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55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Cr(NO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膜的制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碳减排方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行捕获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59%来源于火电、水泥、钢铁(2018年统计),大型工业化生产中的二氧化碳集中处理势在必行,CCUS技术有利于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实现CCUS最好的方法是膜分离法,其具有节能、高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为突出的是,膜分离技术每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降低至80元/吨左右,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0003]中国的膜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制备了一批新型分离膜。例如周金盛等制备了CA/CTA共混物不对称纳滤膜,能实现对单价与多价阴离子有效分离,并有效去除小分子有机物,NaCl脱盐率为15~60%, Na2S04截留率为85~98070,截留相对分子量在200~600之间。但现有的商品膜(醋酸纤维膜、聚砜膜及聚酰亚胺膜等)在二氧化碳分离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和分离性能不高,难以满足工业化分离的参数要求。
[0004]综上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0005]1、醋酸纤维膜二氧化碳渗透系数及选择性不高。
[0006]2、MTR公司的Polaris分离膜成本较高。/>[0007]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S1、将Cr(NO3)3·
9H2O、对苯二甲酸和HF混合,利用水热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具有纳米孔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0012]步骤S2、将上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PVDF溶液混合并搅拌过夜,所得到的溶液经过浇铸成膜。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S11、将1.2g Cr(NO3)3·
9H2O和500mg对苯二甲酸与15ml去离子水和1ml HF混合;
[0015]步骤S12、将反应物加热至反应釜并加热至220℃保持6小时,冷却后过滤粗产物;
[0016]步骤S13、将粗产物在DMF溶液中于343K下加热3小时,然后在乙醇溶液中在70℃加
热3小时;
[0017]步骤S14、经过两次上述步骤后,将样品置于120℃的DMF溶液中一周,然后过滤;
[0018]步骤S15、在80℃下干燥产物得到MIL

101

Cr。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1中HF的浓度为3mol/L。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S21、将干燥的PVDF溶解在氯仿中,并与步骤S15中的MIL

101

Cr 混合,将所得的填料溶液搅拌过夜;
[0022]步骤S22、在超声处理以去除气泡之后,将所得溶液浇铸到清洁的玻璃基板上,在环境温度下通过溶剂蒸发两天使膜形成;
[0023]步骤S23、以30%重量的MIL

101

Cr颗粒负载量制备纳米复合膜。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1中PVDF溶解在8%重量的氯仿中。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纳米复合膜的厚度为85~95μm。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纳米复合膜的厚度为90μm。
[0027]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专利技术制备具有高渗透系数及选择性的二氧化碳分离膜,同时降低其制备成本,促进二氧化碳分离及再利用行业的发展。
[0029]2、本专利技术以具有纳米孔的MIL

101

Cr作为无机填充材料调节了复合材料的孔径及与二氧化碳间的化学相互作用,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分离效率。
[0030]3、本专利技术同时成膜基底PVDF属于广泛使用且廉价的工程材料,两者结合可以发挥有利地发挥协同作用,得到低价高效的膜分离产品。
[0031]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
[0035]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36]步骤S1、将Cr(NO3)3·
9H2O、对苯二甲酸和HF混合,利用水热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具有纳米孔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0037]步骤S2、将上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PVDF溶液混合并搅拌过夜,所得到的溶液经过浇铸成膜。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IL

101

Cr与PVDF材料混合并制备二氧化碳分离膜,其中MIL

101

Cr的质量占比为30%。
[0039]步骤S1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S11、将1.2g Cr(NO3)3·
9H2O和500mg对苯二甲酸与15ml去离子水和1ml HF(3mol/L)混合;
[0041]步骤S12、将反应物加热至反应釜并加热至220℃保持6小时,冷却后过滤粗产物;
[0042]步骤S13、将粗产物在DMF溶液中于343K下加热3小时,然后在乙醇溶液中在70℃加热3小时;
[0043]步骤S14、经过两次上述步骤后,将样品置于120℃的DMF溶液中一周,然后过滤;
[0044]步骤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Cr(NO3)3·
9H2O、对苯二甲酸和HF混合,利用水热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具有纳米孔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步骤S2、将上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PVDF溶液混合并搅拌过夜,所得到的溶液经过浇铸成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氧化碳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将1.2g Cr(NO3)3·
9H2O和500mg对苯二甲酸与15ml去离子水和1ml HF混合;步骤S12、将反应物加热至反应釜并加热至220℃保持6小时,冷却后过滤粗产物;步骤S13、将粗产物在DMF溶液中于343K下加热3小时,然后在乙醇溶液中在70℃加热3小时;步骤S14、经过两次上述步骤后,将样品置于120℃的DMF溶液中一周,然后过滤;步骤S15、在80℃下干燥产物得到MIL

101

Cr。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零碳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