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99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包括构成壳体的壳底和上盖、设于壳体内的导电扭簧和可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按键;上盖上设有按键孔,按键一部分由按键孔伸出,壳底内注塑固定有两个导电片,导电片具有两个分别从壳底相对两侧面伸出的两接电脚,导电扭簧用于导通和切断两个导电片之间的电连接;按键底部与壳底内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导电扭簧包括螺旋主体部、以及第一导电臂和第二导电臂,螺旋主体部限位安装在限位腔内,第一导电臂抵接在一导电片上,第二导电臂抵触于按键上并在其上折弯形成有适于与另一导电片接触的导电触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贴片式检测开关的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更加合理,导电扭簧定位方式新颖,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用性和可操作性。用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属于电开关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上通常设置有各种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小开关,其中常常会用到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元件或电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电路中。现有的检测开关中用于控制电路通断的导电扭簧通常套接于定位柱实现定位安装,而定位柱与按键为一体成型且一端悬空,并在悬空端设置阻挡导电扭簧脱落的挡台(如专利文献CN201927528U中所公开的结构)。实际操作中在尺寸微小的检测开关中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定位柱的直径小,强度弱,容易引发的问题是,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定位柱弯曲或断裂的状况,进而定位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检测开关。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包括构成壳体的壳底和上盖、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扭簧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所述上盖上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一部分由按键孔伸出,所述壳底内注塑固定有两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具有两个分别从所述壳底相对两侧面伸出的两接电脚,所述导电扭簧用于导通和切断两个导电片之间的电连接;两导电片同一侧的两接电脚之间间距为1.5mm至2mm;所述按键底部与所述壳底内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所述导电扭簧包括螺旋主体部、以及从螺旋主体部两端伸出的第一导电臂和第二导电臂,所述螺旋主体部限位于限位腔内,所述第一导电臂抵接在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导电臂抵触于按键上并在其上折弯形成有适于与另一导电片接触的导电触角。
[0006]优选的,所述上盖扣接在所述壳底上部,为不锈钢片折弯形成的n形结构,其包括盖合在壳底上部的盖合部和连设于盖合部两端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壳底侧面成型有与所述第一扣接部配合的第二扣接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部中的一个为扣台,另一个为扣孔。
[0008]优选的,所述壳底的上端两侧形成有定位凸台,所述盖合部两侧边形成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槽。
[0009]优选的,所述按键底部在所述限位腔的相对两端形成端板,所述螺旋主体部被限位在两端板之间,并在端板的外侧形成有连接凸轴,所述壳底两侧壁上形成与所述连接凸轴构成枢转配合的连接槽。
[0010]优选的,两导电片同一侧的两接电脚之间间距为1.5mm至2mm。
[0011]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检测开关中通过在按键底部与壳底之间设置所述限位腔,对导电扭簧的螺旋主体部起到限位安装的作用,从而无需设置定位柱定位安装导电扭簧,进而避免采用定位柱定位时因其变形或断裂而对导电扭簧失去定位作
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经过优化设计,结构新颖,简单可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3]图1为本技术中贴片式检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贴片式检测开关的一种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贴片式检测开关的爆炸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壳底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按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

壳底;11

定位凸台;12

连接槽;13

定位凸起;2

上盖;21

按键孔;22

盖合部;221

定位槽;23

侧板;231

折角;3导电扭簧;31
‑ꢀ
螺旋主体部;32

第一导电臂;33

第二导电臂;34

导电触角;4

按键;40

端板;41
‑ꢀ
连接凸轴;42

限位槽;5

导电片;51

接电脚;6

限位腔;7

扣台;8

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构成壳体的壳底1 和上盖2、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扭簧3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4;所述壳底1顶部具有敞口,所述上盖2设于所述壳底1上部,所述上盖2上设有按键孔21,所述按键4一部分由按键孔21伸出,所述壳底1内注塑固定有两个导电片5,所述导电片5具有两个分别从所述壳底1相对两侧面伸出的两接电脚51,所述导电扭簧3用于导通和切断两个导电片5之间的电连接;两导电片5同一侧的两接电脚51之间间距(图4 中的L)为1.5mm至2mm;所述按键4底部与所述壳底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6,所述导电扭簧3包括螺旋主体部31、以及从螺旋主体部31两端伸出的第一导电臂32和第二导电臂33,所述螺旋主体部31限位于限位腔6内,所述第一导电臂32抵接在一导电片5上,所述第二导电臂33抵触于按键4上并在其上折弯形成有适于与另一导电片5 接触的导电触角34。本实施例的检测开关中通过在按键4底部与壳底1之间设置所述限位腔6,对导电扭簧3的螺旋主体部31起到限位安装的作用,从而无需设置定位柱定位安装导电扭簧,进而避免采用定位柱定位时因其变形或断裂而对导电扭簧失去定位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经过优化设计,结构新颖,简单可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导电扭簧3的定位作用,所述按键4的底部还可设置与第二导电臂33末端配合的限位槽40,增加对第二导电臂的限位;该检测开关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对按键4施加作用力时带动第二导电臂33产生形变,使其上导电触角34与相应导电片接触(常开型开关结构)将电路导通,或与相应导电片分离(常闭型开关结构)将电路切断,撤去
施加在按键4上的压力时按键4及第二导电臂33复位。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4底部与所述限位腔6对应的位置为向上凹陷的圆弧凹面,所述壳底1内底壁上与所述限位腔6对应的位置为向下凹陷的圆弧凹面,两个圆弧凹面之间形成所述的限位腔6。
[0022]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为了方便上盖2与壳底1之间的组装,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片式检测开关,包括构成壳体的壳底(1)和上盖(2)、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扭簧(3)和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按键(4);所述上盖(2)上设有按键孔(21),所述按键(4)一部分由按键孔(21)伸出,所述壳底(1)内注塑固定有两个导电片(5),各导电片(5)具有两个分别从所述壳底(1)相对两侧面伸出的两接电脚(51),所述导电扭簧(3)用于导通和切断两个导电片(5)之间的电连接;两导电片(5)同一侧的两接电脚(51)之间间距为1.5mm至2mm;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4)底部与所述壳底(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限位腔(6),所述导电扭簧(3)包括螺旋主体部(31)、以及从螺旋主体部(31)两端伸出的第一导电臂(32)和第二导电臂(33),所述螺旋主体部(31)限位于限位腔(6)内,所述第一导电臂(32)抵接在一导电片(5)上,所述第二导电臂(33)抵触于按键(4)上并在其上折弯形成有适于与另一导电片(5)接触的导电触角(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安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海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