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91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申请关于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领域。包括固定安装座、内盒以及上顶盖,固定安装座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支腿,固定安装座的上端安装有外框架,固定安装座的中部下端还连接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外框架的内部空间连通;内盒位于外框架的内部,内盒的内部设有限位架,限位架内设有电池模块,内盒与固定安装座之间具有第一缓冲机构,内盒的外侧壁与外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机构;上顶盖连接于外框架的上端,上顶盖通过限位锁杆与外框架可拆卸连接,上顶盖与内盒之间具有第三缓冲机构。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自动散热的同时对其内部的电池模块进行缓冲保护。池模块进行缓冲保护。池模块进行缓冲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能源与环保形式日趋紧张,电池作为动力能源越来越受到欢迎,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环保无污染和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点逐步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首选,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进行电能输送,以便于更好的实现汽车动力输送的附属装置,其在电能储存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提供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包括保护壳、第一充电头和第一保护电路板,保护壳内设置有工作腔,多组电池依次排列位于工作腔内,并且多组电池之间串联连接,多组电池上均设置有第一热敏开关和第一报警指示灯,并且多组电池均通过第一热敏开关与第一保护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充电头安装在保护壳的左端侧壁上,并且第一充电头通过变压器与多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保护壳右侧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放电口,并且第一放电口与多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充电头将多组电池充电完成,然后将汽车电机的电源输入线插入第一放电口与多组电池连通,通过多组电池内部存储的电量,供给电机使用即可,但现有的大部分装置还存在一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案用以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321457B,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其可以实现多组电池之间均匀散热,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并且防止多组电池因外界撞击而导致连接部位松动情况,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保护壳、第一充电头和第一保护电路板,并且多组电池之间串联连接;包括多组导热片、两组散热扇和横拉杆,保护壳的右侧外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并且两组散热扇的输入端均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连通;还包括上顶板、下顶板、上底板、下底板、两组第一螺纹杆、两组第二螺纹杆、两组第一螺母和两组第二螺母,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减震垫。
[0004]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819686B,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便于拆卸和固定的蓄电池组,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蓄电池组不仅可以方便的对电池片阵列进行拆卸与组装,以便于对电池片阵列进行保养、更换与维修,而且,还可以方便的将整个电池箱进行拆卸,其采用专门的锁紧组件,可以提高电池箱的稳固性的同时,可以方便对电池箱整体进行拆装,拆装方便简单,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蓄电池组的安装性能。
[0005]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1923732B,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温度保护装置,包括电池组、感应装置和备用电机,所述的电池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的电池组和感应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备用电机通过过载保护装置与两个感应装置连接,所述的感应装置靠近电池组的一侧设置有接触器。
[0006]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3665339B,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安装机构,
涉及新能源汽车
,包括安装箱,还包括:驱动件;安装板,用于放置电池组;升降机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夹持机构,一端与升降机构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组抵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联动组件和固定组件。
[0007]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池组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不便于进行自动散热,在使用期间会因为一些碰撞导致内部零部件损坏,不便于进行缓冲保护,且实用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以便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电池组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不便于进行自动散热,在使用期间会因为一些碰撞导致内部电池模块损坏,不便于进行缓冲保护,且实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包括:
[0011]固定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固定支腿,所述固定支腿上设有第一调节栓,所述固定安装座的上端安装有上下开口的外框架,所述固定安装座的中部下端还连接有多个散热组件,所述固定安装座的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过滤网板,所述内腔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与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组件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外框架的内部空间连通;
[0012]内盒,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内部,所述内盒顶部开口,所述内盒的内部设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内设有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内盒与所述固定安装座之间具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内盒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机构;
[0013]上顶盖,所述上顶盖连接于所述外框架的上端,所述上顶盖通过限位锁杆与所述外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锁杆上设有把手,所述上顶盖与所述内盒之间具有第三缓冲机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电池模块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自动散热,并且能够对电池模块进行稳定的安装,避免造成碰撞。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框架两内侧壁下部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竖直设有限位杆,所述外框架的内部下侧还活动设有放置横板,所述放置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横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放置横板的下端通过多个第一限位弹簧与所述固定安装座的上端弹性连接,所述放置横板的上端与所述内盒的下端相贴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内盒的底部起到缓冲作用的同时,也不影响散热组件对内盒内部电池模块的散热。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内盒外侧的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内盒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活动挡板通过第二限位弹簧与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框架的前侧设有玻璃观察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内盒的外周起到缓冲防撞的作用。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所述上顶盖内开设的两个第二
内腔,每个所述第二内腔内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其中一个第二内腔内还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每个丝杆的中部均套设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丝杆上位于所述同步轮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母副,所述螺母副的下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铰接有活动横板,所述活动横板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橡胶楞,所述弧形橡胶楞通过第三调节栓与所述活动横板可拆卸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弧形橡胶楞的作用下对限位架进行抵压,并带来减震缓冲的作用。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顶盖的下端两侧均竖直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延伸至所述外框架的内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座(1),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固定支腿(2),所述固定支腿(2)上设有第一调节栓(3),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上端安装有上下开口的外框架(6),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中部下端还连接有多个散热组件(4),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内腔(101),所述内腔(101)内设有过滤网板(5),所述内腔(101)的上下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02),所述通气孔(102)的位置与所述散热组件(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组件(4)通过所述通气孔(102)与所述外框架(6)的内部空间连通;内盒(11),所述内盒(11)位于所述外框架(6)的内部,所述内盒(11)顶部开口,所述内盒(11)的内部设有限位架(13),所述限位架(13)内设有多个电池模块(12),所述内盒(11)与所述固定安装座(1)之间具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内盒(11)的外侧壁与所述外框架(6)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二缓冲机构;上顶盖(16),所述上顶盖(16)连接于所述外框架(6)的上端,所述上顶盖(16)通过限位锁杆(17)与所述外框架(6)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锁杆(17)上设有把手(18),所述上顶盖(16)与所述内盒(11)之间具有第三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框架(6)两内侧壁下部的第一限位槽(601),所述第一限位槽(601)内竖直设有限位杆(7),所述外框架(6)的内部下侧还活动设有放置横板(8),所述放置横板(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杆(7)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横板(8)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0),所述放置横板(8)的下端通过多个第一限位弹簧(9)与所述固定安装座(1)的上端弹性连接,所述放置横板(8)的上端与所述内盒(11)的下端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内盒(11)外侧的活动挡板(14),所述活动挡板(14)与所述内盒(11)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活动挡板(14)通过第二限位弹簧(15)与所述外框架(6)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框架(6)的前侧设有玻璃观察窗(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所述上顶盖(16)内开设的两个第二内腔(1601),每个所述第二内腔(1601)内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20),其中一个第二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