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组件及PEM电解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84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PEM电解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构简便且密封性能较好的框架组件,具备: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在第一框架(100)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在第二框架(200)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层叠设置,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与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错位配合。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错位配合。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错位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组件及PEM电解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EM电解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组件及PEM电解堆。

技术介绍

[0002]密封框架在PEM电解堆是较为常用的框架,其作为质子交换膜及钛网的限定空间,以形成流场。目前,在对PEM电解堆进行堆叠时,将密封框架进行层叠,在层叠密封框架的之间放置密封部件,通过密封框架形成挤压力,以保证PEM电解堆堆叠的密封性。然而,密封框架在层叠时,其表面的凸肋为点对点接触,其密封性能不佳,使得密封框架的凸肋与密封部件配合的紧密性较差,导致密封框架的外缘存在渗漏的风险。
[0003]因此,如何提高密封框架的凸肋与密封部件配合的紧密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密封框架的凸肋为点对点接触,其密封性能不佳,使得密封框架的凸肋与密封部件配合的紧密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便且密封性能较好的框架组件及PEM电解堆。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构造一种框架组件,具备:
[0006]第一框架;
[0007]第二框架;其中,
[0008]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一凸肋部件;
[0009]在所述第二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二凸肋部件;
[0010]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凸肋部件与所述第二凸肋部件错位配合。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凸肋部件的凸缘嵌入所述第二凸肋部件形成的凹槽内;或
[0012]所述第二凸肋部件的凸缘嵌入所述第一凸肋部件形成的凹槽内。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肋部件由多条并列的凸肋组成;
[0014]所述第二凸肋部件由多条并列的凸肋组成。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形成为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内形成水体流场或气体流场。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上开设有导流槽。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上开设有水流通孔及气流通孔,所述水流通孔及所述气流通孔分别与所述导流槽连通。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流通孔或所述气流通孔的相邻侧开设有定位通孔。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设置密封部
件。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部件的内边缘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边缘宽度。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PEM电解堆,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框架组件。
[002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框架组件中,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一凸肋部件;在第二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二凸肋部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层叠设置,第一凸肋部件与第二凸肋部件错位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层叠设置时,第一凸肋部件与第二凸肋部件错位配合,或啮合,以增加第一凸肋部件与第二凸肋部件表面接触点,进而提高密封性,可有解决密封框架的凸肋与密封部件配合的紧密性较差,引起密封框架的外缘存在渗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框架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框架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一框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框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框架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框架组件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框架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

7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框架组件10包括第一框架100及第二框架200。其中,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层叠设置。
[0033]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框架100形成为内空结构的方形体或圆形体,其形成为阳极框,在中空结构(或内空结构)内形成水体流场(对应300)。
[0034]在第一框架100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
[0035]其中,内缘的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环形设置在第一框架100的内缘;外缘的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20a),环形设置在第一框架100的外缘。
[0036]如图4所示,第二框架200形成为内空结构的方形体或圆形体,其形成为阴极框,在中空结构(或内空结构)内形成气体流场(对应400)。
[0037]在第二框架200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
[0038]其中,内缘的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环形设置在第二框架200的内缘;外缘的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20a),环形设置在第二框架200的外缘。
[0039]如图6及图7所示,配合时,将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层叠设置,第一框架100的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与第二框架200的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错位
配合;或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与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啮合。
[0040]即,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嵌入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内;或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嵌入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内。
[0041]使用本技术方案,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层叠设置时,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与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错位配合,或啮合,以增加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与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表面接触点,进而提高密封性,可有解决密封框架的凸肋与密封部件配合的紧密性较差,引起密封框架的外缘存在渗漏的问题。
[00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层叠的密封性,可将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120a及120b)的凸缘嵌入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220a及220b)形成的凹槽(对应220c)内;或
[0043]第二凸肋部件(对应210a及220a)的凸缘嵌入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及120a)形成的凹槽(对应120c)内。
[0044]具体地,第一凸肋部件(对应110a、120a及120b)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其中,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一凸肋部件;在所述第二框架的端面内缘及外缘设有连续的第二凸肋部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凸肋部件与所述第二凸肋部件错位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凸肋部件的凸缘嵌入所述第二凸肋部件形成的凹槽内;或所述第二凸肋部件的凸缘嵌入所述第一凸肋部件形成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部件由多条并列的凸肋组成;所述第二凸肋部件由多条并列的凸肋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形成为中空结构,在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金吴伟余瑞兴何先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卡沃罗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