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00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包括:布置板缝注浆孔,布置加固抬升注浆孔,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对板缝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浆液自由填满板缝时停止注浆,对抬升加固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从病害最轻的一侧向最重的一侧进行注浆,当断裂凹陷面板抬平的时候或达到设计注浆量时停止注浆;安装传力杆;对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进行补注浆;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并注浆;清理封堵,对板缝进行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泥道面断板病害基础工程应急加固修复,可以有效针对普通水泥道面以及机场水泥道面进行快速加固修复,亦适用于传力杆失效的断板病害高聚物注浆修复,对基础工程非开挖加固修复工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无损快速加固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基础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大。水泥混凝土道面由于具有强度高、耐水性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是我国公路道面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道面的主导结构形式。
[0003]由于沥青混凝土道面造价高,我国相应的资源储备相对匮乏,加之水泥混凝土道面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我国道面的建设主要还是采用的水泥混凝土道面的模式。水泥混凝土道面的结构形式决定了路面结构材料主要是水泥稳定材料。半刚性材料强度高、承载力大、水稳定性好,加之无机结合料在我国储量大、价格低,应用经验丰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半刚性材料仍会是主要基层材料。但是在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受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板下水泥稳定基层将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同时受温度应力的影响,水泥混凝土道面板会产生一定的翘曲,致使道面板与基层界面接触产生了部分不连续。水泥混凝土道面板与基层接触面产生部分剥离,在荷载和降雨、结构自由水共同作用下,水泥道面板不可避免的出现冲刷、唧泥等问题,随着重复荷载和水的冲刷侵蚀作用的加深,水泥混凝土道面板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空问题。脱空病害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荷载作用在道面板时,脱空区域边缘部分会产生应力集中,便会逐渐引起断板、错台、接缝断裂等病害。将严重影响飞行质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专利号为ZL202021420749.9,一种旧水泥路面裂缝空间多角度斜交补强结构,包括对路面待修复层中的裂缝进行补强的斜交桩,斜交桩穿过裂缝设置在旧水泥路面内,斜交桩的一端位于裂缝的一侧,斜交桩的另一端位于裂缝的另一侧,所述待修复层为水泥路面面板层、水泥路面基层或水泥路面底基层;对于修复后的面板并没有起到预防再次断裂的情况且出现面板受力不均匀再次断裂的风险较大。
[0004]近年来,国际上高聚物注浆技术发展很快。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配比,向地下注射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两种材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体积迅速膨胀并形成泡沫状固体。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道路、隧道、堤坝、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加固和修复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膨胀性高聚物注浆技术具有诸多明显优点:(1)快速:高聚物注浆技术施工快捷,不需养生,可节省工期70%以上,并且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自由调整材料的固化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最快几十秒就可以达到最终强度的90%。 (2)耐久:高聚物注浆与无损检测技术密切结合,针对性强,治愈率高,一次注浆能处治多层隐含病害;高聚物注浆材料本身不含水,反应固化后不会产生干缩现象;高聚物材料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不易发生断裂;高聚物材料防渗性能优良,能有效阻止雨水下渗。(3) 环保:高聚物注浆技术通过注浆孔(直径16mm)进行注浆修复,材料本身不含有毒物质(3)抗压:膨胀性高聚物注浆材料随着密度的增加抗压强度也迅速增强,最高可达一百多兆帕。因此研发
一种非开挖高聚物注浆加固修复方法来快速治理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对基础工程非开挖修复工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于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修复不到位以及容易出现再次断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布置注浆孔:根据检测结果,布置板缝注浆孔,所述板缝注浆孔均匀布置在断板的四周板缝以及断板处;布置加固抬升注浆孔,所述加固抬升注浆孔设置在断板上;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所述板边加固注浆孔布置在断板的板边四周上;
[0008]步骤二、注浆:根据注浆孔位置进行钻孔,注浆孔的深度不能小于水泥道面板的厚度,安装注浆管;对板缝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浆液自由填满板缝时停止注浆,然后对抬升加固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从病害最轻的一侧向病害最重的一侧进行注浆,当断裂凹陷面板抬平的时候或者达到设计注浆量时停止注浆,若弯沉检测不合格要进行补注;
[0009]步骤三、安装传力杆:在断板和正常板之间以及板缝处加装传力杆;
[0010]步骤四、注浆:对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进行补注浆;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并注浆;
[0011]步骤五、清理注浆管和注浆头,并进行封堵,对板缝进行填充。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四周的板缝注浆孔横向间距为L/4,纵向间距M/4,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纵向边长为M,每边均匀布置5

7个注浆孔,断板处的所述板缝注浆孔布置,端部的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与板边间距为50cm,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之间间距与四周的板缝注浆孔间距相同。
[0013]保证高聚物浆液均匀填充板缝和与板缝相近的板边,防止加固抬升注浆孔浆液从板缝流出或流至相邻完好水泥板底,造成二次破坏。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加固抬升注浆孔在需要加固或抬升的断板上横向布置3个注浆孔,间距为L/4,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
[0015]若两块断板都需要加固或抬升,则两块断板均布置加固抬升注浆孔。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板边加固注浆孔在需要加固的断板沿四周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的横向间距为L/4,纵向间距 M/4,其中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纵向边长为M,横向的板边加固注浆孔与板缝距离为L/8,纵向的板边加固注浆孔与板缝距离为M/8,L/8与M/8 均不小于30cm。
[0017]板缝注浆孔注入的高聚物有些扩散至板边,这部分浆液属于自由扩散,密度较低不足以承载,实际情况中板边和板角极易发生病害,所以要在板边进行注浆加固。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中断板的板缝注浆孔除两侧外其余安装两个注浆管,以便于步骤四中再次加固注浆。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中对板缝注浆孔注浆采用跳跃式注浆,先进行边缘注浆孔注浆,再每间隔一个注浆孔进行注浆,最后再对跳过的注浆孔进行注浆。
[0020]注浆孔注浆压力为7.0MPa。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三中安装传力杆,传力杆包括异面交错设
置的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所述第一传力杆与所述第二传力杆设置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传力杆与所述第二传力杆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点处间距不大于40cm。
[0022]若断板出现严重错台或沉陷或经检测需要传力杆已失效,则在断板四周板缝处加装后期传力杆。
[002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四中,除两端的断板缝注浆孔外对其余断板缝注浆孔均进行再次加固注浆。
[002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注浆孔注浆时,当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布置注浆孔:根据检测结果,布置板缝注浆孔,所述板缝注浆孔均匀布置在断板的四周板缝以及断板处;布置加固抬升注浆孔,所述加固抬升注浆孔设置在断板上;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所述板边加固注浆孔布置在断板的板边四周上;步骤二、注浆:根据注浆孔位置进行钻孔,注浆孔的深度不能小于水泥道面板的厚度,安装注浆管;对板缝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浆液自由填满板缝时停止注浆,然后对抬升加固注浆孔进行高聚物注浆,从病害最轻的一侧向病害最重的一侧进行注浆,当断裂凹陷面板抬平的时候或者达到设计注浆量时停止注浆,若弯沉检测不合格要进行补注;步骤三、安装传力杆:在断板和正常板之间以及板缝处加装传力杆;步骤四、注浆:对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进行补注浆;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并注浆;步骤五、清理注浆管和注浆头,并进行封堵,对板缝进行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四周的板缝注浆孔横向间距为L/4,纵向间距M/4,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纵向边长为M,每边均匀布置5

7个注浆孔,断板处的所述板缝注浆孔布置,端部的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与板边间距为50cm,断板处的板缝注浆孔之间间距与四周的板缝注浆孔间距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加固抬升注浆孔在需要加固或抬升的断板上横向布置3个注浆孔,间距为L/4,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板边加固注浆孔在需要加固的断板沿四周布置,板边加固注浆孔的横向间距为L/4,纵向间距M/4,其中水泥道面板的横向边长为L纵向边长为M,横向的板边加固注浆孔与板缝距离为L/8,纵向的板边加固注浆孔与板缝距离为M/8,L/8与M/8均不小于3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水泥道面板断板病害的高聚物加固修复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燕辉许胜捷张蓓李晓龙郝梅美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