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77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包括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滋生细菌感染患者的抑菌组件,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左右两侧的定位带,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右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的上侧的两个固定环。该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在固定机构的作用下使护士在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无需在使用别针进行固定,既方便同时又避免了被别针扎伤的可能,并且防止了因忘记对别针进行消毒清洗导致患者被二次感染的危险,大大提高了使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安全性。大提高了使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安全性。大提高了使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中单
,具体为一种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后患者往往带回较多的导管,且病人因手术创伤及麻醉因素不能生活自理,大小便等亦需在床上完成,部分患者还有较多创面渗液,故临床上在腰麻手术前护士均需要铺上中单及橡胶单。
[0003]一次性医用中单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使通过别针固定在病床上的,一是使用方便,二是可以循环利用,但是别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同时别针的针尖过程尖锐在使用时容易砸伤护士的手指,不小心脱落的别针也容易扎伤患者,同时别针使用后如果忘记消毒清洗,下次使用时会携带细菌感染患者,不利于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具备固定安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通过别针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扎伤护士或者患者同时可能携带细菌感染患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包括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滋生细菌感染患者的抑菌组件,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固定机构;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左右两侧的定位带,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右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的上侧的两个固定环,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左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上侧的两个固定绳,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有固定带。
[0007]进一步,所述定位带的宽度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宽度相等,所述固定绳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长度,所述固定带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长度。
[0008]进一步,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和定位带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所述固定环的形状为半圆环形。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带均匀分布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正面和背面。
[0010]进一步,所述抑菌组件包括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上表面的高弹性层,所述高弹性层的上表面固定有抗拉层,所述抗拉层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固定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上表面固定有抑菌层。
[0011]进一步,所述抑菌层为竹纤维,所述吸水层为吸水棉。
[0012]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为防水透气膜,所述抗拉层为再生涤纶短纤,所述高弹性层为高弹力丝棉。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在固定机构的作用下使护士在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无需在使用别针进行固定,既方便同时又避免了被别针扎伤的可能,并且防止了因忘记对别针进行消毒清洗导致患者被二次感染的危险,大大提高了使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的安全性。
[0015]2、该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在抑菌组件的作用下通过抗菌层可以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滋生细菌,同时提高了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纺纱后的舒适性,并通过吸水层和防水层将病人产生的恶露和污水吸收并阻挡其渗透污染床垫。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抑菌组件示意图。
[0019]图中:1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2抑菌组件、201抑菌层、202吸水层、203防水层、204抗拉层、205高弹性层、3固定机构、301定位带、302固定环、303固定带、304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包括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滋生细菌感染患者的抑菌组件2,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固定机构3。
[0022]请参阅图2,为了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3包括分别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左右两侧的定位带301,通过定位带301对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进行简易的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右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301的上侧的两个固定环302,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左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301上侧的两个固定绳304,通过固定环302和固定绳304对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进行加固使其不能左右移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有固定带303,通过固定带303完成对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最后的固定,使其不能前后移动。
[0023]定位带301的宽度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宽度相等,固定绳304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长度,固定带303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长度,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和定位带301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固定环302的形状为半圆环形,固定带30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带303均匀分布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
[0024]可以看出固定机构3使护士在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无需在使用别针进行固定,既方便同时又避免了被别针扎伤的可能,并且防止了因忘记对别针进行消毒清洗导致患者被二次感染的危险,大大提高了使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安全性。
[0025]请参阅图3,为了防止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滋生细菌,本实施例中的抑菌组件2包
括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上表面的高弹性层205,高弹性层205的上表面固定有抗拉层204,抗拉层204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水层203,防水层203的上表面固定有吸水层202,吸水层202的上表面固定有抑菌层201。
[0026]抑菌层201为竹纤维,竹纤维是以毛竹为原料,在竹浆中加入功能性助剂,经湿法纺丝加工而成,吸水层202为吸水棉,可以用来覆盖伤口、手术部位,以隔绝外界的刺激、细菌的感染或防止药物的溢出或伤口干裂等,防水层203为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由一种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制成,且防水透气膜由PP纺粘无纺布、PE高分子透气膜、PP纺粘无纺布三层构成,抗拉层204为再生涤纶短纤,再生涤纶短纤是利用涤纶布料、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丝、泡泡料、浆块做原料制成,且再生涤纶短纤纤度为一点五D到二十D,节省资源的同时增加了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韧性,高弹性层205为高弹力丝棉,高弹性层205提高了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弹性,并提高了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强度。
[0027]所以说抑菌组件2通过抑菌层201可以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滋生细菌,同时提高了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纺纱后的舒适性,并通过吸水层202和防水层203将病人产生的恶露和污水吸收并阻挡其渗透污染床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包括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滋生细菌感染患者的抑菌组件(2),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固定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分别固定在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左右两侧的定位带(301),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右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301)的上侧的两个固定环(302),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左侧固定有位于定位带(301)上侧的两个固定绳(304),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有固定带(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带(301)的宽度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宽度相等,所述固定绳(304)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长度,所述固定带(303)的长度大于一次性医用中单本体(1)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一次性使用医用中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医用中单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兰刘东东于淑萍孙明超乔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哈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