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44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包括炒箱,所述炒箱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支撑板和炒箱转动连接,所述内筒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滤网,所述炒箱靠近滤网的一侧配合设有吸尘管,所述电机的输出中通过振杆和滤网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滤网配合吸尘管,使得炒茶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渣滓、碎末通过吸尘管被吸出内筒,而符合茶叶制作标准的茶叶不受影响,有效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通过设置振杆,使得滤网在过滤的过程中,电机输出轴滑动连接的振杆通过转动,能够不断的进行蓄力和敲击动作,进而避免内筒中的茶叶渣滓、碎末等堵塞滤网,有效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有效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有效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


[0001]本技术属于炒茶机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

技术介绍

[0002]炒茶又称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炒茶是茶叶加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直接影响茶叶的加工品质,而随着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不断提升,茶叶机在实际炒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急需去完善。
[0003]现有的,市面上常见的炒茶机多数难以对茶叶翻炒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渣滓、碎末等进行同步去除,需要在后续对茶叶进行特定的除渣工作,不仅降低茶叶的加工效率,同时二次处理还会存在再次产生渣滓的问题,进而影响茶叶的成品质量。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该装置能够在炒茶过程中自动滤除茶叶中的渣滓,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包括炒箱,所述炒箱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通过支撑板和炒箱转动连接,所述内筒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滤网,所述炒箱靠近滤网的一侧配合设有吸尘管,所述电机的输出中通过振杆和滤网活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有电热板,所述内筒靠近电热板的一端间歇设有翻料板。<br/>[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筒螺纹连接有盖板,所述炒箱设有开口,所述盖板通过开口和内筒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内筒设有齿槽,所述齿轮和齿槽啮合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设有环形槽,所述支撑板通过滚珠和环形槽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振杆的一端通过弹簧和电机的输出轴滑动连接,所述振杆的另一端通过球形的敲击块和滤网活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滤网配合吸尘管,使得炒茶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渣滓、碎末通过吸尘管从滤网上方及时被吸出内筒,而符合茶叶制作标准的茶叶不受影响,有效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同时增加了茶叶的加工质量;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振杆,使得滤网在过滤的过程中,电机输出轴滑动连接的振杆通过转动,能够不断的进行蓄力和敲击动作,进而避免内筒中的茶叶渣滓、碎末等堵塞
滤网,有效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振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炒箱;11、开口;2、电机;21、齿轮;3、内筒;31、盖板;32、齿槽;33、环形槽;4、支撑板;41、滚珠;5、滤网;6、吸尘管;7、振杆;71、弹簧;72、敲击块;8、电热板;9、翻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照图1

4,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包括炒箱1,炒箱1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有内筒3,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21,内筒3设有齿槽32,齿轮21和齿槽32啮合连接,实现内筒3的转动工作。
[0024]其中,参照图1,内筒3采用电热筒结构,通过固定连接的电热板8,能够在转动过程中自行进行加热工作,电热板8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与本技术的创新点无关,内筒3靠近电热板8的一端间歇设有翻料板9,用于内筒3转动过程中的翻料、炒茶工作。
[0025]具体的,内筒3的一端通过转轴和炒箱1转动连接,内筒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盖板31,炒箱1设有开口11,盖板31通过开口11和内筒3可拆卸连接,用于内筒3的投料和取料工作。
[0026]参照图2,内筒3通过支撑板4和炒箱1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连接方式:内筒3设有环形槽33,支撑板4通过滚珠41和环形槽33滑动连接,支撑板4能够增加内筒3转动过程中两侧受力的均匀性,保持内筒3转动的稳定性,滚珠41能够降低支撑板4和内筒3之间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
[0027]参照图1,内筒3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设有滤网5,炒箱1靠近滤网5的一侧配合设有吸尘管6,值得一提的是,吸尘管6外设吸尘装置,通过对内筒3持续进行吸气工作,将部分直径尺寸小于滤网5上滤孔直径的渣滓以及碎末等吸出内筒3,而部分直径尺寸符合茶叶制作标准的茶叶在重力作用下位于内筒3的底部进行翻炒工作。
[0028]参照图4,电机2的输出中通过振杆7和滤网5活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电机2的输出轴设有滑孔,振杆7的一端通过弹簧71和滑孔滑动连接,振杆7的另一端通过球形的敲击块72和滤网5活动连接,其中炒箱1靠近振杆7的一端设有开口11,便于振杆7的转动蓄力工
作,通过对滤网5的持续敲击,能够避免渣滓、碎末等堵塞滤网5,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
[0029]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0030]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开口11将待加工的茶叶投放进内筒3后关闭盖板31,启动电源,电热板8对内筒3进行加热工作,此时电机2固定连接的齿轮21和内筒3上的齿槽32进行啮合,使得内筒3可以通过支撑板4进行转动,内筒3内部的翻料板9不断进行翻料、炒茶工作,炒茶过程中产生的茶叶渣滓、碎末通过吸尘管6从滤网5上方被吸出内筒3,而符合茶叶制作标准的茶叶不受影响。滤网5在过滤过程中,电机2输出轴滑动连接的振杆7通过转动,不断进行蓄力和敲击动作,进而在避免渣滓、碎末等堵塞滤网5,提高装置的除渣效率,当装置完成炒茶工作后,关闭电源,打开盖板31即可完成茶叶的炒茶工作。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包括炒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箱(1)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有内筒(3),所述内筒(3)通过支撑板(4)和炒箱(1)转动连接,所述内筒(3)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设有滤网(5),所述炒箱(1)靠近滤网(5)的一侧配合设有吸尘管(6),所述电机(2)的输出中通过振杆(7)和滤网(5)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固定连接有电热板(8),所述内筒(3)靠近电热板(8)的一端间歇设有翻料板(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螺纹连接有盖板(31),所述炒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力云危力志潘志明林文明郝志龙陈康殷永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松花寨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