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杰明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19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电缆内部的芯体依次包覆缠绕到生产设备的上,并根据电缆外侧防护层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将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运输到位于安装底架顶部的混合前罐旁边等待添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固体原料添加到水中在进行混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原料的运动范围,使固体原料在水的带动下运动的更加快速且无规律,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同时通过水对各固体原料进行保护,使原料在混合过程中可进行额外的研磨操作,且原料在研磨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温度过高而熔化粘附的现象,进而通过研磨细化使原料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度电缆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条中心线扭合而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架设在空中或铺埋在地下、水底等位置,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缆的强度主要由电缆外侧的防护层决定,为优化电缆外侧防护层的性质,需要将各类原料均匀混合并添加到挤出机中,并通过挤出机将复合原料包覆到电缆外侧;但是目前在对防护层的原料进行混合的过程中,由于各类原料多为颗粒状,从而使各类颗粒状原料在混合过程中无法分布均匀,且原料搅拌过程中部分原料的细小颗粒容易随意飘散并吸附到混合设备内部,造成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混合设备内部的清理难度,从而导致挤出机挤出的防护层内部的隔离原料无法均匀混合,降低了电缆的综合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对防护层的原料进行混合的过程中,由于各类原料多为颗粒状,从而使各类颗粒状原料在混合过程中无法分布均匀,且原料搅拌过程中部分原料的细小颗粒容易随意飘散并吸附到混合设备内部,造成了原料的浪费,提高了混合设备内部的清理难度,从而导致挤出机挤出的防护层内部的隔离原料无法均匀混合,降低了电缆的综合强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电缆内部的芯体依次包覆缠绕到生产设备的上,并根据电缆外侧防护层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将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运输到位于安装底架顶部的混合前罐旁边等待添加,然后将可溶的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到一起后运输到添料顶罐旁边等待添加;S2、混合添加:将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连通循环水箱内部的水一起添加到混合前罐,通过研磨中罩和研磨电机将这些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研磨成更细小的原料,并使各类原料在混合前罐底部进行混合,在混合后的原料沿转运带顶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水雾喷头将混合液体原料喷洒到混合固体原料的表面,并通过导料端斗将混合后的原料添加到挤出机内部,并通过挤出机将原料加热到熔融状态;S3、包覆冷却:在电缆芯料添加经过挤出机端部时,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状态的防护层原料包覆到电缆芯料外侧,并将包覆后的电缆通过冷却水槽内部,并通过冷却水槽内部的冷却水对电缆外侧进行冷却;S4、收卷检测:通过收卷辊对包覆完成后的电缆进行收卷,并在电缆收卷的过程中对电缆外侧进行检测;
S5、收纳存放:对检测合格后的电缆辊进行密封包装,并通过运输设备将电缆辊运输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收纳存放。
[0005]所述安装底架顶部一端设置有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用于对电缆保护层的固体原料进行研磨细化,并在水的作用下细化后的原料进行快速搅拌混合,并在混合后进行快速脱水干燥,使原料可以继续恢复到干燥状态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加工;所述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包括混合前罐、研磨中罩、导料上斗、研磨电机、驱动中轴、研磨锥块、搅拌中桨、搅拌桨叶、上料侧管、输料弯管、清理底管、分离外罩、收集底罩、离心电机、弧形顶罩、脱水直筒、限位底环、限位环、支撑底架、支撑直筒、橡胶支撑环、弹性密封内环、收集内斗、安装底环、振动马达和导料斜板;所述安装底架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前罐,所述混合前罐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研磨中罩,所述研磨中罩顶端边部固定连接有导料上斗,所述混合前罐顶端中部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研磨电机,所述研磨电机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研磨电机底端输出轴对应混合前罐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中轴,所述驱动中轴外侧中部对应研磨中罩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研磨锥块,所述驱动中轴外侧对应混合前罐底部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中桨,所述驱动中轴外侧对应搅拌中桨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所述混合前罐顶端对应研磨电机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料侧管,所述混合前罐底端中部通过密封阀安装有输料弯管,所述输料弯管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底管,且清理底管底部通过圆盖进行密封;所述混合前罐一侧对应输料弯管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分离外罩,所述分离外罩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底罩,所述分离外罩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离心电机,所述离心电机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离心电机输出轴底端对应分离外罩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弧形顶罩,所述弧形顶罩底端边部固定连接有脱水直筒,所述脱水直筒内侧底端边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环,所述限位底环底端对应收集底罩内侧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收集底罩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中部对应分离外罩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直筒,所述支撑直筒顶端外侧边部粘接有橡胶支撑环,所述支撑直筒内侧边部位置处粘接有弹性密封内环,所述橡胶支撑环顶端固定安装有收集内斗,收集内斗外侧底部套接有安装底环,所述安装底环外部两侧之间对称固定安装有振动马达,所述支撑直筒侧面对应限位底环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料斜板。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了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通过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电缆防护层的固体原料的混合过程,通过将固体原料添加到水中在进行混合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原料的运动范围,使固体原料在水的带动下运动的更加快速且无规律,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同时通过水对各固体原料进行保护,使原料在混合过程中可进行额外的研磨操作,且原料在研磨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温度过高而熔化粘附的现象,进而通过研磨细化使原料之间混合的更加均匀;并且通过水和原料间的混合,有效的避免了原料混合运输过程中出现微粒原料随意飘散并吸附到混合设备内部的现象,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混合设备的清理难度,减少了原料的浪费,同时通过弧形顶罩和脱水直筒的转动和内径变化的特性,使混合物的脱水和排料过程更加流畅,并在混合装置停机后,弧形顶罩和脱水直筒内部残余的原料可在重力的
作用下快速掉落到分离外罩底部,进一步提高了混合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0007]2.设置了间歇转运振动添料机构,通过间歇转运振动添料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固体原料的运输和干燥过程,并在固体原料的运输过程中通过液体原料的添加,通过转运带的间歇运动与卸料板辊之间的配合,使转运带顶部每个隔槽内部的固体原料的数量趋于相同,同时采用喷淋的方式有效的优化了液体原料的添加过程,防止了占总原料比重极少的液体原料在添加的过程中出现混合不均的现象,并通过固体原料的振动碰撞,使吸附于上层固体原料表面的液体原料在颗粒碰撞的过程中相互传递,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液体原料在固体原料中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电缆外侧防护层的整体质量;通过转运锥箱和搅拌圆辊之间的配合有效的防止了固体原料在排料的过程中出现堵塞的现象,通过转运带间歇运动的方式有效的确保了固体原料可以准确的位于水雾喷头底部,防止了液体原料直接喷洒到转运带外侧造成浪费,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原料转运的流畅性。
[0008]3.设置了辅助循环机构,通过辅助循环机构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优化了原料混合设备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电缆内部的芯体依次包覆缠绕到生产设备的上,并根据电缆外侧防护层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将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运输到位于安装底架(1)顶部的混合前罐(201)旁边等待添加,然后将可溶的原料和液体原料混合到一起后运输到添料顶罐(310)旁边等待添加;S2、混合添加:将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连通循环水箱(401)内部的水一起添加到混合前罐(201),通过研磨中罩(202)和研磨电机(204)将这些不可溶的颗粒状原料研磨成更细小的原料,并使各类原料在混合前罐(201)底部进行混合,在混合后的原料沿转运带(306)顶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水雾喷头(317)将混合液体原料喷洒到混合固体原料的表面,并通过导料端斗(323)将混合后的原料添加到挤出机内部,并通过挤出机将原料加热到熔融状态;S3、包覆冷却:在电缆芯料添加经过挤出机端部时,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状态的防护层原料包覆到电缆芯料外侧,并将包覆后的电缆通过冷却水槽内部,并通过冷却水槽内部的冷却水对电缆外侧进行冷却;S4、收卷检测:通过收卷辊对包覆完成后的电缆进行收卷,并在电缆收卷的过程中对电缆外侧进行检测;S5、收纳存放:对检测合格后的电缆辊进行密封包装,并通过运输设备将电缆辊运输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收纳存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架(1)顶部一端设置有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2),用于对电缆保护层的固体原料进行研磨细化,并在水的作用下细化后的原料进行快速搅拌混合,并在混合后进行快速脱水干燥,使原料可以继续恢复到干燥状态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加工;所述湿法快速混合分离机构(2)包括混合前罐(201)、研磨中罩(202)、导料上斗(203)、研磨电机(204)、驱动中轴(205)、研磨锥块(206)、搅拌中桨(207)、搅拌桨叶(208)、上料侧管(209)、输料弯管(210)、清理底管(211)、分离外罩(212)、收集底罩(213)、离心电机(214)、弧形顶罩(215)、脱水直筒(216)、限位底环(217)、限位环(218)、支撑底架(219)、支撑直筒(220)、橡胶支撑环(221)、弹性密封内环(222)、收集内斗(223)、安装底环(224)、振动马达(225)和导料斜板(226);所述安装底架(1)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前罐(201),所述混合前罐(201)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研磨中罩(202),所述研磨中罩(202)顶端边部固定连接有导料上斗(203),所述混合前罐(201)顶端中部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有研磨电机(204),所述研磨电机(204)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研磨电机(204)底端输出轴对应混合前罐(201)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中轴(205),所述驱动中轴(205)外侧中部对应研磨中罩(202)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研磨锥块(206),所述驱动中轴(205)外侧对应混合前罐(201)底部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中桨(207),所述驱动中轴(205)外侧对应搅拌中桨(207)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208);所述混合前罐(201)顶端对应研磨电机(204)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料侧管(209),所述混合前罐(201)底端中部通过密封阀安装有输料弯管(210),所述输料弯管(210)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底管(211),且清理底管(211)底部通过圆盖进行密封;所述混合前罐(201)一侧对应输料弯管(210)顶部位置处设置有分离外罩(212),所述
分离外罩(212)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底罩(213),所述分离外罩(21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离心电机(214),所述离心电机(214)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离心电机(214)输出轴底端对应分离外罩(212)内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弧形顶罩(215),所述弧形顶罩(215)底端边部固定连接有脱水直筒(216),所述脱水直筒(216)内侧底端边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底环(217),所述限位底环(217)底端对应收集底罩(213)内侧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18);所述收集底罩(213)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架(219),所述支撑底架(219)中部对应分离外罩(212)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直筒(220),所述支撑直筒(220)顶端外侧边部粘接有橡胶支撑环(221),所述支撑直筒(220)内侧边部位置处粘接有弹性密封内环(222),所述橡胶支撑环(221)顶端固定安装有收集内斗(223),收集内斗(223)外侧底部套接有安装底环(224),所述安装底环(224)外部两侧之间对称固定安装有振动马达(225),所述支撑直筒(220)侧面对应限位底环(217)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料斜板(2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锥块(206)外侧均匀开设有螺旋纹,所述研磨锥块(206)外侧与研磨中罩(20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混合前罐(201)内侧对应研磨锥块(206)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面与研磨锥块(206)底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罩(215)与脱水直筒(216)的连接处保持光滑,所述限位环(218)顶面均匀开设有细孔,所述弧形顶罩(215)和脱水直筒(216)外侧与分离外罩(21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分离外罩(212)顶部对应离心电机(214)外侧边部位置处均匀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导料斜板(226)底面与限位底环(217)顶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导料斜板(226)侧面与脱水直筒(216)内侧之间紧密滑动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直筒(220)底部设置有间歇转运振动添料机构(3),用于对混合干燥后的固体颗粒原料进行转运运输,并在运输的过程中对原料进行辅热干燥,同时在原料运输的过程中将液体混合原料添加到固体颗粒原料内部;所述间歇转运振动添料机构(3)包括连接底管(301)、转运锥箱(302)、搅拌圆辊(303)、卸料板辊(304)、转运底架(305)、转运带(306)、防护尾罩(307)、加热扁箱(308)、防护端罩(309)、添料顶罐(310)、旋转电机(311)、转动竖桨(312)、过滤圆盘(313)、辅助桨叶(314)、转运液泵(315)、导液竖管(316)、水雾喷头(317)、安装斜架(318)、导向滑杆(319)、支撑弹簧(320)、振动导板(321)、振动电机(322)、导料端斗(323)和转运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杰明晋城
申请(专利权)人:苏杰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