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保护膜、MicroLED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19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cro LED保护膜、Micro LED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Micro LED保护膜包括吸光材料以及单层半透膜或复合层半透膜,单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复合层半透膜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置的多层折射率相同或不同的半透膜,复合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半透膜边缘的吸光材料吸收大角度的光线,有效改善了拼接缝亮线问题。有效改善了拼接缝亮线问题。有效改善了拼接缝亮线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icro LED保护膜、Micro LED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测设备
,更加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Micro LED保护膜、Micro LED结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Micro LED直显示产品中,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灯板拼接缝亮线问题难以解决。
[0003]拼接缝亮线主要原因是:LED直显产品中,经常采用灯板拼接方式增加显示尺寸,在拼接缝位置旁边的LED灯发出的光从拼接缝中漏出,颜色会因为其LED排布方式而不同,例如:灯板左右边缘为RGBRGB像素排列,能均匀混成白光,灯板上边缘为BBBBBB像素排列,下边缘为 RRRRRR排列,所以观测时灯板拼接缝左右方向为白色亮线,上下方向分别为带蓝色和红色的亮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Micro LED结构,本专利技术利用半透膜边缘的吸光材料吸收大角度的光线,有效改善了拼接缝亮线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Micro LED结构,包括吸光材料以及单层半透膜或复合层半透膜,
[0006]所述单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所述吸光材料,
[0007]所述复合层半透膜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置的多层折射率相同或不同的半透膜,所述复合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单层半透膜内部还均匀填充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层半透膜的由内而外叠置的半透膜的折射率依次增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层半透膜除去最内层半透膜外的其余半透膜中至少一层半透膜内部均匀填充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之间具有间隔距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光材料为黑胶或炭黑。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单层半透膜和所述复合层半透膜中的半透膜为半透胶涂布在基材膜上烘干制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半透膜的数量为3个。
[0014]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Micro LED结构,包括IC芯片、基板、LED晶片、黑胶层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 Micro LED保护膜,所述IC芯片、基板和所述LED晶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所述黑胶层覆在所述基板的外表面、填充在所述LED晶片之间,所述LED晶片突出于所述黑胶层,所述Micro LED保护膜覆在所述LED晶片和所述黑胶层的外表面。
[001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
述的Micro LED结构。
[0016]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半透膜边缘的吸光材料吸收大角度的光线,有效改善了拼接缝亮线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Micro 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Micro 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Micro 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线折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Micro LED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单层半透膜;2、吸光材料;3、第一半透膜;4、第二半透膜;5、第三半透膜;6、Micro LED保护膜;7、IC芯片;8、基板;9、LED晶片;10、黑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Micro LED保护膜、MicroLED结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Micro LED保护膜,如图1所示,包括吸光材料2以及单层半透膜1,单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2,如图1所示,吸光材料2完全包围在单层半透膜1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单层半透膜1为半透胶涂布在基材膜上烘干制得。吸光材料2的厚度与半透膜1的厚度相同。在使用时,Micro LED保护膜覆在LED晶片的外表面,LED晶片发出的大角度的光被吸光材料2吸收,避免光从侧边出来导致亮线,有效改善拼接缝亮线问题。
[0028]现有技术中,Micro LED结构还会出现色度

视角均匀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观测角度变化,显示颜色变化;原因有以下几点:1.红绿蓝LED的光型图不同,发光角度不一致;2.红光折射率小,通过保护膜(半透膜)折射角度比蓝光绿光小。
[0029]在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单层半透膜1 内部还均匀填充有吸光材料2,吸光材料2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单层半透膜1边缘的吸光材料2距单层半透膜1内部最靠近边缘的吸光材料2的距离与半透膜1内部的吸光材料2之间的间距相同,即与单层半透膜1同层的吸光材料2之间的间距相同。半透膜1内部填充的吸光材料2的厚度与半透膜1的厚度相同,半透膜1内部填充的吸光材料2能进一步吸收大角度的光线,调整LED发出的光的角度,改善色度

视角均匀性差的问题。
[0030]吸光材料2为黑胶或炭黑等常用的黑色吸光材料。
[0031]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具体公开了另一种Micro LED保护膜,包括吸光材料以及复合层半透膜,复合层半透膜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置的多层折射率相同或不同的半透膜,复合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即复合层半透膜的所有半透膜边缘均包围吸光材料2,吸
光材料的厚度与复合层半透膜的厚度相同。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半透膜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半透膜3、第二半透膜4和第三半透膜5,第一半透膜3、第二半透膜4和第三半透膜5的边缘包围均有吸光材料2。在使用时,Micro LED保护膜覆在LED晶片的外表面, LED晶片发出的大角度的光被吸光材料2吸收,避免光从侧边出来导致亮线,有效改善拼接缝亮线问题。
[0032]在本实施例中,与LED晶片贴合的半透膜为最内层的半透膜,由内而外是指逐渐远离LED晶片的方向。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层半透膜的由内而外叠置的半透膜的折射率依次增大,第一半透膜3、第二半透膜4和第三半透膜5的折射率依次增大。在使用时,Micro LED保护膜覆在LED晶片的外表面,以第一半透膜3 和第二半透膜4之间的折射为例,光线从LED晶片射出,经过第一半透膜3和第二半透膜4的交界处时,根据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其中,n1为第一半透膜3的折射率,n2为第二半透膜4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出射角,如图4所示,θ2小于θ1,光线朝垂直方向靠拢提高了发光亮度,改善了改善色度

视角均匀性差的问题,而且,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cro LED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光材料以及单层半透膜或复合层半透膜,所述单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所述吸光材料,所述复合层半透膜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置的多层折射率相同或不同的半透膜,所述复合层半透膜的边缘包围有吸光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半透膜内部还均匀填充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之间具有间隔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半透膜的由内而外叠置的半透膜的折射率依次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Micro LED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半透膜除去最内层半透膜外的其余半透膜中至少一层半透膜内部均匀填充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之间具有间隔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cro LED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材料为黑胶或炭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沛川林伟瀚杨梅慧钟鸿杰陈裕杰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