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15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板及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通过将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的电极设置为呈连续绕圈状,使得电极能够在外界无线充电设备的激发下产生电流,实现电能从外界无线充电设备向基板的传输,从而使得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的电极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使得电极具备触控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能够避免在基板中设置单独的无线充电部件,从而能够降低基板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子设备的轻薄化。子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基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时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同时具有触控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
[0003]但是,目前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基板和用于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线圈是两个单独的部件,触控基板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正面,充电线圈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背面,两个单独的部件均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导致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基板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子设备中触控基板和充电线圈单独设置,导致电子设备厚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板,包括:
[0006]至少两个驱动电极组和至少两个感应电极组,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均包括多个依次电连接的电极,电极呈连续绕圈状;
[0007]各驱动电极组、各感应电极组用于在触控阶段分别与驱动单元、感应单元电导通,至少部分电极用于在无线充电阶段均与充电单元电导通。
[0008]可选地,驱动电极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感应电极组的延伸方向;
[0009]驱动电极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极中,一个电极的第二端与另一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感应电极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极中,一个电极的第二端与另一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
[0010]在无线充电阶段,至少一个驱动电极组和/或至少一个感应电极组与充电单元电导通。
[0011]可选地,基板还包括:多条连接走线,连接走线与电极分层设置;
[0012]任意两个相邻电连接的电极中,一个电极的第二端与一条连接走线的一端通过过孔连接,连接走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电极的第一端通过过孔连接。
[0013]可选地,每个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多个子电极依次首尾连接且依次朝内分布,形成尺寸逐渐缩小的连续绕圈状。
[0014]可选地,同一电极中,子电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中,位于外侧的子电极的尺寸大于位于内侧的子电极的尺寸。
[0015]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电连接的电极中,一个电极中位于最内侧的子电极的一端与一条连接走线的一端通过过孔连接,另一电极中位于最外侧的子电极的一端与该条连接走线的另一端通过过孔连接。
[0016]可选地,子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子段,子段的形状包括矩形、圆角矩形和弧形中的任一种。
[0017]可选地,基板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0018]电极的制造材料包括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0019]电极中设置有多个开口。
[0020]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电路和如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任一基板;
[0021]控制电路包括选通单元、驱动单元、感应单元和充电单元;选通单元与基板的至少两个驱动电极组和至少两个感应电极组均电连接,选通单元与驱动单元、感应单元和充电单元均电连接,用于在触控阶段切换为将各驱动电极组、各感应电极组分别与驱动单元、感应单元电导通;在无线充电阶段切换为将各驱动电极组和各感应电极组的至少部分电极均与充电单元电导通。
[0022]可选地,选通单元包括第一选通单元和第二选通单元;
[0023]第一选通单元与至少两个驱动电极组电连接,用于在触控阶段切换为将各驱动电极组与驱动单元电导通,在无线充电阶段切换为将各驱动电极组的至少部分电极均与充电单元电导通;
[0024]第二选通单元与至少两个感应电极组电连接,用于在触控阶段切换为将各感应电极组与感应单元电导通,在无线充电阶段切换为将各感应电极组的至少部分电极均与充电单元电导通。
[0025]可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触控控制单元,与驱动单元和感应单元均电连接,用于在触控阶段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信号,接收感应单元的感应信号。
[0026]可选地,基板包括触控面板或显示面板。
[00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28]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通过将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的电极设置为呈连续绕圈状,使得电极能够在外界无线充电设备的激发下产生电流,实现电能从外界无线充电设备向基板的传输,从而使得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的电极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使得电极具备触控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能够避免在基板中设置单独的无线充电部件,从而能够降低基板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0029]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0]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基板的一种驱动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基板的一种感应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基板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一种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另一种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又一种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中再一种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00

基板;
[0042]10

驱动电极组;20

感应电极组;
[0043]11

电极;111

电极11的第一端;112

电极11的第二端;113

子电极;1131

子段;114

开口;
[0044]30

连接走线;31

走线本体;32

过孔段;
[0045]101

衬底;102

第一介质层;103

第一绝缘层;104

第二介质层;
[0046]200

控制电路;
[0047]201

选通单元;2011

第一选通单元;2012

第二选通单元;202

驱动单元;203

感应单元;2031

信号放大器;2032

模数转换模块;204

充电单元;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电极组和至少两个感应电极组,所述驱动电极组和所述感应电极组均包括多个依次电连接的电极,所述电极呈连续绕圈状;各所述驱动电极组、各所述感应电极组用于在触控阶段分别与驱动单元、感应单元电导通,至少部分所述电极用于在无线充电阶段均与充电单元电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感应电极组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电极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极中,一个所述电极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极中,一个所述电极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电极的第一端电连接;在无线充电阶段,至少一个所述驱动电极组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组与所述充电单元电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连接走线,所述连接走线与所述电极分层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电连接的所述电极中,一个所述电极的第二端与一条所述连接走线的一端通过过孔连接,所述连接走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电极的第一端通过过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多个所述子电极依次首尾连接且依次朝内分布,形成尺寸逐渐缩小的连续绕圈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电极中,所述子电极的外轮廓形状相同,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电极中,位于外侧的所述子电极的尺寸大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子电极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电连接的所述电极中,一个所述电极中位于最内侧的所述子电极的一端与一条连接走线的一端通过过孔连接,另一所述电极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子电极的一端与该条连接走线的另一端通过过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友泽赵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