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38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包括镜筒、5个镜片、3个隔圈;镜筒设有内腔,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镜片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一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二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距的双凸透镜;第三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第四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五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中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与第四镜片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4.15mm;镜片之间设置隔圈,在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下定位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面和低于上定位面的胶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5G镜头
,特别涉及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镜头高像素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已经认知了高像素镜头所带来的美感,从而引发了各个行业的镜头都朝向更高水品像素发展,而越高像素的镜头则要求有更高精度的零件和组装工艺的突破,才能解决成品良率的问题。同时,运动DV镜头、车载镜头及无人机镜头,因为使用场景的原因,不仅要具有更高的像素水准,而且还需要镜头内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在户外使用时耐固性问题,现有的镜头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层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保证透镜与镜筒的平行度、同轴度,使得镜头具有较高的像素、较高的稳定性以及稳固性。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包括镜筒、含有5个镜片的镜片组、含有3个隔圈的隔圈组;
[0005]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
[0006]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
[0007]所述镜片分别为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
[0008]所述第一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
[0009]所述第二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距的双凸透镜;
[0010]所述第三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
[0011]所述第四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
[0012]所述第五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
[0013]其中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与第四镜片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4.15mm,满足焦距f为11.99;
[0014]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在第一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一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一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并对所述第一镜片的外缘点胶固定;
[0015]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隔圈,并在第二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
[0016]所述第四镜片与所述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隔圈,并在第三隔圈对应的两侧点胶槽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的胶量。
[0017]进一步,所述镜筒物侧设有一帽盖。
[0018]进一步,所述内腔像侧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供所述第五镜片组装。
[0019]进一步,所述胶水为UV胶。
[0020]进一步,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第四镜片与第五镜片之间。
[0021]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由5个镜片以及3个隔圈组成,镜片间设置隔圈以保持光学间隔,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1.9mm,可以实现至对角拍照最大角度35度;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小至24.15mm,拥有更短的镜头总长,使得光学镜头制作的更短小更轻薄。
[0022]镜筒内腔开设点胶槽,利用组装治具将镜片与隔圈依次装入镜筒中,使镜片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配合状态,分别在隔圈两侧所对应的点胶槽处注入胶水以固定镜片,且注入的胶量高于下定位面且低于上定位面(位于隔圈的上、下定位面之间),使胶量自然控制而不外溢,避免胶量外溢污染镜片。
[0023]这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内部零件稳定性强,且镜片的平行度与镜筒的同轴度为最佳状态,使得镜头具有高像素水平,同时镜头整体具有较高的耐固性,能够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镜头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镜筒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五透镜状态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三隔圈状态图
[0028]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四透镜和第三透镜状态图;
[0029]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隔圈状态图;
[0030]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二透镜状态图;
[0031]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隔圈状态图;
[0032]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装入第一透镜状态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的光学系统组成结构图。
[0034]标号说明:
[0035]1、镜筒;2、内腔;3、点胶槽;4、镜片组;41、第一镜片;42、第二镜片;43、第三镜片;44、第四镜片;45、第五镜片;5、隔圈组;51、第一隔圈;511、第一隔圈上定位面;512、第一隔圈下定位面;52、第二隔圈;521、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2、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3、第三隔圈;531、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2、第三隔圈下定位面;6、环形台阶;7、帽盖;8、物侧;9、像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37]本技术提供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如图1、2、9所示,包括镜筒1、含有5个镜片的镜片组4以及含有3个隔圈的隔圈组5,镜头的物侧8还设有帽盖7,用以固定镜片和隔圈。镜筒1设有内腔2,镜筒1内腔2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3,点胶槽3沿内腔2侧壁纵向延伸。镜头内腔2的像侧径向内凸形成环形台阶6,供第五镜片45组装。
[0038]隔圈组5包括第一隔圈51、第二隔圈52、第三隔圈53,每个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
定位面。部分镜片之间由隔圈间隔开并由隔圈独立地控制,避免单个镜片受到其他镜片的组装误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消除所有镜片的偏差累积,提高镜头的组装精度。
[0039]镜片组4包括由物侧8至像侧9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片41、第二镜片42、第三镜片43、第四镜片44、第五镜片45,第一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二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距的双凸透镜;第三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第四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第五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中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与第四镜片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4.15mm;
[0040]本实施例光学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
[0041][0042]第一镜片41与第二镜片4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圈51,对第一镜片41的外缘点胶固定;第二镜片42与第三镜片4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圈52,并在第二隔圈52对应的两侧点胶槽3内注入高于第二隔圈下定位面522和低于第二隔圈上定位面521的胶量,第四镜片44与第五镜片45之间设置有第三隔圈53,并在第三隔圈53对应的两侧点胶槽3内注入高于第三隔圈下定位面532和低于第三隔圈上定位面531的胶量。此处设定低于隔圈上下定位面的胶量有益于胶量的自然控制而不外溢,避免胶水外溢污染镜片。
[0043]本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固定的5G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含有5个镜片的镜片组、含有3个隔圈的隔圈组;所述镜筒设有内腔,所述镜筒内腔两侧壁径向外凹陷形成两条对称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内腔侧壁纵向延伸;所述隔圈分别为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每个所述隔圈均有上定位面和下定位面;所述镜片分别为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二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距的双凸透镜;所述第三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所述第四镜片为具有负的光焦距的双凹透镜;所述第五镜片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中第三镜片的后表面与第四镜片的前表面彼此胶合,镜头光学总长TTL为24.15mm,满足焦距f为11.99;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圈,在第一隔圈对应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贵李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名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