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水槽和皮带机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31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煤水槽和皮带机栈桥,其中,煤水槽包括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其适于设置在输送机下,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输送机的下部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其位于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下方,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固定连接,并适于封堵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之间的缝隙;导流通槽,其设置在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内,并覆盖在柔性连接件上,导流通槽与第一水槽主体和/或第二水槽主体滑动连接,导流通槽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水槽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水槽能够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水槽和皮带机栈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式建筑物
,具体涉及一种煤水槽和皮带机栈桥。

技术介绍

[0002]皮带机栈桥是机械操纵输送物料的桥式建构筑物,其上部是输送机,下部是支撑构架。皮带机栈桥大多用于燃煤电厂,煤炭货用码头等场所中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作区域,因此,皮带机栈桥在卸煤以及转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粉,这些煤粉容易聚集在输送机的底部,且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皮带机栈桥一般设有适于对输送机底部的煤粉进行冲洗的冲洗装置,输送机下方设置有接水槽,由此可以将自动冲洗产生的煤水排放至煤水池中,继而实现煤泥的再利用。
[0003]随着使用输送机进行长距离运输散料的案例逐渐增多,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在各行业均有应用。在长距离输送机下方设置接水槽,煤泥再利用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小资源的浪费。然而,大于120m的输送机需要设置温度变形缝,且温度变形缝处需要设置煤水槽进行接水,温度变形缝处容易因热胀冷缩产生位移,现有技术中的煤水槽难以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煤水槽难以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的煤水槽和皮带机栈桥。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煤水槽,包括: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其适于设置在输送机下,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输送机的下部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其位于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下方,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固定连接,并适于封堵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之间的缝隙;导流通槽,其设置在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内,并覆盖在柔性连接件上,导流通槽与第一水槽主体和/或第二水槽主体滑动连接,导流通槽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水槽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0006]进一步地,第一水槽主体和导流通槽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为沿第一水槽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7]第二水槽主体和导流通槽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或第四连接孔为沿第二水槽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8]进一步地,第一水槽主体的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向外弯折的第一抵接折边,导流通槽的侧壁顶部形成有适于与第一抵接折边相抵靠的第一配合折边,第一连接孔形成在第一抵接折边上,第二连接孔形成在第一配合折边上;
[0009]第二水槽主体的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向外弯折的第二抵接折边,导流通槽的侧壁顶部形成有适于与第二抵接折边相抵靠的第二配合折边,第三连接孔形成在第二抵接折边上,第四连接孔形成在第二配合折边上。
[0010]进一步地,柔性连接件为波纹节,波纹节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水槽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0011]进一步地,煤水槽还包括第一密封胶条和第二密封胶条,第一密封胶条适于封堵波纹节的一侧与第一水槽主体之间的缝隙,第二密封胶条适于封堵波纹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水槽主体之间的缝隙。
[0012]进一步地,波纹节的一侧与第一水槽主体焊接连接,波纹节的另一侧与第二水槽主体焊接连接。
[0013]进一步地,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的两端适于分别与输送机的下横梁焊接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涉及了一种皮带机栈桥,包括:
[0015]支撑结构;
[0016]输送机,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
[0017]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煤水槽,其设置在输送机的下方。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煤水槽中,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分别与输送机的下部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能够对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之间进行软连接,起到消震作用,并释放输送机热胀冷缩产生的温度应力。导流通槽覆盖在柔性连接件上,并与第一水槽主体和/或第二水槽主体滑动连接,其能够避免柔性结构与第一水槽主体和第二水槽主体处产生渗漏,避免渗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煤水槽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煤水槽难以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的缺陷,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煤水槽结构简单,便于应用。
[0020]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皮带机栈桥包括或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煤水槽,因此,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皮带机栈桥也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煤水槽的有益效果,即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煤水槽难以与长距离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处进行可靠连接的缺陷,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煤水槽结构简单,便于应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使用状态下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沿图1中的煤水槽的A

A线处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的第二水槽主体处的侧剖图;
[0026]图5为沿图1中的煤水槽的B

B线处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的导流通槽的俯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的第一密封胶条;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煤水槽的柔性连接件。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煤水槽;1、第一水槽主体;11、第一连接孔;12、第一抵接折边;2、第二水槽主体;21、第三连接孔;22、第二抵接折边;3、柔性连接件;4、导流通槽;41、第二连接孔;42、第四连接孔;43、第一配合折边;44、第二配合折边;5、第一密封胶条;6、第二密封胶条;
[0032]201、温度变形缝;202、下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槽主体(1)和第二水槽主体(2),其适于设置在输送机下,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和第二水槽主体(2)的两端适于分别与输送机的下部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3),其位于所述输送机的温度变形缝(201)下方,所述柔性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槽主体(1)和第二水槽主体(2)固定连接,并适于封堵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和第二水槽主体(2)之间的缝隙;导流通槽(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和第二水槽主体(2)内,并覆盖在所述柔性连接件(3)上,所述导流通槽(4)与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和/或所述第二水槽主体(2)滑动连接,所述导流通槽(4)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和所述导流通槽(4)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41),所述第一连接孔(11)和/或第二连接孔(41)为沿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二水槽主体(2)和所述导流通槽(4)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三连接孔(21)和第四连接孔(42),所述第三连接孔(21)和/或第四连接孔(42)为沿所述第二水槽主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主体(1)的侧壁的顶部形成有向外弯折的第一抵接折边(12),所述导流通槽(4)的侧壁顶部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折边(12)相抵靠的第一配合折边(43),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琼孟潮丁圣潇赵光明石鑫王猛军郑龙飞李晟吕要伟张新春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