证油体在多孔导油元件内的流动性;当预热元件停止加热后,预热元件温度下降,其第二网孔减小,从而使预热元件可辅助加热元件对多孔导油元件进行锁油,降低多孔导油元件出现漏油的概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导油元件包括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所述第
一多孔体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孔隙率,所述预热元件和所述加热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内,且所述预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多孔体和所述第二多孔体之间。
[0014]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多孔体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孔隙率,使得油体在第一多孔体内的流动性优于在第二多孔体内的流动性,保证大分子的油体流至预热元件处的流畅性;同时由于油体在第二多孔体内的流动性逊于在第一多孔体内的流动性,因此经预热元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油体不会迅速地流到加热元件处,可有效稳定油体在多孔导油元件内的流动速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网孔的孔径。
[0016]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孔径越小油体越不易通过,加热效果也越好,因此通过使第二网孔的孔径大于第一网孔的孔径,可使加热元件的加热量高于预热元件的加热量,使得预热元件在将油体从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加热元件可快速对小分子油体雾化。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导油元件为多孔元件,所述多孔导油元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油体。
[0018]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多孔导油元件直接对油体进行容纳存储,无需再设置储油件来对油体进行存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导油元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油体的容纳槽,所述预热元件呈凹槽形状,所述预热元件包围在所述容纳槽的外侧。
[0020]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预热元件更加全面的对油体进行预热,提高预热元件对烟油的分解活化效果。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呈凹槽形状,所述加热元件包覆在所述多孔导油元件的底部。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加热元件包覆在多孔导油元件的底部,增加加热元件与多孔导油元件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加热元件对多孔导油元件内的油体进行全面的加热雾化,进而加速雾化速度,提高雾化效率。
[0023]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供电组件及上述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发热组件和供电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0024]上述雾化装置,通过发热组件可将外壳内的液体雾化,使用者后续可给与出气孔吸力,使外壳外部的气体经进气孔进入到容纳腔内,并与雾化气体混合后经出气孔吸出。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供电元件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供电元件电连接,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侧,当所述供电元件对所述感应线圈供电时,所述感应线圈的内部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所述发热组件产生涡流。
[0026]在上述实施例中,供电元件可对感应线圈进行供电,使感应线圈内部产生感应磁场,继而使发热组件可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加热,避免在供电组件上设置电极,使得供电组件在发生损坏的时候,无需考虑电极问题,可直接将供电组件取出替换。
[0027]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发热组件,通过镍钛合金升温延展、降温收缩的伸缩记忆效应,使加热元件可辅助多孔导油元件进行供油与锁油间的平衡,加热元件在进行加热时,其
第一网孔可扩大,从而使油体易经第一网孔进入到导油体内,使导油体易得到及时供油;加热元件停止加热后,加热元件温度下降,其第一网孔减小,从而保证加热元件对多孔导油元件的锁油效果,降低多孔导油元件出现漏油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中预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35]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另一结构拆分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多孔导油元件;
[0038]11、第一多孔体;12、第二多孔体;
[0039]13、容纳槽;
[0040]14、进油面;
[0041]2、加热元件;
[0042]21、第一网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导油元件(1),用于吸取和传导油体;加热元件(2),所述加热元件(2)设置在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上,所述加热元件(2)上设有第一网孔(21),所述加热元件(2)采用镍钛合金材质;预热元件(3),所述预热元件(3)设置在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内,所述预热元件(3)用于对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加热,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上设有供油体进入的进油面(14),所述预热元件(3)和所述加热元件(2)分别位于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的两个具有落差的平面上,且所述预热元件(3)位于所述进油面(14)和所述加热元件(2)之间,所述预热元件(3)上设有第二网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元件(3)采用镍钛合金材质,所述预热元件(3)位于所述加热元件(2)的上方,所述预热元件(3)和加热元件(2)平行设置,且所述加热元件(2)位于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的下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依序设置的第一多孔体(11)和第二多孔体(12),所述第一多孔体(11)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多孔体(12)的孔隙率,所述预热元件(3)和所述加热元件(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体(11)和所述第二多孔体(1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孔(3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网孔(21)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油元件(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徐事军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