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38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包括镜筒、含有7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5个隔圈的隔圈组;镜筒设有内腔,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设置的光焦距为负的第一透镜、光焦距为负的第二透镜、光焦距为正的第三透镜、光焦距为正的第四透镜、光焦距为正的第五透镜、光焦距为负的第六透镜、光焦距为正的第七透镜;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3.5mm,隔圈设置在透镜之间,并在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以固定透镜。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以固定透镜。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以固定透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7G镜头
,特别涉及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镜头高像素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已经认知了高像素镜头所带来的美感,从而引发了各个行业的镜头都朝向更高水平像素发展,而越高像素的镜头则要求有更高精度的零件和组装工艺的突破,才能解决成品良率的问题。同时,运动DV镜头、车载镜头及无人机镜头,因为使用场景的原因,不仅要具有更高的像素水准,而且还需要镜头内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在户外使用时耐固性问题,现有的镜头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层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保证透镜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呈最佳配合状态,使得镜头具有较高的像素、较高的稳定性以及稳固性。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包括镜筒、含有7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5个隔圈的隔圈组;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第五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
[0005]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
[0006]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
[0007]所述第一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
[0008]所述第二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
[0009]所述第三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
[0010]所述第四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
[0011]所述第五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
[0012]所述第六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
[0013]所述第七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
[0014]其中,第五透镜的后表面于第六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3.5mm;
[0015]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对所述第一透镜的外缘点胶固定;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圈,并在第二个隔圈对应的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隔圈,并在第三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四隔圈,并在第四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四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四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五隔圈,并在第五
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五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五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
[0016]进一步,所述内腔像面侧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供所述第七透镜组装。
[0017]进一步,所述镜筒物面侧设有一帽盖。
[0018]进一步,所述胶水为UV胶。
[0019]进一步,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第三透镜于第四透镜之间。
[002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由7个透镜以及5个隔圈组成,光学透镜间设置隔圈以保持光学间隔,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为3.39mm,可以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156度;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小至23.5mm,拥有更短的镜头总长,使得光学镜头制作的更短小、更轻薄。
[0021]镜筒内腔开设点胶槽,利用组装治具将透镜与隔圈依次装入镜筒中,使透镜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分别在隔圈两侧所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胶水以固定镜片,且注入的胶量高于下定位面且低于上定位面(位于隔圈的上、下定位面之间),使胶量自然控制而不外溢,避免胶量外溢污染镜片。
[0022]这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内部零件稳定性强,且透镜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状态,使得镜头具有高像素水平,同时镜头整体具有较高的耐固性,能够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镜头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七透镜状态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五隔圈状态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六透镜和第五透镜状态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四隔圈状态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四透镜状态图;
[0030]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三隔圈状态图;
[0031]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三透镜状态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隔圈状态图;
[0033]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透镜状态图;
[0034]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隔圈状态图;
[0035]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透镜状态图;
[0036]图14是本技术的系统组成结构图。
[0037]标号说明:
[0038]1、镜筒;2、内腔;3、点胶槽;4、透镜组;41、第一透镜;42、第二透镜;43、第三透镜;44、第四透镜;45、第五透镜;46、第六透镜;47、第七透镜;5、隔圈组;51、第一隔圈;52、第二隔圈;521、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2、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3、第三隔圈;531、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2、第三隔圈下定位面;54、第四隔圈;541、第四隔圈上定位面;542、第四隔圈下定位面;55、第五隔圈;551、第五隔圈上定位面;552、第五隔圈下定位面;6、环形台阶;7、帽盖;8、物面侧;9、像面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40]本技术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如图1所示,包括镜筒1、含有7个透镜的透镜组4以及含有5个隔圈的隔圈组5,镜头的物面侧8还设有以帽盖7,用以固定透镜和隔圈。镜筒1设有内腔2,镜筒1内腔2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3,点胶槽3沿内腔2侧壁纵向延伸。镜头内腔2的像面侧9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6,供第七透镜47组装。
[0041]隔圈组5包括第一隔圈51、第二隔圈52、第三隔圈53、第四隔圈54、第五隔圈55、第六隔圈56,每个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部分镜片之间由隔圈间隔开并由隔圈独立地控制,避免单个镜片受到其他镜片的组装误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消除所有镜片的偏差累积,提高镜头的组装精度。
[0042]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侧8到像面侧9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固定的7G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含有7个透镜的透镜组、含有5个隔圈的隔圈组;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第五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光焦距为负,且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光焦距为正,且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中,第五透镜的后表面于第六透镜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3.5mm;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对所述第一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贵李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名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