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光装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54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激光装甲,属于军事防护技术。其由内到外分成反射层,透射层,隐蔽层。反射层紧邻保护设备的外壳。透射层对反射层进行包裹,为硬质全透明结构。隐蔽层材质为刚性低烟阻燃材料,通过连接柱与透射层相连,从而隐蔽层与透射层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在隐蔽层被烧蚀时碳化物污染透射层。所述隐蔽层外侧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涂装各类迷彩,隐蔽层内侧镀金属或涂导电漆。隐蔽层的作用是未受激光攻击时提供伪装,受到激光攻击后被烧蚀出一个孔洞,让激光射入透射层和反射层,孔洞以外的伪装不受影响。同时其也具有维持被保护平台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无线电隐身特性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实现对激光武器防御并反制的同时,维持视觉低可见性。可见性。可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激光装甲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军事防护技术,涉及到装甲,尤其涉及到激光武器防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武器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实战阶段,激光武器已经从“侦查

引导

干扰”和“针对光学器件的毁坏”的软杀伤状态步入“烧毁目标本体”的硬杀伤时代。目前,激光攻击尚处于起始阶段,反激光武器硬杀伤的需求并不大,研究也较少。而传统的反激光攻击包括烟雾手段和反光手段,如专利《激光防护布料(公开号:1928218A)》。但烟雾和反光手段均存在暴露目标的缺点,在发现即被摧毁的现代战场上存在致命缺陷。尤其是专利《激光防护布料(公开号:1928218A)》的设计,不仅会导致可见光强反射,更容易被目视发现,而且角反射器结构会导致无线电反射,增加被雷达侦测到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激光装甲,该结构可以附着在被保护设备的外壳以外,减少激光武器对目标本体的烧蚀,并将激光原路反射回发射器附近,实现一定程度的反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激光装甲,其由内到外分成反射层4,透射层3,隐蔽层1:所述的反射层4紧邻保护设备的外壳,其结构与专利《激光防护布料(公开号:CN1928218A)》所涉及的反射布料相同。所述的透射层3处于反射层4以外,对反射层4进行包裹;透射层3为硬质全透明结构,其厚度固定。透射层具有一定强度和耐磨性,用于保护反射层4免受磨损。所述的隐蔽层1的材质为刚性低烟阻燃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VC、树脂纤维、玻璃钢、聚碳酸酯PC,处于透射层3以外,并通过连接柱2与透射层3相连,从而隐蔽层1与透射层3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在隐蔽层1被烧蚀时碳化物污染透射层3。所述隐蔽层外侧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涂装各类迷彩,隐蔽层内侧镀金属或涂导电漆。隐蔽层的作用是未受激光攻击时提供伪装,受到激光攻击后被烧蚀出一个孔洞,让激光射入透射层和反射层,孔洞以外的伪装不受影响。同时其也具有维持被保护平台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无线电隐身特性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的透射层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钢化玻璃、树脂、有机玻璃。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柱2在隐蔽层于透射层之间均匀分布,可以按照矩形,蜂窝,三角形,菱形或正方形分布。该装甲的工作过程为:在未受到激光攻击时,隐蔽层1外涂装的迷彩保障被保护平台的视觉低可见性。在受到激光攻击时,被击中处隐蔽层1被烧毁,漏出透射层3与反射层4,激光穿过透射层3并在反射层角反射器的作用下原路返回,再穿过透射层3反射给攻击者。而被击中处以外的隐蔽层不受影响,亦然保持其视觉低可见性。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可以在实现对激光武器防御并反制的同时,维持视觉低可见性。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隐蔽层;2连接柱;3透射层;4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5]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反激光装甲由反射层4,透射层3,隐蔽层1:所述反射层4紧邻保护平台的外装甲,其结构与专利《激光防护布料(公开号:1928218A)》所涉及的反射布料相同。具体为:采用微型直角反射器面阵粘合制成。微型直角反射器有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钢板构成,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2mm,斜边长2.8mm,钢材的厚度为0.3mm。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板材两两直角边相对齐焊接,构成一个底部开放的三角锥。此开放的底面就是微型角反射器的口面,该口面成一个边长为2.8mm的等边三角形。多个上述的微型角反射器,以口面三角形的边相对齐并焊接,构成一个阵列面。所述透射层3处于反射层4以外,使用全透明厚度固定为3mm的有机玻璃。所述隐蔽层1的材质为玻璃钢,处于透射层3以外。通过5mm高的连接柱2与透射层3相连,从而隐蔽层1与透射层3之间存在5mm间隙。连接柱1按照正方形均匀分布,所述的正方形边长5cm。所述隐蔽层1内侧刷纯银导电漆,外侧涂装数码迷彩。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激光装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激光装甲由内到外分成反射层(4),透射层(3),隐蔽层(1):所述的反射层(4)紧邻保护设备的外壳;所述的透射层(3)处于反射层(4)以外,对反射层(4)进行包裹,保护反射层(4)免受磨损;透射层(3)为硬质全透明结构,其厚度固定;所述的隐蔽层(1)的材质为刚性低烟阻燃材料,处于透射层(3)以外,并通过连接柱(2)与透射层(3)相连,从而隐蔽层(1)与透射层(3)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在隐蔽层(1)被烧蚀时碳化物污染透射层(3);所述隐蔽层外侧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涂装各类迷彩,隐蔽层内侧镀金属或涂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