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医疗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95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电线圈涂层以及导电引线涂层,导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以及介入端,导电线圈涂层和导电引线涂层分别形成于导管本体的外壁上,导电线圈涂层靠近于介入端,导电引线涂层连接于导电线圈涂层并向连接端延伸。上述介入式医疗导管在导管本体的外壁上分别形成导电线圈涂层和导电引线涂层,导电线圈涂层靠近于介入端设置,起到电极或感应器等的作用,导电引线涂层连接于导电线圈涂层并向连接端延伸,以接通治疗仪器和导电线圈涂层,起到导线的作用,导电线圈涂层和导电引线涂层直接附着在导管本体的外壁,有利于减小介入式医疗导管的直径,降低损伤人体的可能性。降低损伤人体的可能性。降低损伤人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式医疗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介入式医疗导管广泛应用于人体的医疗。例如介入式医疗导管作为肾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消融工具,通过血管、尿道、肛肠或食道进入人体的某一个部位,对该部位进行治疗或消融。这类介入式医疗导管的靠近介入端的位置通常设置有电极或感应器,例如发热电极、温度感应器等,其通过导线连接到相应的治疗仪器上。导管缠绕导线后,需要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树脂材料包覆导管的外表面,对导线进行包胶处理。然而,这些导线、电极、感应器包裹在导管中,使得医疗导管整体直径较大,导致介入人体时,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损伤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以解决传统的介入式医疗导管直径较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方案如下:
[0005]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电线圈涂层以及导电引线涂层;所述导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以及介入端,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和所述导电引线涂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导电线圈涂层靠近于所述介入端,所述导电引线涂层连接于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并向所述连接端延伸。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包括发热线圈,所述导电引线涂层包括第一正极引线以及第一负极引线,所述第一正极引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引线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热线圈的两端,并分别向所述连接端延伸。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线圈包括多条第一排列线段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段,多条所述第一排列线段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排列线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段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排列线段的电流方向相反。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包括温度感应线圈,所述导电引线涂层包括第二正极引线以及第二负极引线,所述第二正极引线和所述第二负极引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温度感应线圈的两端,并分别向所述连接端延伸。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线圈包括多条第二排列线段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段,多条所述第二排列线段呈圆弧状且层层嵌套,相邻的所述第二排列线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段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排列线段的电流方向相反。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涂层中的导电物质选自纳米金属颗粒、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线涂层中的导电物质选自纳米金属颗粒、导电聚合物、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涂层的厚度为0.2μm~2μm。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线涂层的厚度为2μm~10μm。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入式医疗导管还包括防护涂层,所述防护涂层覆盖所述导电引线涂层以及所述导电线圈涂层。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涂层含有涂料基体以及分散于所述涂料基体中的抗菌剂。
[0016]与传统方案相比,上述介入式医疗导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上述介入式医疗导管在导管本体的外壁上分别形成导电线圈涂层和导电引线涂层,导电线圈涂层靠近于介入端设置,起到电极或感应器等的作用,导电引线涂层连接于导电线圈涂层并向连接端延伸,以接通治疗仪器和导电线圈涂层,起到导线的作用,导电线圈涂层和导电引线涂层直接附着在导管本体的外壁,有利于减小介入式医疗导管的直径,降低损伤人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实施例的介入式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介入式医疗导管中发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介入式医疗导管中温度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在导管主体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示意图;
[0022]图5为在导管主体上形成第二导电层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介入式医疗导管;110、导管本体;111、连接端;112、介入端;120、导电线圈涂层;121、发热线圈;1212、第一排列线段;1214、第一连接线段;122、温度感应线圈;1222、第二排列线段;1224、第二连接线段;130、导电引线涂层;131、第一正极引线;132、第一负极引线;133、第二正极引线;134、第二负极引线;101、第一导电层;102、第二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介入式医疗导管100包括导管本体110、导电线圈涂层120以及导电引线涂层130。
[0031]导管本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11以及介入端112。连接端111用于外接医疗设备,例如气源设备、电气设备等。介入端112为介入人体的一端。
[0032]导电线圈涂层120和导电引线涂层130分别形成于导管本体110的外壁上,导电线圈涂层120和导电引线涂层130是在导管本体110的外壁上形成导电涂层后固化形成,如需要还可以对导电涂层进行图案化,形成特定形状。导电线圈涂层120靠近于介入端112,起到电极、感应器等的作用。导电引线涂层130连接于导电线圈涂层120并向连接端111延伸,以用于接通治疗仪器和导电线圈涂层120,起到导线的作用。导电线圈涂层120和导电引线涂层130直接附着在导管本体110的外壁,有利于减小介入式医疗导管100的直径,降低损伤人体的可能性。
[0033]导管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式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导电线圈涂层以及导电引线涂层;所述导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以及介入端,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和所述导电引线涂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导电线圈涂层靠近于所述介入端,所述导电引线涂层连接于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并向所述连接端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涂层包括发热线圈,所述导电引线涂层包括第一正极引线以及第一负极引线,所述第一正极引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引线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热线圈的两端,并分别向所述连接端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线圈包括多条第一排列线段以及多条第一连接线段,多条所述第一排列线段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延伸且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排列线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段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排列线段的电流方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入式医疗导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兆温扬志文星凯
申请(专利权)人:盈天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