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73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对外墙非承重结构进行优化,绘制平面布置图,构造大样图;2)、定位放线,依次弹出定位线和PVC空心管安装位置线;3)、按照方案对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进行下料并做好标记,构造钢筋绑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外墙非承重结构(填充墙体)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多,主体结构与填充墙体热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在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体之间产生收缩裂缝,最终导致外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美观性,为了加快外墙施工进度,提高外墙施工质量。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06]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对外墙非承重结构进行优化,绘制平面布置图,构造大样图;
[0007]2)、定位放线,依次弹出定位线和PVC空心管安装位置线;
[0008]3)、按照方案对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进行下料并做好标记,构造钢筋绑扎:
[0009]①
外墙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设计为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拉筋为C10@500;
[0010]②
楼板浇筑前把外墙非承重结构竖向构造钢筋倒插入结构梁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优化设计;
[0011]③
外墙非承重结构水平构造钢筋绑扎,水平钢筋两端锚入两侧主体结构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0012]4)、进行PVC空心管的安装:
[0013]①
将PVC空心管按照定位尺寸依次放入腔体内;
[0014]②
为避免PVC空心管移位,在两侧设置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并采用直径10mm的拉筋固定,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拉筋按照每500mm设置一道,长度比墙厚少10mm,水平方向沿PVC管边进行布置。
[0015]5)、在外墙非承重结构的上口以及两侧面与主体结构交界处使用柔性材料进行连接,与主体结构进行隔离,降低非承重结构对主体结构刚度的不利影响,操作过程为将下好料的柔性材料埋入侧面接缝处,并用23#扎丝与剪力墙钢筋捆绑牢固,水平拉缝、竖向拉缝;
[0016]6)、对与前期安装完成后进行报验,验收通过后进行模板的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过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0017]7)、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决定拆模时间,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构件表面以及棱角不因拆模影响而收到损坏后方可拆除。
[0018]优选的,步骤1)中满足非抗震构件最小配筋率即可。
[0019]优选的,步骤4)中通过混凝土容重与填充墙体容重对比计算,可得出外墙非承重结构内PVC空心管体积率以及设置数量,外墙非承重结构厚度与两侧剪力墙厚度一一致,腔体厚度200mm时中间使用直径90mm的PVC空心管,壁厚为2.1mm填充。
[0020]优选的,步骤4)中PVC空心管长度=墙体净高

50mm,且需要保证安装PVC空心管前需要对PVC空心管的两端尽心封堵,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到PVC空心管内侧。
[0021]优选的,步骤5)中柔性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制控制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1/10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1/120;
[0022]根据不同结构形式:
[0023]柔性隔离层宽度应≥层高
×
罕遇地震位移角限值进行控制;
[0024]W=2900mm
×
1/120=24.2mm,经计算柔性隔离层宽度按30mm设置;
[0025]按照非承重结构高度和厚度尺寸,将柔性材料进行下料,下料高度=墙体净高

50mm,下料宽度=墙体厚度

50mm,内侧10mm,外侧40mm。
[002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砖砌非承重墙结构而言,工艺更为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节约了传统填充墙体开裂、渗漏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缝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1、PVC空心管;2、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3、拉筋;4、PVC拉缝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36]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对外墙非承重结构进行优化,绘制平面布置图,构造大样图;
[0037]2)、定位放线,依次弹出定位线和PVC空心管1安装位置线;
[0038]3)、按照方案对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进行下料并做好标记,构造钢筋绑扎:
[0039]①
外墙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设计为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2,拉
筋3为C10@500;
[0040]②
楼板浇筑前把外墙非承重结构竖向构造钢筋倒插入结构梁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优化设计;
[0041]③
外墙非承重结构水平构造钢筋绑扎,水平钢筋两端锚入两侧主体结构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0042]4)、进行PVC空心管1的安装:
[0043]①
将PVC空心管1按照定位尺寸依次放入腔体内;
[0044]②
为避免PVC空心管1移位,在两侧设置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2,并采用直径10mm的拉筋3固定,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拉筋3按照每500mm设置一道,长度比墙厚少10mm,水平方向沿PVC管边进行布置。
[0045]5)、在外墙非承重结构的上口以及两侧面与主体结构交界处使用柔性材料进行连接,与主体结构进行隔离,降低非承重结构对主体结构刚度的不利影响,操作过程为将下好料的柔性材料埋入侧面接缝处,并用23#扎丝与剪力墙钢筋捆绑牢固,设置水平PVC拉缝板4、竖向PVC拉缝板4;
[0046]6)、对与前期安装完成后进行报验,验收通过后进行模板的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承重结构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对外墙非承重结构进行优化,绘制平面布置图,构造大样图;2)、定位放线,依次弹出定位线和PVC空心管(1)安装位置线;3)、按照方案对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进行下料并做好标记,构造钢筋绑扎:

外墙非承重结构构造钢筋设计为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2),拉筋(3)为C10@500;

楼板浇筑前把外墙非承重结构竖向构造钢筋倒插入结构梁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优化设计;

外墙非承重结构水平构造钢筋绑扎,水平钢筋两端锚入两侧主体结构内,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进行PVC空心管(1)的安装:

将PVC空心管(1)按照定位尺寸依次放入腔体内;

为避免PVC空心管(1)移位,在两侧设置C4@250
×
250的双层双向冷拔丝钢筋网片(2),并采用直径10mm的拉筋(3)固定,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拉筋(3)按照每500mm设置一道,长度比墙厚少10mm,水平方向沿PVC管边进行布置;5)、在外墙非承重结构的上口以及两侧面与主体结构交界处使用柔性材料进行连接,与主体结构进行隔离,降低非承重结构对主体结构刚度的不利影响,操作过程为将下好料的柔性材料埋入侧面接缝处,并用23#扎丝与剪力墙钢筋捆绑牢固,水平拉缝、竖向拉缝;6)、对与前期安装完成后进行报验,验收通过后进行模板的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过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周小龙李小川张涛陈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