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58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包括升降平台主体、托架、反绳轮组件、第一导靴组件和第二导靴组件;反绳轮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反绳轮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四角处;第一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第一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两端;托架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下方,且托架与升降平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二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六个第二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托架的底部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其结构合理,且升降平台主体上方无任何结构件,有效降低了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能够让升降平台适用范围更广。能够让升降平台适用范围更广。能够让升降平台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梯是一种特殊的载货电梯,其用于运载非商用汽车、即我们日常中使用的私家车。传统汽车电梯的升降平台包含升降平台主体、两根设置在升降平台两侧的立梁,以及设置在两根立梁之间并位于升降平台主体上方的上梁。立梁上安装有导靴,导靴与导轨相配合,用于引导升降平台沿导轨升降运动。传统汽车电梯的上梁位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正上方,因此对井道顶层高度要求较高,井道建筑成本相应也要求高、空间利用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其结构合理,且升降平台主体上方无任何结构件,有效降低了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能够让升降平台适用范围更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包括升降平台主体、托架、反绳轮组件、第一导靴组件和第二导靴组件;所述反绳轮组件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反绳轮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四角处,各反绳轮组件包括绳轮座以及转动安装于绳轮座的反绳轮;所述第一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一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两端,各第一导靴组件包括第一导靴座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导靴座的第一导靴;所述托架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下方,且托架与升降平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二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托架的底部两端,各第二导靴组件包括第二导靴座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导靴座的第二导靴。
[0005]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主体包括面板,该面板的底部四周分别设有侧挡。
[0006]优选的,所述面板包括若干块并排拼接的单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靴与第二导靴的结构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绳轮座通过螺栓与升降平台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靴座通过螺栓与升降平台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导靴座通过螺栓与托架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其结构合理,且升降平台主体上方无任何结构件,有效降低了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能够让升降平台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包括升降平台主体1、托架2、反绳轮组件3、第一导靴组件4和第二导靴组件5;所述反绳轮组件3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反绳轮组件3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1的底部四角处,各反绳轮组件3包括绳轮座31以及转动安装于绳轮座31的反绳轮32;所述第一导靴组件4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一导靴组件4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1的底部两端,各第一导靴组件4包括第一导靴座41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导靴座41的第一导靴42;所述托架2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1的下方,且托架2与升降平台主体1之间通过连接架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靴组件5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二导靴组件5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托架2的底部两端,各第二导靴组件5包括第二导靴座51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导靴座51的第二导靴52。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将升降平台取消了立梁和上梁的设计,使升降平台主体1上方无任何结构件,从而降低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并且,通过在升降平台主体1下方设置多组用于与电梯导轨配合的第一导靴组件4和第二导靴组件5,从而有利于升降平台的稳定运行。
[001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平台主体1包括面板11,该面板11的底部四周分别设有侧挡1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侧挡12,能够有效的防止面板11发生变形。
[0017]进一步的,所述面板11包括若干块并排拼接的单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靴42与第二导靴52的结构相同。
[0019]进一步的,所述绳轮座31通过螺栓与升降平台主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取上述方案,方便反绳轮组件3的更换。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靴座42通过螺栓与升降平台主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取上述方案,方便第一导靴组件4的更换。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靴座52通过螺栓与托架2可拆卸固定连接。过采取上述方案,方便第二导靴组件5的更换。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升降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平台主体、托架、反绳轮组件、第一导靴组件和第二导靴组件;所述反绳轮组件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反绳轮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四角处,各反绳轮组件包括绳轮座以及转动安装于绳轮座的反绳轮;所述第一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一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底部两端,各第一导靴组件包括第一导靴座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导靴座的第一导靴;所述托架设置在升降平台主体的下方,且托架与升降平台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靴组件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第二导靴组件平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托架的底部两端,各第二导靴组件包括第二导靴座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导靴座的第二导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井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蒋勇良叶新乐邱鸣敏徐佳锋朱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德森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