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02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手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两组手柄,且手柄上设有用于手把持的凹槽,以实现避免打滑,用于将髓内针折弯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装在放置槽的内壁上,且空心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髓内针尾置弯器对弹性髓内针的针尾处进行弯曲,具有解决目前的弹性髓内针在置入骨骺后,针尾留置长度受皮肤及皮下组织影响,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问题,从会实现能够对针尾处的留置长度进行控制,通过能够对针尾处的留置长度进行控制,从而会避免出现留置长度过短或过长的现象。免出现留置长度过短或过长的现象。免出现留置长度过短或过长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

技术介绍

[0002]弹性髓内针是目前治疗小儿四肢干骨折的常用器械,但由于弹性髓内针置入骨骺后,针尾留置长度受皮肤及皮下组织影响,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是过长则可能影响后期皮肤的滑动,导致活动肢体时针尾处不适,若是过短则可能导致后期取出困难,甚至后期因过短或过直致骨痂包埋,给取出带来难度,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包括:
[0007]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
[0008]手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两组手柄,且手柄上设有用于手把持的凹槽,以实现避免打滑;
[0009]用于将髓内针折弯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装在放置槽的内壁上,且空心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空心管远离放置槽的一端设置呈倾斜状,以实现便于将空心管的一端插入骨表面和髓内针的夹角内;
[0010]利用挤压的力对髓内针固定的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在固定块的两端内壁上,且两组挤压组件对称设置;
[0011]用于将手柄的折叠运动转换成旋转的运动的传动组件,且传动组件设在手柄与固定块之间;
[0012]用于将传动组件所转换的旋转运动作为驱动的驱动组件,以实现使挤压组件进行运行,且驱动组件安装在传动组件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
[0014]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安装在固定块的底部两端上;
[0015]第三转轴,两组所述侧板之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三转轴,且每组第三转轴上固定安装手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
[0017]用于对髓内针夹持的夹持组件;
[0018]用于带动夹持组件移动的移动组件;
[0019]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0020]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块的两端内壁上;
[0021]其形状为方形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在滑槽上,且移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中,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0022]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移动杆的一端上,且固定板上安装夹持组件。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组件为:
[0024]其形状为半圆形的第一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
[0025]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一挤压板的内壁上。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组件为:
[0027]其形状为半圆形的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二挤压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
[0028]防滑槽,所述第二挤压板的内壁开设若干防滑槽。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0030]其长度能够发生变化的伸缩杆;
[0031]第一连接组件,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手柄上;
[0032]第二连接组件,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固定块上,且第二连接组件上安装驱动组件。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杆包括:
[0034]小空心管;
[0035]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安装在小空心管的两端内壁上,且一组挡板上开设有通孔;
[0036]实心杆,所述实心杆滑动连接在通孔的内壁上;
[0037]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小空心管的内壁上,且实心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活塞。
[003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0039]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手柄上;
[0040]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且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实心杆的另一端。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0042]第二支撑板,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两组第二支撑板;
[0043]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第二支撑板上,且第二转轴的中端安装驱动组件;
[0044]方板,所述方板固定安装在小空心管上;
[0045]旋转板,所述旋转板固定安装在方板的两端上,且旋转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004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47]圆盘,所述圆盘的内壁固定安装第二转轴;
[0048]限位板,所述圆盘的圆周面上固定安装两组限位板;
[0049]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固定安装在移动杆的底部上,且受力板位于两组限位板之间。
[0050]与现有技术相比:
[0051]通过设置髓内针尾置弯器对弹性髓内针的针尾处进行弯曲,具有解决目前的弹性髓内针在置入骨骺后,针尾留置长度受皮肤及皮下组织影响,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问题,从会实现能够对针尾处的留置长度进行控制,通过能够对针尾处的留置长度进行控制,从而会避免出现留置长度过短或过长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52]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5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正视示意图;
[0054]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5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6]图5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5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
[0058]图7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005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正视示意图;
[0060]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6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俯视示意图。
[0062]图中:固定块10、放置槽11、手柄20、凹槽21、空心管30、传动组件40、第一连接组件41、第一支撑板411、第一转轴412、伸缩杆42、小空心管421、挡板422、通孔423、实心杆424、活塞425、第二连接组件43、第二支撑板431、第二转轴432、方板433、旋转板434、驱动组件50、圆盘51、限位板52、受力板53、移动组件60、移动杆61、滑槽62、固定板63、夹持组件70、第一挤压板71、卡槽72、第二挤压板76、防滑槽77、第三连接组件80、侧板81、第三转轴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11);手柄(20),所述固定块(10)的一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连接组件(80)转动连接两组手柄(20),且手柄(20)上设有用于手把持的凹槽(21),以实现避免打滑;用于将髓内针折弯的空心管(30),所述空心管(30)固定安装在放置槽(11)的内壁上,且空心管(3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空心管(30)远离放置槽(11)的一端设置呈倾斜状,以实现便于将空心管(30)的一端插入骨表面和髓内针的夹角内;利用挤压的力对髓内针固定的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在固定块(10)的两端内壁上,且两组挤压组件对称设置;用于将手柄(20)的折叠运动转换成旋转的运动的传动组件(40),且传动组件(40)设在手柄(20)与固定块(10)之间;用于将传动组件(40)所转换的旋转运动作为驱动的驱动组件(50),以实现使挤压组件进行运行,且驱动组件(50)安装在传动组件(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80)包括:侧板(81),所述侧板(81)固定安装在固定块(10)的底部两端上;第三转轴(82),两组所述侧板(81)之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三转轴(82),且每组第三转轴(82)上固定安装手柄(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用于对髓内针夹持的夹持组件(70);用于带动夹持组件(70)移动的移动组件(60);所述移动组件(60)包括:滑槽(62),所述滑槽(62)开设在固定块(10)的两端内壁上;其形状为方形的移动杆(61),所述移动杆(61)滑动连接在滑槽(62)上,且移动杆(61)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11)中,所述移动杆(61)的底部一端与驱动组件(50)相连接;固定板(63),所述固定板(63)固定安装在移动杆(61)的一端上,且固定板(63)上安装夹持组件(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0)为:其形状为半圆形的第一挤压板(71),所述第一挤压板(7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63)上;卡槽(72),所述卡槽(72)开设在第一挤压板(71)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髓内针尾置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0)为:其形状为半圆形的第二挤压板(76),所述第二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