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超凡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86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涉及水利工程生态墙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浇筑基体,所述混凝土浇筑基体一端顶部为泄水区,泄水区的两端开设有泄水井,两个泄水井的井口处均设置有渗水井盖,混凝土浇筑基体的中部为主结构支撑区,主结构支撑区中部设置有多排钢筋,钢筋顶部设置有两个植被种植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混凝体浇筑基体、顶部斜坡和回流槽等的设置,能够使河水几乎被泄水区前被阻挡,减少河水上岸的可能,同时通过泄水区顶部斜坡和回流槽的结构设置,使得泄水区的水难以在泄水区进行停留,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水流回排,减少水在河岸和混凝土浇筑基体内停留的时间,而该生态墙只通过两个泄水槽进行泄水。该生态墙只通过两个泄水槽进行泄水。该生态墙只通过两个泄水槽进行泄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生态墙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生态墙可以降低噪音,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水利生态墙已成为水利工程技术中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的水利生态墙挡土由于其处于的地理位置不同往往需要更强挡土结构,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河流不断的冲刷堤岸,避免堤岸在不断的冲刷下破碎。
[0003]但是现在的生态防护墙存在以下问题,当河流河水暴涨,河水冲刷上岸之后,在短时间内难以回流至河内,生态墙在河水长期浸泡和暴雨冲刷之下,强度降低,水渗入墙体之内,导致墙体结构受损,保护强度降低,而传统的防护墙即便有排水机构,也是通过多条引水槽贯穿墙体内引入河中,对生态墙仍然会造成损伤,现在市面上还少有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进的方案,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浇筑基体,所述混凝土浇筑基体一端顶部为泄水区,泄水区的两端开设有泄水井,两个泄水井的井口处均设置有渗水井盖,混凝土浇筑基体的中部为主结构支撑区,主结构支撑区中部设置有多排钢筋,钢筋顶部设置有两个植被种植框架,混凝土浇筑基体的另一端为冲撞区。
[0006]优选的,所述冲撞区两端开设有回流槽,回流槽穿过主结构支撑区与泄水井相连通,其中,泄水区的高度高于主结构支撑区的高度,主结构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冲撞区的高度。
[0007]优选的,所述冲撞区一面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不超过四十五度,冲撞区一侧开设有多个泊位槽,冲撞区一侧还设置有阶梯。
[000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基体一端顶部设置有顶部斜坡,顶部斜坡分别向泄水井两端倾斜。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植被种植框架之间设置有楼梯,楼梯从混凝土浇筑基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水利工程生态墙通过混凝体浇筑基体、顶部斜坡和回流槽等的设置,能够使河水几乎被泄水区前被阻挡,减少河水上岸的可能,同时通过泄水区顶部斜坡和回流槽的结构设置,使得泄水区的水难以在泄水区进行停留,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水流回排,减少水在河岸和混凝土浇筑基体内停留的时间,而该生态墙只通过两个泄水槽进行泄水,在能够快速排出水流的同时,降低水流与混凝体浇筑基体的接触,使得基体的强度和使用年限有足够的保证。
[0012]同时,该水利工程生态墙通过三段式的设计,使得生态墙的每个部分承担不同的责任,提高生态墙的受载能力,并且生态墙的底部设置有泊位槽,能够方便船只的停泊,相较于传统的生态墙,该泊位槽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上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右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斜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混凝土浇筑基体;2、顶部斜坡;3、渗水井盖;4、回流槽;5、植被种植框架;6、钢筋;7、阶梯;8、楼梯;9、泊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0]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浇筑基体1,混凝土浇筑基体1一端顶部为泄水区,泄水区的两端开设有泄水井,两个泄水井的井口处均设置有渗水井盖3,混凝土浇筑基体1的中部为主结构支撑区,主结构支撑区中部设置有多排钢筋6,通过将钢筋6绑扎稳定,并向提前铺设好的模板中浇筑混凝土,使得钢筋6透过主结构支撑区并提高主结构支撑区的整体强度,钢筋6顶部设置有两个植被种植框架5,混凝土浇筑基体1的另一端为冲撞区,能够使河水几乎被泄水区前被阻挡,减少河水上岸的可能,同时通过泄水区顶部斜坡2和回流槽4的结构设置,使得泄水区的水难以在泄
水区进行停留,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水流回排,减少水在河岸和混凝土浇筑基体1内停留的时间,而该生态墙只通过两个回流槽4进行泄水,在能够快速排出水流的同时,降低水流与混凝体浇筑基体的接触。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该实施例的顺利实施,需要了解的是,冲撞区两端开设有回流槽4,回流槽4穿过主结构支撑区与泄水井相连通,其中,泄水区的高度高于主结构支撑区的高度,主结构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冲撞区的高度,其中冲撞区为主要的涉水区,面向湖水一侧,回流槽4与泄水井相连,且泄水区、主结构支撑区和冲撞区的高度逐渐递减,使得泄水区的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河中回流,避免生态墙在河水长期浸泡和暴雨冲刷之下,强度降低,水渗入墙体之内,导致墙体结构受损,保护强度降低,通过三段式的设计,使得生态墙的每个部分承担不同的责任,提高生态墙的受载能力。
[002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保证该方案为最佳的优选方案,需要了解的是,冲撞区一面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不超过四十五度,冲撞区一侧开设有多个泊位槽9,冲撞区一侧还设置有阶梯7,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船只在河岸边更易停泊,传统的防护坡的设置,导致船只停泊在岸边时,人员上下都比较麻烦,稍有不慎会有落水的风险,俄日通过泊位槽9和阶梯7的设置,使得该生态防护坡方便人员上下船只,降低上下船的风险。
[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关于该方案需要知道的是,混凝土浇筑基体1一端顶部设置有顶部斜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包括混凝土浇筑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基体(1)一端顶部为泄水区,泄水区的两端开设有泄水井,两个泄水井的井口处均设置有渗水井盖(3),混凝土浇筑基体(1)的中部为主结构支撑区,主结构支撑区中部设置有多排钢筋(6),钢筋(6)顶部设置有两个植被种植框架(5),混凝土浇筑基体(1)的另一端为冲撞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撞区两端开设有回流槽(4),回流槽(4)穿过主结构支撑区与泄水井相连通,其中,泄水区的高度高于主结构支撑区的高度,主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垆焜梁锦张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张超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