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71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涉及桥梁防水技术领域,该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包括桥梁主体与中隔墙,桥梁主体上端表面两端固定设置有侧挡墙,桥梁主体包括防渗抗裂钢筋混凝土板、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350#纸胎油毡隔离层与防水混凝土铺装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和350#纸胎油毡隔离层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板与防水混凝土铺装层之间,桥梁主体上端表面两端侧挡墙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分隔桥梁功能区间的中隔墙,实现了该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结构合理,有效解决市政高架混凝土桥梁因铺装防水层结构破损导致的桥梁渗漏水的问题。桥梁渗漏水的问题。桥梁渗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防水结构
,具体为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0003]而当前市政高架桥梁,混凝土桥梁普遍采用桥梁铺装作为防水结构,桥面雨水下渗,常规桥梁铺装层无法满足防水需要,雨水下渗导致出现防水层破损,进而导致梁体漏水,常常需要进行维修,容易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寿命较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以解决市政高架混凝土桥梁因铺装防水层结构破损导致的桥梁漏水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包括:
[0008]桥梁主体,所述桥梁主体上端表面两端固定设置有侧挡墙,所述桥梁主体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设置于底层用于支撑,所述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设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之间,所述桥梁主体下端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桥梁主体的墩柱;
[0009]中隔墙,所述桥梁主体上端表面两端侧挡墙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分隔桥梁功能区间的中隔墙,所述中隔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隔墙之间形成用于车辆行驶的车行道,两侧所述中隔墙与侧挡墙之间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人行道。
[0010]优选的,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90cm,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为防渗抗裂C40混凝土,所述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厚度为2mm,所述C40防水混凝土顶层厚度为8cm。
[0011]优选的,所述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上端固定设置有350#纸胎油毡隔离层。
[0012]优选的,所述350#纸胎油毡隔离层上端表面有绿化种植的区域设置PVC抗根系刺穿层,所述PVC抗根系刺穿层厚度为1.5mm,所述PVC抗根系刺穿层设置于350#纸胎油毡隔离层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中隔墙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架下端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安装架下端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与中隔墙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侧挡墙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栏杆柱。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该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适用桥上轻质土、素土等覆土结构较厚的桥梁,雨水下渗较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为防渗抗裂C40混凝土,有效保证桥梁主体的质量,具有防止水的渗透,抗裂能力强,在种有绿化种植的区域设置PVC抗根系刺穿层,能有效保证防水层结构不被根系破坏,可有效避免种植物的根部生长进入桥梁主体内部,导致开裂,进而影响桥梁主体的防水能力。
[0017]2、该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通过设置有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与350#纸胎油毡隔离层相互配合,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分子结构中的主链上没有双键,主键上不易发生断裂,所以它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可有效起到防水作用,通过设置有350#纸胎油毡隔离层,吸油性好,具一定的抗张强度,可有效进一步防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正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桥梁主体局部正视图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桥梁主体;101、侧挡墙;10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3、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4、350#纸胎油毡隔离层;105、PVC抗根系刺穿层;106、C40防水混凝土顶层;2、墩柱;3、中隔墙;4、安装架;5、固定螺栓;6、栏杆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桥梁主体1,桥梁主体1上端表面两端固定设置有侧挡墙101,桥梁主体1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设置于底层用于支撑,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设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之间,桥梁主体1下端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桥梁主体1的墩柱2;
[0024]中隔墙3,桥梁主体1上端表面两端侧挡墙101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分隔桥梁功能区间的中隔墙3,中隔墙3设置有两个,两个中隔墙3之间形成用于车辆行驶的车行道,两侧中隔墙3与侧挡墙101之间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人行道。
[0025]根据附图1、2、4所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厚度为90c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为防渗抗裂C40混凝土,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厚度为2mm,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厚度为8c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为防渗抗裂C40混凝土,有效保证桥梁主体1的质量,具有防止水的渗透,抗裂能力强,且结构合理。
[0026]根据附图2、4所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上端固定设置有350#纸胎油毡隔离层104,当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受到臭氧、紫外线、湿热的作用时,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分子结构中的主链上没有双键,主键上不易发生断裂,所以它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可有效起到防水作用,通过设置有350#纸胎油毡隔离层104,吸油性好,具一定的抗张强度,可有效进一步防水。
[0027]根据附图2、4所示,350#纸胎油毡隔离层104上端表面有绿化种植的区域设置PVC
抗根系刺穿层105,PVC抗根系刺穿层105厚度为1.5mm,PVC抗根系刺穿层105设置于350#纸胎油毡隔离层104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之间,在种有绿化种植的区域设置PVC抗根系刺穿层105,可有效避免种植物的根部生长进入桥梁主体1内部,导致开裂,进而影响桥梁主体1的防水能力。
[0028]根据附图1、3所示,中隔墙3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架4,安装架4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架4下端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螺栓5,安装架4下端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5与中隔墙3固定连接,侧挡墙101上端表面固定设置有栏杆柱6,通过设置有固定螺栓5,有效保证安装架4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安装架4可有效用于安装花篮等增加桥梁的美观性,通过设置有栏杆柱6,可有效起到阻拦作用,保证行人的安全。
[0029]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设置于底层用于支撑,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为防渗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主体(1),所述桥梁主体(1)上端表面两端固定设置有侧挡墙(101),所述桥梁主体(1)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设置于底层用于支撑,所述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设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与C40防水混凝土顶层(106)之间,所述桥梁主体(1)下端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桥梁主体(1)的墩柱(2);中隔墙(3),所述桥梁主体(1)上端表面两端侧挡墙(101)内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分隔桥梁功能区间的中隔墙(3),所述中隔墙(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隔墙(3)之间形成用于车辆行驶的车行道,两侧所述中隔墙(3)与侧挡墙(101)之间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人行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全外包柔性防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厚度为90cm,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02)为防渗抗裂C40混凝土,所述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103)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强汤全中张翠华唐有为李超雷大根魏海军薛良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